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盘点江苏金融2022四大年度关键词
2022/12/16 11:43  大众证券报  

  01

  银行动向

  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盘点江苏金融2022四大年度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0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也指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如果说金融的“左手”是惠企,那么金融的“右手”就是利民。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点设施到客户服务,从拉动消费到财富管理,近年来,江苏省内金融机构在惠企利民领域持续深耕,全力推动江苏金融稳中求进,变中谋新,更好的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岁末年初,《大众证券报》通过盘点2022江苏金融年度关键词,同步展现江苏各级金融机构在这一年里的工作成效和后续规划。

  关键词①普惠小微

  代表机构——

  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

  作为交行系统一类A等行,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胸怀“国之大者”,引金融活水浇灌经济之树,匠心演绎金融服务新高度,争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该行从“服务实体经济、精准助力小微”的主旨出发,通过优化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增强敢贷信心;通过贷款定价水平精细化管理激发愿贷动力;通过打通二级支行行长“线上+线下”业务通道,制定县域支行“一行一策”行动路线图夯实能贷基础;通过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推出“烟户贷”“苏酒贷”“助农贷”“蟹农贷”等创新产品,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活水、浇筑未来”主题营销活动,提升会贷水平。

  截至11月30日,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全辖两增贷款余额376.86亿元,较年初净增83.07亿元,增幅23.5%,两增户数22286户,较年初净增5871户,增幅35.77%。

  在国际权威财经媒体《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排行榜上,交通银行排名上升至第10位。

  该行表示将继续积极践行国有金融企业的使命,高质量赋能实体经济,奋力书写服务江苏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工商银行南京分行:

  该行认真贯彻落实“稳经济”各项工作部署,按照“六稳”“六保”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全面加强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一是不断优化普惠金融产品。截至6月末,e抵快贷、数字供应链两大线上融资产品累计净增近40亿元。通过大力推广银政合作产品,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6月末“宁创贷”余额超100亿元、净增17亿元。通过构建特色普惠场景,运用票e贷、电商e贷、工银e信等创新产品,为超1200户小微企业提供“经营快贷+特色场景”服务;其中,工银e信数字供应链近400户,余额达24亿元,净增6.4亿元。

  二是贯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该行严格执行总省行及监管部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减费让利政策,切实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要求,上半年新发放普惠贷款平均利率仅为3.86%,同比下降了20个BP,保持市场较低水平。通过综合运用调整贷款期限、变更还款方式、调整结息周期、民营互助转贷基金等方式,对有需求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阶段性延期偿还安排,免收罚息,与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同时,认真做好人民银行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到期的转接工作,做到“应延尽延”,上半年已为近800户中小微企业实施无还本续贷1330笔、金额21.7亿元,综合续贷率超85%。

  中信银行苏州分行:

  该行通过持续宣传推广“中信易贷”数字普惠发展模式,提升产品、营销、运维和风控全流程数字化水平,跑出普惠金融服务“加速度”。该行积极构建以“基础类、产业链金融类、个性化产品”为核心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提供“产品门类全、客户覆盖广、担保方式多、贷款期限长、提款方式活”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小微企业成长道路上的贴心伙伴。2022年还专门设立了科创企业金融中心以专项推动科创型中小企业的开发和服务,同时,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产品+特色客群产品”,做好政银、投贷联动服务。其中,重点运用小微贷、苏科贷、科贷通、信保贷等20余个政府风险补偿贷款产品,连续两年实现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产品贷款投放金额翻倍增长,提升科技型中小客户产品涵盖范围。首次推出的4个特色客群产品包括: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推出“专精特新贷”产品;联合苏州市妇女联合会推出“巾帼科创贷”产品;联合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推出“中信元禾贷”产品;联合苏州天使母基金推出“天使贷”产品。通过出台各类专项工作举措,从专项信贷规模保障、开辟绿色通道、主动减免服务收费、简化开户流程等方面多管齐下,该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

  广发银行苏州分行:

  该行在业务上抓大不放小,做精小微企业客户,将小微金融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亲自抓,确保完成2022年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进一步降低普惠小微贷款融资综合成本。截至2022年10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02亿元,较年初增加4.42亿元,增幅16.62%,占各项贷款的12.08%,较2021年末提高0.61%,普惠小微贷款户数1387户,较年初净增74户,达成“两增”指标要求;分行普惠小微不良率0.78%,较年初减少0.32%;普惠贷款平均利率4.01%,较年初降低0.47%,达成“两控”指标要求。

  该行聚焦“科创型”小微企业,重点扶持技术含量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且有一定现金流的科创型小微企业,深化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和信用再担保公司的合作。主要依托“科技E贷”、苏州版“政银通”等特色化产品推进。同时重点开拓抵押类客户,依托“快融通”、“抵押E贷”、“法人房产按揭贷”等产品大力推进抵押类客户,积极组织并参与各地区商会、协会、行业商会等的银企对接交流活动,通过“产品推介会”“联谊会”“主题沙龙”等形式,开展小微企业专项产品营销和融资需求对接。

  关键词②绿色转型

  代表机构——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

  该行大力支持绿色经济类信贷投放,截至10月末,对公绿色信贷当年净增超100亿元,增幅超70%。同时积极响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政策要求,均衡推动、鼓励面向制造业企业的投放,在绿色信贷客户中,约50%为制造业企业。

  近年来,该行持续关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今年年初,为了更好地服务绿色经济企业客户,根据辖内区域特色属性,成立了光伏发电行业研究小组和新能源电池及其配套行业研究小组,深入分析区域行业特性,找准行业关键节点,对政府、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开展广泛调研,形成行业支持策略,服务客户需求。

  过去三年,该行的对公绿色信贷保持增速上涨势头,工作初显成效。该行表示未来会继续发力、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全面的信贷支持。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

  近年来,该行持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并加快推动自身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2年10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800亿元,达840亿元,较年初新增378亿元、同比多增330亿元,绿色信贷总量、增量均稳居苏州地区同业首位。

  该行聚焦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设立绿色金融工作专班,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同时全面构建产品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以绿色金融“1+N”产品服务体系全方位、全链条支持绿色发展。通过对分布式太阳能制造安装企业投放信贷资金,为超过2万户农户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电力;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和安装企业支持融资,助力降低碳减排和支持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全过程提升风控体系,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环保治理要求的坚决退出。全员营造绿色转型氛围,通过无纸化办公及审批、绿色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处理、节约用电用水、开立绿色账户等,持续开展节能降碳工作。激励机制方面,将绿色信贷作为全行信贷转型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在提升考核权重的同时,对绿色贷款在利率、FTP、规模、审批效率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北京银行南京分行:

  该行紧紧围绕“五大转型”战略方向,支持推动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增加绿色信贷领域的资源投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全行的发展规划中。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打造了绿色金融“五一”工程,全面助力消耗低、排放少、质效高的绿色新兴产业发展。为深入研究绿色细分行业,该行制定了《2021—2023年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规划》,推动绿色业务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初,该行与江苏省工信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推出“苏绿+”专属金融产品体系。同时积极搭建了从核心企业向绿色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全流程、全周期服务链条,提供绿色产业综合金融服务;并锻造出了一支30人的绿色金融专业团队。

  截至目前,该行绿色金融贷款规模已由2019年的42亿元增长至100亿元,短短3年增幅138%,在绿色转型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发展。该行表示未来将创新绿色支付与绿色融资服务,深入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科学制定全产品绿色生命周期权益计划,持续强化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③数字创新

  代表机构——

  江苏银行:

  该行紧扣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江苏省委省政府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加快数字金融创新工作要求,以数字技术赋能管理变革、产品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风险防控。2020年正式启动“智慧金融进化工程”,“随e融”作为首款产品,以“最多点三步,最多填三项,顾问式服务”助力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面世不到半年,获客数量超过10万,投放贷款达数百亿元,获得“2020年度金融科技产品创新突出贡献奖”。该行还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工具开发了各种应用产品,比如H5人脸活体、通用证照、定制凭证等。

  该行还采用总分联动模式,在苏州、徐州探索设立智数研究院,2022年以来已完成政府支持信贷产品的首单数字人民币投放,并在转贷业务和绿色金融领域落地首单银行业数字人民币。该行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围绕衣、食、住、行等各类场景,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数字人民币金融服务。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

  近年来,该行立足金融服务的“人民性”“普惠性”,会同各市场主体共建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已经打造公共交通、政务缴费、教育医疗、小额消费等高频民生场景,并在资金担保、定向支付、证券投资等领域积极开展探索创新,力争成为人民满意的数字人民币服务银行。目前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98户,投放额近8亿元,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789万个,对公钱包39.5万个,开发线上线下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达26万个。

  2022年,该行积极布局,多个创新应用全国首发落地,如汽车领域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供应链融资、全国首个“数币公益金发放+数币公益金配捐”公益场景、全国首笔智能物联互联数字人民币供应链融资、全国首笔劳务供应链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工资、上岗工行首位分行级数字员工等。该行还围绕“苏州制造”和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精准发力,成立信贷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专班,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提质工程”和“科技型企业融资专项走访”,加大政银企重大项目融资合作,推出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新产品“数字积分贷”等专属融资、融智方案,高质量落实中央和总行稳经济大盘政策。至10月末,该行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736亿元,同比多增259亿元,增量已达去年全年的1.2倍。其中,制造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分别新增434亿元和40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57亿元和178亿元;科创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分别新增226亿元和218亿元。

  中国银行苏州分行:

  该行在数字人民币场景领域的研发和推广渗透苏州居民“衣食住行学医养服”全领域,涵盖跨境、教育、体育、银发四大战略级场景,以及政务、医疗、社区、园区、文旅、交通、商圈商超、线上支付、银银代理等应用场景,覆盖线上和线下多维度服务格局,探索形成了银政合作、银银合作、银商合作、银校合作、出行生态“五大模式”。今年以来,该行在“吴优数购”无理由退货、智能合约贷款、财政非税支付领域也已取得突破。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该行聚焦不见面服务场景,加快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依托IGTB平台、电子交易平台等,为客户提供在线汇款、在线单证、在线保函、在线结售汇等线上跨境金融服务,全面升级客户体验。该行还在智能柜台上落地投产了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和江苏省“苏服办”服务,打破了政府与银行间的信息壁垒,进一步方便了人民群众办事需要,也为未来电子证照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浙商银行南京分行:

  该行积极推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打造出效率高、成本低的“数字员工”,可以7×24小时始终保持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该“数字员工”易管理、高弹性,使用部门管理人员无需考虑传统员工存在的离职、排班等日常综合管理的痛点。

  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下,该行积极建设数字场景、实现科技赋能、精准服务业务需求,目前已部署多个RPA业务流程,运营管理部、合规部、计财部、零售银行部等多个业务部门都是受益群体。RPA“数字员工”的应用,在反洗钱客户风险监测场景中每天可节省2-3小时交易信息的处理时间,全年可节省人力高达500小时;在对公开户人机协同场景中,单笔业务受理时间从20分钟降低至4分钟左右,开户效率提高了80%以上;在零售报表化繁为简场景中,每天可节省0.5小时的处理时间。

  紫金保险南京分公司:

  该公司致力于农险科技创新应用,实现农险GIS地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提升农险科技赋能核心能力,全方位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重心,以品质为核心,得到越来越多客户认可和信任。

  依托“五进五服”走进乡村,全力推动农险产品创新,开发了小额快赔处理单、意健险批量赔等工具,简化流程,理赔高效便捷。出险后客户可通过电话、微信、APP等方式报案,选择线上、视频、电话、线下等多种理赔服务方式,线下配套合作综合修理厂、品牌4S店,提供全城施救、上门取送车等专项服务。

  关键词④财富管理

  代表机构——

  浦发银行南京分行:

  作为浦发银行服务广大财富管理客群的财富管理品牌,“浦发卓信”15年来服务了数百万客户与家庭,能以“一站式”的金融+非金融、标准+定制化、线上+线下24小时服务满足客户在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为了帮助客户选择合适产品,浦发银行运用大数据,建立7大类、32子类、2000余项零售客户标签,构建360度全景客户画像,实现对客户投资偏好的全面深度洞察。基于智能规划能力,“浦发卓信”可以为客户定制不同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方案,覆盖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六大场景,并在客户持有产品期内,提供交互陪伴服务。此外,随着“无接触”服务需求增加,浦发银行打造了“数字理财专员”,通过“触达-交互-陪伴”三层智能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真正智能的7*24小时在线服务。

  过去两年里,“浦发卓信”财富品牌斩获“第十二届金貔貅奖——年度金牌零售银行”、“第十五届金蝉奖——年度零售银行”、以及“金融界领航中国第十届金智奖——杰出财富管理奖项”,更是连续两年蝉联“中国金鼎奖年度财富管理奖”,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广发银行苏州分行:

  该行一直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关注客户需求,追求服务品质出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财富管理服务。

  在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该行立足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顾投教服务,协助客户理性规划个人资产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的财富规划,让年轻人乐享未来,让中年人乐享养老,让银发族乐享当下。未来,该行表示将致力于打造备受信赖的个人财富管理品牌,从“解决客户痛点”和“满足客户需求”出发,以专业团队的服务能力,着力将科技能力融入零售业务服务端,致力于成为客户相伴一生的智慧挚友。

  记者 赵琦薇

  02

  公司观察

  未来穿戴产品频现质量问题投诉:

  某明星代言费一年近1400万元

  “重”推广“轻”研发

  12月8日,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穿戴”)更新招股书及申报反馈,代言人王一博的代言费用或随之曝光,其中2021年代言费高达1389万元。砸重金请代言的未来穿戴近两年研发投入费用却近乎市场推广及广宣费用的零头,重推广轻研发下,未来穿戴主打的SKG按摩仪质量问题频遭投诉,而公司前期生产的SKG产品也多次登质量“黑榜”。

  此外,《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发现,数次更换主营产品后,未来穿戴近年来的主打产品SKG按摩仪功能与电疗仪功能类似,而且,国家目前要求3C认证的产品名录中尚无颈部按摩仪这类新型产品,尤其是这种贴身使用、容易产生健康隐患的产品,没有3C认证易被钻空子,未来穿戴产品质量如何保证,也引人关注。

  研发费近乎推广宣传费零头

  “明星A”2021年代言费“1389万元”(见图一),随着未来穿戴12月8日披露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王一博不菲的代言费曝光。尽管隐去了明星的名字,但从未来穿戴广告宣传的代言人推断,申报反馈回复中的“明星A”应是明星王一博。

  图一:未来穿戴报告期内明星代言费用

  砸重金请代言,未来穿戴的“钞能力”还不止于此,公司近两年大幅增加推广费用支出,市场推广及广宣费用超过1.6亿元/年,而与动辄上亿元的市场推广及广宣费用相比,未来穿戴近两年的研发投入费用甚至近乎前者的零头。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是10238.76万元、21020.39万元和21461.79万元,营收占比分别是12.93%、21.21%和20.24%,主要包括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人工薪酬、咨询费、市场管理费、运输装卸及仓储费等。其中,2019-2021年,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金额分别为5583.35万元、16581.50万元及16100.46万元,占销售费用的比重分别为54.53%、78.88%及75.02%;人工薪酬金额分别为1854.47万元、2322.58万元、3436.30万元,占销售费用的比重分别为18.11%、11.05%及16.01%。

  本报此前以《未来穿戴创业板IPO“含金量”几何?》为题报道了未来穿戴自2007年成立后15年来主营产品频换,除实控人外的四名核心技术人员均是2019年12月以后陆续入职,甚至有的入职前学历背景、职业经历与智能穿戴技术均不相关,加之公司市场推广及广宣费高企,远超研发费,引发对公司核心技术、专利含金量,“智能穿戴”是否名副其实,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疑问。

  在12月8日披露的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回复中,深交所也问及了关于核心技术及创业板定位的相关问题,包括说明在“三创四新”方面的具体创新点,如主要产品核心组件名称及来源、核心技术的形成过程及在产品中的具体运用;结合倍轻松、奥佳华等同行业上市公司竞品的参数、指标,说明发行人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说明21项核心技术的具体水平,是否为行业通用技术;结合成长性特征是否来源于核心技术或产品。

  此外,深交所还问及销售费用,要求说明2020年、2021年,大幅增加推广费用支出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发行人以经销销售为主,但报告期内仍存在大额推广支出的原因。

  对此,未来穿戴回复称:“报告期内,发行人以经销销售为主,公司大幅增加推广费用支出主要是为了通过不同渠道的品牌宣传活动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增加公司产品的曝光量,从而扩大市场份额。2020年公司推广支出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加大了在影视剧及综艺中广告植入和明星代言的投入,2021年公司推广支出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加大了梯媒广告的投入。”

  而公司同期研发费用远低于推广费用,分别为2275.49万元、4714.06万元和7472.59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87%、4.76%和7.05%。其中,人工薪酬从2019年的1505.36万元增至4976.79万元,占比一直超过六成,两名核心技术人员还兼任高管、2021年薪酬均在600万元左右。

  事实上,作为未来穿戴拳头产品的颈椎按摩仪,产品看似新颖,但其技术原理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技术门槛并不高。查询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公开定义可见,指“将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人们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医疗或健康电子设备中,在软件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调控、干预甚至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状态。它是基于人体自然能力或环境能力,通过内置传感器、集成芯片等实现对应的信息智能交互,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云存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融合创新的最佳载体。”智能可穿戴设备具备可移动性、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简单操作性、可交互性五大基本特征,其中,可交互性是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最独特和最具应用潜力的功能特征之一。

  也就是说,用硬件设备一词并不足以概括这一产业,智能可穿戴产品背后,更关键的是软件支持、数据交互、云端大数据等相关产业链,方能实现诸如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信息反馈、解决方案等功能。产品形态上,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监测仪、智能护腕、智能臂环、智能皮肤、智能纽扣等。从产品性质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从手环、手表等常见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智能服装、书包、鞋袜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形式多样,该类产品技术壁垒不高。

  知乎上关于未来穿戴工作体验的回复中有人表示:“从技术上来看,这也是一家没有技术沉淀的公司,公司急于求成,是结果导向的,对于一个从事技术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大的价值。”

  甚至有知乎用户称公司是拿耳机模具做的按摩仪:“SKG……2017年差点倒闭关门,结果随便拿耳机模具做了个危险度至今不明的按摩仪,靠收智商税暴富了一下,没倒闭,然后各种砸钱招一堆乱七八糟的人,内部管理也极其混乱……一个按摩仪换了二十多种颜色,加减个遥控/按键,就变成了20多个型号?excuseme?智商税真好赚,还真有人傻傻当韭菜,买回去被电脖子一脸懵逼。经销商一堆库存卖不出去,不是电脖子、电手就是电池没电,还有电极片变塑料的,这撑起了所谓了销量第一。”(见图二)

  图二:知乎上关于未来穿戴工作体验的回复截图

  产品投诉曝出无3C认证

  一边是砸重金请代言提升品牌形象,一边是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刺痛着消费者的神经。

  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SKG,有上百条关于未来穿戴的投诉,其中不乏较多质量方面投诉,如电疼、脖子被烫伤、续航时间问题等。

  最近的产品质量问题投诉是一名匿名消费者于11月9日发起的投诉,“skg颈部按摩仪是我在2022年8月4日下单的,至今一共用了没有十次,前几次用这还没问题,后来一用就开始发出滋滋的响声,按摩效果开到最大也不强烈,甚至有时候发出的电流还会电疼,不是正常的电流。我以为是没有电了,然后充完电还是一样的效果。后来找到商家准备协商退货退款,但是他们说只能换新,但是这样的质量我是实在是不敢恭维,关键是有时候会发出电疼人的电流,换新的我也不敢再用了。后来找到淘宝客服,连续找了有一周左右,一直让我等待协商结果,期间只主动给我打过一次电话,结果最后还是不能退货退款。我只想退货退款,也不想要求卖家在做出什么赔偿,因为确实这个东西是直接和皮肤接触的,他发出的电流不是正常电流,关键这还是个品牌的东西。”

  类似反映使用过程疼痛的还有名为“卜洋洋阿”8月3日发起的投诉:“只拆了塑封,因为要确定产品质量问题,但是使用过程中很不舒服,眼睛和脖子疼痛难忍,发热过程中也很不舒服,刚到要求退款,客服以私人产品为由不给退。”

  甚至有消费者购买SKG颈部按摩仪后使用两次把脖子烫伤,名为“谷小姐原创设计”的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表示:“在抖音平台买了SKG颈部按摩仪,2月21日收到产品后使用两次把脖子烫伤,事后商家没有道歉也没有赔偿,一直在推卸责任,反复问我是怎样使用的、用了哪个档位,因为是新买的产品,所以我说哪个档位我都有试用一下,品牌方客服说三档就会导致轻烫伤,我就说你说明书上也没有写明会烫伤,直播间卖产品时也没有说三档会导致轻烫伤……你们这个品牌拿消费者当小白鼠吗?无德商家!抖音品牌也不管,还在让SKG产品在平台售卖,只想着自己赚钱,不管消费者死活!”

  此外,还有《SKG颈椎按摩仪致伤疑云:33岁男子使用3天后颈部血管夹层住院17天》报道,2020年7月,33岁的李先生在使用完SKG一款颈椎按摩仪后晕倒,随后被诊断为脑梗死(动脉夹层),高血压3级(极高危)。李先生质疑所使用的按摩仪质量,因此于1月28日,先通过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了SKG颈椎按摩仪的涉事企业SKG,并要求其出示3C认证等产品安全认证。

  不过,SKG未来穿戴在投诉平台回复李先生称,该公司产品为非国家要求强制认定的产品类型,非3C认证产品目录内产品,无法申请3C认证;该产品经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南实验室检测。

  记者查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现,在强制性产品认证中搜索未来穿戴,名下确无3C认证的按摩仪产品(见图三)。在申报反馈中,未来穿戴表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续办手续,认证范围由“低频颈部按摩仪的设计和制造”变更为“低频颈部按摩仪及中频治疗仪的设计和制造”,最新有效期为2022年7月4日至2025年7月3日。

  图三:未来穿戴强制性产品认证查询结果截图

  对于报告期内产品被消费者投诉、纠纷的情况,深交所也有问及。对此,未来穿戴回复称,投诉主要因“使用不当”、“产品体验未达预期”,并未提到上述消费者投诉的“脖子被烫伤”、“续航时间”等问题:“根据公司消费者投诉明细表、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315消费通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站关于公司产品被投诉情况的查询结果:发行人报告期内各期投诉涉及的消费金额分别为3.25万元、4.25万元、6.43万元、11.79万元,主要原因为使用不当、产品体验未达预期等,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低于0.1%,占比较低。”“报告期内,发行人各期退货占比分别为0.45%、0.84%、0.63%和0.82%,换货占比分别为2.47%、2.23%、2.79%和2.87%,整体占比较低。”公司还表示:“已组建客服呼叫中心承接维修、咨询、投诉处理、网点管理、配件管理等事项,制定流程规范及时解决消费者投诉事项,同时,发行人在内部判定构成有效投诉的基础上将投诉反馈的问题进行内部调查、分析原因、分级整改。”

  不过,一名自称曾为未来穿戴员工的知乎用户却表示未来穿戴退款率高达20%(见图四)。

  图四:知乎上关于未来穿戴工作体验的回复截图

  SKG前期产品频登质量“黑榜”

  不仅SKG颈部按摩仪产品质量存疑,SKG前期产品还多次登质量“黑榜”。

  据了解,2019年6月份,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海市生产、销售的液体加热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此次抽查了30批次产品,经检验,不合格7批次。其中标称SKG、规格型号为8152/220v-1200w、2018年6月12日生产的液体加热器(养生壶)存在结构不合格。

  2017年3月17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份电烤箱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分析报告显示,其中标称生产单位“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规格型号为“1720”的SKG电烤箱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包括发热、结构。

  这并非SKG首次遭到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早在2016年3月,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委托监督抽查中就指出SKG型号“1717”的电烤箱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同样是发热、结构两项。也就意味着,SKG烤箱产品因为相同的原因,连续被国家质监部门通报。

  此外,2015年,北京市工商局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流通领域空气净化器类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其中SKG空气净化器气态污染物净化效能不符合相关标准。

  那么,SKG家电多次登质量“黑榜”,产品品控如何?近年来主打产品SKG按摩仪功能与电疗仪功能类似,但电疗仪可以用在身体除颈椎外更多的部位,且SKG按摩仪这类产品并没有3C认证。目前国家要3C认证的产品名录中没有颈部按摩仪这类新型产品,尤其是这种贴身使用、容易产生健康隐患的产品,没有3C认证,容易被钻空子,公司产品质量如何保证?公司“拿耳机模具做了个危险度至今不明的按摩仪”等知乎用户的前述表述是否属实?

  就上述疑问,《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此前致函未来穿戴,截至发稿前未收到相关回复。另外,未来穿戴的退换货占比数据是否真实也值得关注。对于未来穿戴其他情况,本报将继续跟踪。

  记者 程述

  03

  活动评选

  黑榜评选投票一周

  *ST紫晶、*ST泽达得票数暂居前列

  由《大众证券报》举办的“第十二届(2022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评选”投票活动于11月19日启动。根据征集结果并征求专家意见,共有20家上市公司入围候选名单,投票活动已于12月3日正式开启。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们纷纷通过微信、邮件、微博、电话、邮寄等方式进行投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十大黑榜上市公司。从目前投票情况来看,来自科创板的两家公司*ST紫晶(688086)、*ST泽达(688555)得票数位居前两名。

  两科创板公司领超亿元罚单

  2022年11月18日,证监会重拳出击两家科创板公司。当日,*ST紫晶、泽达易盛分别披露了《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及《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

  根据*ST紫晶披露的《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显示,*ST紫晶《招股说明书》涉嫌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在上市后,继续通过前述财务造假方式虚增营业收入,2017-2020年涉嫌累计虚增营业收入7.66亿元,虚增利润3.76亿元。

  另外,*ST紫晶《招股说明书》涉嫌未按规定披露的2016年末、2017年末以及2019年上半年末对外担保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1000万元、7500.12万元。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余额合计1.35亿元。上市之后,*ST紫晶涉嫌未按规定披露的2019年、2020年、2021年对外担保事项涉及金额分别为1.45亿元、1.75亿元、4.18亿元。

  对于上述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拟决定:对*ST紫晶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668.52万元罚款(其中因欺诈发行被处以非法所募资金3%罚款);对实际控制人郑穆和罗铁威分别处以2164.26万元罚款,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其他相关人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罚款及市场禁入措施。

  根据泽达易盛披露的《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显示,公司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编造重大虚假内容。2016-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3亿元,虚增利润1.87亿元。此外,“资产质量分析”中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涉嫌隐瞒重要事实;“发行人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基本情况”中未按规定如实披露股权代持情况,涉嫌隐瞒重要事实。

  在上市后,公司继续通过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2020-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23亿元,虚增利润1.09亿元。该公司同时存在《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如实披露股权代持情况。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证监会拟决定:对泽达易盛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600.044万元罚款(其中因欺诈发行被处以非法所募资金20%罚款);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林应以及时任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应岚分别处以3800万元、130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其他相关人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罚款及市场禁入措施。11月22日,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泽达易盛”变更为“*ST泽达”。

  上述两家科创板公司分别于2020年2月26日、2020年6月23日上市,目前两家企业及相关高管合计被罚金额已超亿元,创出科创板开板以来的历史之最。同时,*ST紫晶还是科创板首家财务报表被出具“非标”公司。

  “零容忍”持续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自收到《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后,两家公司股价连连下挫。截至9日收盘,*ST紫晶、*ST泽达股价分别报收于2.90元/股、4.69元/股,均创出上市来新低。此外,两家公司均于12月3日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三次风险提示公告。

  “在注册制初始阶段,有些企业抱着侥幸心理通过造假手段欺诈发行,试图借助上市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这两家公司违法事实主要为证券发行阶段虚增营业收入、利润,以及未按规定披露关键部分关键信息,其中*ST泽达更是在上市后虚增在建工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殊不知在注册制推进的同时,我国也相应出台了新证券法以及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与新的证券法形成联动,证券市场造假违法成本大幅提高。除了证券监管机构对这两家公司的处罚外,这两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还可能面临最高5-15年的处罚。”9日,宁波聚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巫清登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巫清登表示,对这两家公司的处罚案例,彰显出监管层对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行为零容忍。同时相信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将越来越好,资本市场真正为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为强化涉科创板上市公司纠纷集中管辖司法应对,此前上海金融法院专门制定并发布《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涉科创板案件专门审判团队,发挥专业审判优势。《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以及2020年修改后的《证券法》第二十四条都有相关规定,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构成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可以责令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购回已上市的股份,具体实施办法仍在制定起草中。

  目前投票仍在进行中,读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选出您心目中的十大黑榜上市公司:一、投资者可将选票沿虚线裁下,填好邮寄至:南京市江东中路391号A幢807室新闻采访部,邮编210019(选票见2022年12月3日报纸)。二、微信投票,大众证券报(ID:justdzzq)、董秘第一圈(ID:dmq1st)。三、电话投票,投资者可拨打电话025-86256140、86256087、86256089、86256073投票。四、邮件投票,投资者可将投票发邮件至caifang dzzq.com.cn。五、微博投票。新浪微博:大众证券报、 公司报道。记者 蔡方

标签: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