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专硕取代学硕成为考研主流——回应社会需求,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升级?
2022/12/20 18:59  新华报业网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即将开始,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考研是为未来就业选择方向,重要性不亚于高考。记者了解到,面向经济社会对高层次应用人才的热切需求和国家招生计划的持续倾斜,专业型硕士已经取代学术型硕士成为考研大军的报考主流。在考研竞争日趋激励的当下,曾被视为学硕“备胎”的专业硕士发展究竟如何?

  报考人数增加,专硕越来越“热”

  大力发展专硕是促进我国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专硕扩招早有顶层规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专硕招生的向上曲线背后,是研究生教育的快速转型。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21》的数据显示,江苏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显著增长,从2015年的1.9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4.9万人,涨幅近150%。2020年,江苏高校专硕招生占比已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61.85%。

  对于考生来说,专硕是就业的现实选择,而不再是过去的读研“捷径”。“我没打算读博,希望尽早跟社会接轨。”南京晓庄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渠顺利今年报考的是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硕。“相比学硕,专硕的实践性更强。”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大四学生刘泓麟报考的是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硕,他在本科阶段就参加过一些竞赛项目,硕士阶段希望能到企业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也感受到学生对于专业硕士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江苏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蔡英凤教授说,今年学校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增幅超过7%,其中学术学位的增幅2.57%,而专业学位的增幅达到了13.21%。

  南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静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占硕士招生总人数的6成,“像教育硕士、大工科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都比较热门。”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莉教授介绍,2009年学校招收的全日制专硕还只有79人,而今年专硕报考的人数已经占到报考总人数的75%。“报考热门主要集中在工学类、管理类、农学类、教育类等相关专业”。

  发力分类培养,专硕不是学硕“备胎”

  “随着专硕的招生规模全面超过学硕,社会对两者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认可两者并无高低之分,只有人才类型之别。”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教授告诉记者,南大有1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作为两次入选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试点的高校,专硕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和毕业标准等方面,我们逐步破除专硕学硕培养‘同质化’的瓶颈问题。”张亮举例说,在南大专硕培养中,实践类课程占比均超过1/3,由校企联合设置,比如学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华为南京研究所联合开设的《信息产业应用》,完全以行业视角组织教学,学生参与企业研发课题讨论,用“真刀真枪”的项目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在蔡英凤看来,学硕和专硕的“区分度”从生源选拔就已经开始,两者制定了完全不同的考察指标体系,“比如专硕招生时,会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实践项目经历的会更占优势。”

  考不上学硕就报专硕,这样的“捷径”早已走不通了。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蒋刚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学校专硕和学硕的招生比例为6.4∶3.6,但专硕的报考人数一样竞争激烈,从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和录取情况来看,学硕报录比为3.33∶1;专硕报录比4.24∶1。“专硕绝不是学硕的‘缩水版’。”蒋刚说,其实专硕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基地等方面要求甚至比学硕更加复杂。

  “同样围绕工业废水处理,学硕更多研究净化废水技术背后的原理和机制,而专硕更关注如何净化废水等。”亲身体验过专硕生涯,南工大化工学院材料与化工的专硕研究生魏涛更认可专硕的含金量,自研二起,他进入扬子江中心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所开展实践工作,多次参与化工企业工业废水项目的丰富实践经历,也让尚未毕业的魏涛尝到了被用人市场“争抢”的甜头。

  “专业硕士的优势就在于解决以生产为主的问题,毕业后直奔就业,对于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永江表示,他的专业硕士的研究课题一定是“从牛场来,到牛场去”。去年7月从农业硕士(畜牧)毕业的张强,从研二开始就前往与学校合作的一家牧场,“既体会到赶牛、喂养、清扫的辛苦,也为我的毕业论文找到了选题。”研三时,张强参加了全国“牛精英”比赛并成功夺魁,现场他就收到了上海光明乳业的offer。

  “2020年前,我们的专硕都是2年制的,现在都统一为3年学制。”王莉告诉记者,“这也是为了保证第二学年专硕学生都能去企事业单位实习,第三学年完成论文。论文环节,学校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全面审查,如果选题偏向于基础研究,那么研究生需要重新开题。”王莉介绍,学校今年引进了专业学位实践管理系统,今后所有的专业硕士培养的实践过程都必须上传至系统,由学院、实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答辩考核打分,合格后方能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培养高层次人才专业硕士还需持续“升级”

  “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就业人才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因为契合了社会的需求,社会和考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才会不断提高。”张亮认为,要培养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硕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还需持续升级。

  《方案》给出了专硕的改革发展方向,即“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

  更高水平的产教融合是关键。蔡英凤说,过去学校与大院名企的合作,主要是由院系主导、导师与个别单位零散式合作,这样会存在“课题结束了,工作站也就名存实亡”。2020年起,学校探索将过去零散的实践基地升级为校级联合培养基地,由学校进行顶层设计,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省产研院等大院名所广泛开展项目合作,覆盖了学校的全部专业学位类别。

  “去年校企双方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和联合培养的人才共育,促成各类项目、奖项、平台、技术开发及服务合同等共有100余项,总经费达3700万余元,受疫情影响,学校近两年仍有80%以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得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专业实践。”蔡英凤说,学校也通过“牵线搭桥”“揭榜挂帅”等举措保障专硕学生的学习与企业需求相匹配,让专业硕士成为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主力军。

  2022届毕业联培生方钰与何丽芳,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联合培养期间参与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载荷的研发项目,他们的名字和院士一道被印刻在载荷上,随着空间站“梦天舱”被发射到太空。

  “从博士招生数量就可以看出来,八九成的硕士生都要直接走向工作岗位。”

  赵静表示,在联合培养中,高校普遍会面临企业积极性不高、研究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不够、留在实践基地就业比例不高等问题,如何实现“高校、企业、导师、研究生”四维一体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未来仍需探索企业所需和学生成长的契合点。蔡英凤建议,“如果政府能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创新中心,与高校的科研团队进行有组织对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也可以解决地方产业实际问题,还可能成为地方引进人才的助推器,通过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真正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频萍叶真谢诗涵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