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新一轮江苏教育援疆工作硕果累累—— “教育之花”绽放帕米尔高原
2022/12/21 07:42  新华报业网  

  苏老师工作站、克州江苏实验学校、苏克职教联盟、江苏教育大篷车、江苏情·抵边村空中课堂……行走位于祖国边陲的新疆克州,江苏教育援疆结下的果实随处可见。2020年以来,江苏充分发挥援疆教育人才“种子”作用,坚持硬件软件结合、输血造血并重,创新教育援疆工作方式,释放组团式教育援疆效应,一支支队伍前赴后继,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把江苏教育援疆最美答卷书写在帕米尔高原上。

  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周伟文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援疆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建设新时代美好新疆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江苏援疆想克州所想、帮克州所需、尽江苏所能,围绕‘立德铸魂’创新打造江苏教育援疆品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克州各族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江苏优质教育资源,为受援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赵亚玲摄

  组团支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海拔2246米的边境线上,气温低至—18℃,新疆克州吾合沙鲁乡小学教室内春意盎然。利用江苏援建的远程空中课堂,援疆教师在州府所在地克州江苏实验小学上课,同步直播到沿边境线上的抵边村学校,与抵边村学校师生互动交流……“空中课堂给了我很多帮助,不仅有线上好老师,还能让我们跟州上的同学互动,课堂气氛特别好,我非常喜欢。”提到这个新鲜的课堂模式,吾合沙鲁乡小学三年级学生齐娜尔古丽·伊萨米迪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兴奋。

  克州是边境大州,边境线长达1133公里,这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风沙肆虐,雾霾严重,条件十分艰苦。守边护边,保护好祖国每一寸神圣的领土是广大护边员光荣的使命和职责。他们常年在外面巡边,有时候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没法顾及孩子的学习。

  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祖国边陲,让更多孩子足不出村享受良好教育?如何让护边员对子女的教育放心,安心巡边护边?江苏教育援疆的担当作为给这里带来希望与改变:先后投入援疆资金120多万元,为克州江苏实验小学和12个抵边村学校配齐直播录播设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建授课团队,严谨制定授课计划。克州江苏实验小学援疆校长葛志国介绍,克州江苏实验小学已为抵边村的小学开设122节“空中课堂”,受益师生近5000人次。

  本报记者 赵亚玲摄

  吾合沙鲁乡小学的学生家长托合提呼力·阿布都热依木说:“过去,我巡边时难免牵挂孩子学习,现在有了江苏援疆的‘空中课堂’,像我一样常年在边境线上巡边的护边员再也不用担心了。”

  除了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扩大“组团式”教育援疆,江苏还通过“点+面”,让优质教育覆盖克州更多的学校。去年7月,克州二中挂牌克州江苏实验中学,成为江苏教育“组团式”支援的学校。在学校的校本示范课堂,来自苏州的周月芳老师正在讲授“如何读懂诗歌”的语文课,学生们在认真听讲,不时与周老师互动。而这个课堂真正的“学生”是挤满教室后排的听课教师。他们有的来自本校,有的来自克州其他学校。教室里的3台摄像机,将示范课全程录制下来,制作成电子课件,发送给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也可供全州的师生共享。“克州江苏实验中学的校本示范课堂,对我们全州的教研和各个学校的教学都有极大帮助。”克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屈亮介绍,以克州二中为示范,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推动克州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实现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教研、统一考试、统一评价,2022年高考,克州江苏实验中学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率达60.18%,较去年提升18.64个百分点。

  目前,克州共有5所江苏教育“组团式”支援学校,全部增挂“江苏实验学校”牌子,打造“江苏特色、南疆一流”示范学校,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辐射引领州内其他学校共同进步,带动克州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副校长、克州江苏实验中学校长江水说:“我们采取组团式援疆机制,就是为了通过有机合成团队的力量,给克州打造更多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现在,“江苏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克州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的“金字招牌”。

  同时,第十批江苏援疆投入克州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资金达1.5亿元,援建阿图什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阿图什市教育标准化设施改造,阿合奇县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技工学校质量提升,乌恰县实验中小学、黑孜苇乡小学艺术活动中心、中小学及幼儿园供水保障等一批克州教育优质均衡提升项目,极大改善了克州办学条件。

  授之以渔,从“送粮食”到“播种子”

  克州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的校门口,“苏老师工作站”标牌引人注目。而“苏老师”正是当地各族百姓对江苏援疆老师的亲昵统称。

  “多亏‘苏老师’帮助我迅速提升教学能力,让我教学时更加自信。”克州一中的苏比努尔·帕力哈提老师的话语里满是感激。过去,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她教学压力很大,援疆教师严西平来了后与她结为师徒,一次次听她试讲、调整板书,并为她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在2020年新疆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中,当看到12个一等奖中只有自己一个维吾尔族老师时,她激动地哭了。一株小小的“石榴苗”,在援疆教师打造的温暖的“教师发展之家”,汲取营养,开出鲜艳的“石榴花”。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援疆干部、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江峰介绍,2020年以来,在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推动下,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援疆教师张宁,在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领衔创办全州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苏10所职业院校与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苏克职教联盟”,推动学院创建6个名师工作室,建成南疆馕产业研究院、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服装设计与制作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生产性实训基地、无人机操作与装配中心等。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东河说:“以前我们一直想做这些工作,但是有想法、没办法,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跟不上,援疆教师来了,手把手培养培训我们的教师,现在这些问题都逐步解决了,学院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感谢江苏援疆。”

  作为江苏教育援疆的首创品牌,“苏老师工作站”以培养本地教师为主责主业,不仅覆盖所有受援学校,还向周围学校延伸。援疆教师全部入站,由教师团团长担任“站长”,并在克州教育局成立由援疆教师领衔的“工作总站”,对工作站工作统一进行规划,统筹开展活动,实现教育人才“传帮带”工作从“散拼”向“集装”转变。

  3年设立“苏老师工作站”14个,站内成立名师、教学能手工作室、教师发展中心等65个,成功申报克州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青蓝工程”,线下师徒结对800余人次,前后方师徒“云牵手”390余人次;实施“领航筑梦”人才培养计划,分层次培养本地骨干教育人才,共培养出自治区“天山英才”2人、自治州“三级梯队”骨干教师119人、入围自治州“帕米尔3123人才计划”200人。开展各学段各学科培训566场,开展示范课2356节,培训克州教师5万余人次。出版学术专著1本,开发并编订校本教辅材料4套,编撰师带徒成长集1部,入选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发展中心师带徒成长案例1个。指导本地教师获得全国教学比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全国实验教学能手1名,荣获全国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自治区精品课、优质课等教学成果6个,2项教学成果入选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推荐名单,3项成果荣获2022年自治区优秀教学案例,在省级杂志上发表或在省区级比赛中获奖论文85篇,开展自治区级课题研究160余项,课题立项率、结题率均居南疆四地州之首……一个个亮眼的数字,见证教育援疆“传帮带”的坚实足迹和累累硕果。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效应充分释放,将援疆教师的作用从“送粮”变为“播种”,功能从“输血”变为“造血”,为克州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师资队伍。

  春风化雨,从“手拉手”到“共同体”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送教下乡的“心连心江苏教育大篷车”便陆续开进阿图什市、乌恰县和阿合奇县的边远乡村,江苏援疆教师深入乡村学校,给学生开公开课,给教师上示范课。对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乡村困难家庭学生,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捐助,让当地师生充分感受到苏克民族一家亲的温暖。3年来,共组建14支“大篷车”队伍,深入边远区域100余所学校,开展活动200余场,开课500余节,惠及克州乡村各族师生2.5万余名。“心连心教育大篷车”开进乡村,更开进各族群众的心里,不仅带去江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带去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江苏人民的深情厚谊。

  “我们要求全体援疆教育人才都要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把促进‘三个意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贯穿教育援疆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通过教育援疆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到受援地广大师生的心灵深处。”省教育厅援疆干部、省援克前指教育援疆组组长高建新说。

  在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石榴”不仅是当地特产,更是共享性文化符号。广场上的石榴娃雕像,蕴涵莘莘学子聪慧好学的美好寓意;石榴园,不仅为校园增添绿意,更彰显万物和谐共处的智慧与法则;昆星楼教室石榴墙壁上,镌刻着昆山三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石榴”校园里成立“昆曲”“国画”“刺绣”“陶艺”等28个学生文化社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为各族青少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教育援疆出实招,文化润疆沁心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克州江苏实验小学开设“经典咏流传”古诗吟唱和书法课堂;常州援疆教师团在乌恰县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最美西极”校园文化;无锡教育援疆团队在阿合奇县同心中学打造“同心同行”校园文化,举办“上下同心、师生同心、民汉同心、锡奇同心”四个系列主题校园文化节;克州一中的“七彩育人”文化、阿图什市昆山二小的“润莲文化”、阿图什市第一中学的“胡杨文化”,都凝聚着江苏教育援疆的智慧和力量。

  疫情也没有阻断苏克两地教育系统的交往交流交融。3年来,在学生层面开展“手拉手”书信往来活动,少年儿童开展“鸿雁传情”17969人次,广泛组织两地学生开展以增进“五个认同”为主题的“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活动。在教师层面实施苏克教师“云牵手”工程,援疆教师联系后方学校安排骨干教师与克州教师共结成390对次“云师徒”教学共同体关系,通过网络连线共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克州本地教师备课上课、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在学校层面开展校际结对,共结对“姊妹校”230对次。

  手拉手、心连心、情暖情,江苏教育援疆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增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在受援地广大师生和各族群众心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