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世界睡眠日 | 及时干预,逃出“睡眠困境”!
2023/03/21 22:0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近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发布了《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2年受访者平均睡眠时长为7.37小时,超过半数受访者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晚睡、浅睡现象显著,民众整体睡眠质量有待改善。

  人的一生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早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新华日报健康周刊记者近日走访多位医生,专家提醒,培养好的睡眠习惯对维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问题,可能源于“心病”

  每到“世界睡眠日”前后,社交媒体上睡眠相关的话题总会火上热搜,包括“失眠患者俱乐部”“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昼夜节律失调怎么办”……类似话题积累了上亿访问量,可见“为睡眠所困”的人不在少数。

  在今年“世界睡眠日”的这一天,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曹秋云的诊室里一上午就走进了大约20位求诊者。 除了来复诊开药的患者,还有几人是第一次因睡眠问题踏进诊室。“这一年失眠情况比较严重,经常睁眼到凌晨三四点也睡不着。”王女士(化名)遇到睡眠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问题愈发加重,她在家人的鼓励下来到医院。“遇到什么事会情绪不好?身体是否有其他地方不舒服?”在曹秋云耐心的询问下,患者将最近的烦恼一一道来:在动过一次手术后,她常因身体不适而情绪焦躁、冲动,失眠情况也由此而来……“我只是想美美地、沉沉地睡个舒服的觉。”王女士无奈地说。

  “很多身体上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比如失眠,就是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之一,从个人临床经验来看,焦虑、抑郁患者伴有失眠症状的比例在70%左右。”曹秋云介绍,对于求诊者,医生会让他们填写一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进行自评,“很多人能够发现自己身体上的症状,但忽略了背后的心理因素。”

  睡眠问题引发普遍关注,那么大众追求的“健康睡眠”应该是什么样的?南京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程浩认为,入睡快、睡眠深、夜间清醒次数少,一般无梦或少梦,且能在清醒的时刻保持最佳的身体精神状态,这样就可以说是拥有健康的睡眠。

  “正常的睡眠对保障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十分重要,长期睡眠剥夺对机体的防御力影响巨大。”程浩解释,“这是因为夜间正常睡眠可以促进抗炎因子的分泌,睡眠障碍则导致促炎因子分泌的减少,容易发生感染或者慢性炎症。”程浩介绍,正如许多人在感冒的时候常会有嗜睡的现象,也是因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人们从感染状态中恢复。“睡眠障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及身心健康,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睡眠障碍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睡眠与健康挂钩早已成为常识,“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这是很多自嘲“报复性熬夜”的年轻人的解释。近年来,我国睡眠障碍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2023世界睡眠日讲座上表示,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生率已高达26%。

  高中生小黄(化名)就是一位被睡眠困扰的青少年。平时,她在晚上11点左右入睡,但因学业焦虑的她,竟会在凌晨4点自然醒来,开始背课文。“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调整到一个健康作息。”小黄的父亲心疼地说。

  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睡眠情况对儿童青少年免疫力、生长发育、心理与行为发育、学习质量和日常情绪等各方面都有着更加重要的影响。《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中调研数据显示,小学生、初中生的平均睡眠分别为7.65小时和7.48小时,而高中生的平均睡眠仅为6.5小时。虽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儿童青少年的睡眠时长目标,“小学生、中学生和高中生的睡眠时长要分别达到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但现实仍有一定差距,“睡不够、睡不好”也成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痛点”。

  睡眠不足对儿童青少年有哪些危害?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朱春介绍,睡眠不足首先会影响体格生长,“孩子长个儿与生长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如果孩子出现常常晚睡、睡眠时间不足等情况,则生长激素不能大量分泌,会影响长高。”其次还会影响机体免疫力,经常睡眠不足会出现食欲下降、眩晕、视力问题等躯体疾病,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呼吸道感染。此外,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和学习效率。

  如何保障孩子的睡眠质量?朱春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家长要固定孩子的就寝时间。晚上睡眠不足用午睡补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另外,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

  及时干预拯救睡眠“困境”

  大众对睡眠的关注愈发高涨,还让不少人将目光转向助眠产品,催生出与睡眠相关的产业。《2022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指出,助眠消费需求迅猛增加,助眠类产品的线上成交金额持续上升,在年轻人中,褪黑素、蒸汽眼罩、香薰精油、助眠枕头已成为入睡“标配”,就算是银发一族,也对助眠的按摩器材和中药食补跃跃欲试。

  当助眠产品无法满足需求时,专业的医疗手段是睡眠障碍人群的安眠辅助。对于失眠问题,及时干预可以让患者得到良好的恢复。曹秋云介绍,如果偶尔失眠,且患者有自我调整的意愿,可以试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并且每天进行适当运动,睡前听些轻松音乐。如果不能缓解,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

  除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外,如今治疗睡眠还有多种创新方式,包括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迷走神经刺激,认知行为治疗如调整睡眠节律、增加睡眠动力,心理治疗和中医治疗。去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就专门开设了麻醉睡眠门诊,运用麻醉药物来治疗失眠。

  记者在该院麻醉睡眠门诊见到了一位51岁的患者,从30多岁开始失眠,一直需要依靠药物,不吃药就整夜睡不着。“两种药,每一种每晚吃一颗,有十几二十年了,吃了药睡眠质量也不好,似睡非睡,感觉没睡着,什么事都知道,第二天昏昏沉沉的。”经过麻醉睡眠门诊医生评估,这位患者属于顽固性失眠,适合接受麻醉诱导睡眠疗法。这一疗法,是运用麻醉药物诱导出自然的睡眠状态,帮助患者恢复自然睡眠周期。

  程浩介绍,一般睡眠障碍人群,比如通过自我调节、少量药物辅助或者心理疏导就能改善的,不建议使用麻醉诱导睡眠疗法。这一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包括安眠药成瘾的,每天需要靠大量安眠药入睡;或者吃了安眠药以后睡眠依然不好的患者。目前上海、浙江等地医院都有开展,总体观察来看,不少病人的睡眠有了改善。“总体观察来看70%到80%的病人是有明显效果的,镇静安眠药的量有大幅度的下降,睡眠时间至少能达到5到6个小时左右。”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对心理问题的一些误解甚至歧视,导致出现相关问题的人群产生‘病耻感’。”曹秋云说,当睡眠问题等症状影响到正常生活,包括社交、工作效率的时候,还是建议患者迈出勇敢一步,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寻求医生专业的帮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王甜

  视频 花梦晨(实习) 杨易臻

  图片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