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思想 > 正文
专家学者齐聚金陵,共话“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2022/10/10 20:58  新华报业网  

  10月9日,由教育部东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主题,线上线下同步展开研讨。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党的奋斗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站在时代和历史的制高点,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与会专家从“理论融合——话语体系——实践建构”三个层面,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逻辑进路、理论阐释、实践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研究、中华文化核心范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建构、中华文化价值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特色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认为,“一个结合”内在地包含了“两个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从一个整体到另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要从历史发展、继承创新的角度去认识二者的关系。二者之所以能够相结合,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适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等所决定的,是由双方视域、内容和方法上的契合性所决定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大地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陈锡喜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融入拼凑的过程,而是两种思想体系相互吸收借鉴彼此理论精华、融会贯通的过程。他认为,在“两个大局”视野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要求。在路径构建方面,要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融通,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理论阐释和现实观照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质和表达方式,但两者之间的不同,恰恰可以互鉴互学,因其相异而互补。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赖永海强调了“构建中国话语的辩证法体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中国话语中,阴阳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思想的“细胞”,可通过“道器”“理事”“有无”“同异”“因果”等纽结,构成相对系统和完整的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共中央党校乔清举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做了系统梳理和阐释。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特质,还体现着世界文明体系的人类共同价值。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社科重点基地江苏师范大学家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延斌认为,“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内容极为丰富,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文化样态。中华传统“家文化”的各个构成部分虽然维度不同,但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形式上交叉互鉴,在功能上彼此为用、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家文化”的大厦,可以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家文化、涵育家庭美德和处世道德、推进家庭礼仪文明提供丰富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也必然要回到实践。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更高层次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必须立足当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方向,在积极探索两者结合的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承贵教授认为,传统文化创造的动态性和多元性,决定了文化价值的相对性。文化价值的构成可以从生活、方法、精神等进行划分。新时代就是要深入发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尊重其原有内涵的前提下,结合新的时代情境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它们不再是僵化、静态的存在,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促进文明建设、社会进步、个体发展的强大力量。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久红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活的灵魂。他认为,要从加强创新理论实践性阐释,强化价值观念塑造,构建国民教化新体系,繁荣文化事业产业,深挖本土传统文旅资源,善用数字传播载体等方面推进实践层面相结合,把结合成果“用起来”,让结合质地“厚起来”,结合受众“连起来”,结合效益“活起来”,结合名片“亮起来”,结合方式“新起来”。

  陈立民 通讯员 黄琲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