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新华日报》报童的故事今晚登陆央视
2022/06/12 20:29  新华报业网  

  “卖报卖报!《新华日报》!”手拿油印报纸的报童,奔跑在雾都的街头高声叫卖,这样的场景无数次出现在舞台和电影中。在抗战时期,正是这样一群勇敢的“新华军里的小尖兵”,与国民党“军警宪特”斗智斗勇,才将周恩来总理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印有“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的《新华日报》送到读者手中……今晚,《新华日报》报童的故事将登陆央视,在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的节目中再现。

  与人民共情古元版画推陈出新描绘延安烟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播出以来广受好评。节目凭借青春对话历史的创新视角,以及追寻先辈足迹、感悟初心使命的深刻立意,成为6月荧屏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天19:30央视综艺频道将继续播出的《从延安出发》第四期中,92岁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原民间美术系的创始人之一杨先让将独家对话青年追寻者李光洁,以人民艺术家古元为代表的延安版画为切入点,生动串联起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儿童剧《报童》、京剧《三打祝家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等文艺精品力作,共同深入探讨当代文艺如何延续延安精神,书写精神传承与文艺创新的历史画卷。

  上世纪30年代,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发展起来,自从它被介绍到中国的那一刻起,就被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积极作用。随着一批木刻家到达延安,木刻版画成为了当时延安方便、有力、广泛用于战斗宣传的艺术形式。其中木刻家古元的作品极具代表性,他扎根延安这片红色沃土,把创作的视角对准广大的劳动人民,将延安最具烟火、最积极向上的一面呈现出来,更是在西方版画“阴刻”的基础上,结合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创新,以“阳刻”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版画作品。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延安木刻更加民族化和大众化,一幅幅散发着中国革命美术独特魅力的木刻版画从延安走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些版画,它线条质朴,却充满表现力,色彩单一,却包含万千含义,即便在今天,它依然像在呐喊,激情澎湃又语重心长。这些作品在讲述什么?创作者如何让作品绽放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从延安出发》第四期“青年追寻者”李光洁在观看古元版画之后被深深地吸引,他带着创作之问走进了“时光艺术馆”,而引领他穿越时光寻找答案的是前辈艺术家、92岁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先让。本期节目也将围绕古元创作版画的故事,开启一段延安版画推陈出新的历史,并以此串联起一批秉承创新理念的时代文艺精品。

  92岁的杨先让曾与古元一同共事,深受古元本人的影响。节目中,他回忆起古元奔赴延安、为延安创作的往事,不禁感慨道:“他表现的内容都是中华民族向上的、振奋人心的那种精神。”与此同时,在舞台戏剧《古元》中,青年演员许魏洲生动呈现了古元为了让劳动群众看懂他的版画,从“黑古元”(阴刻)转变为“白古元”(阳刻)的过程。

  与时代共鸣收获新时代文艺守正创新丰收硕果

  古元先生的版画,让人震撼,也给人启发。他的创作深深扎根在人民的生活之中,徐悲鸿赞其为“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当下,文艺工作者该如何紧贴时代,创新讲述中国故事,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青年追寻者带着新的追问,向新时代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寻求答案。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节目中介绍了由总台出品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为了呈现新时代的美术佳品,范迪安院长在《从延安出发》的舞台上引领李光洁观摩了一幅幅彰显新时代恢宏气象的美术精品——脱贫攻坚、飞天圆梦、冬奥精神……无不令人感受到新时代的蓬勃之力。

  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则将为观众介绍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的儿童舞台剧《报童》。这部作品展示了上世纪40年代,一批先锋少年不畏反动势力在重庆分发《新华日报》,传播“皖南事变”真相的动人故事。作品背后不仅是经典再创新,也是一份延续红色信仰的赤忱之心。

  80年前小报童送报有多危险?儿童剧《报童》的精彩片段将在今晚的舞台上重现。“除了当时的报童,还有很多当时为新中国奋斗过的文艺工作者们,他们的作品都在《新华日报》的版面上刊载过,其中几位更是在《新华日报》工作过。比如周总理‘千古奇冤’的题词,便是由陈烟桥先生刻版后印发在《新华日报》上的。他们用一幅幅画作将那个时期的故事刻画下来,《新华日报》和一个个小报童们则是将他们的作品带出延安,将延安的精神传播到更多的人心中。而我们在和平的年代,通过排演《报童》, 将报童和《新华日报》的故事留存至今,让它一直活跃在今天的舞台上,也是希望这部经典作品在我们手中获得‘重辉’,以致敬前辈、感染观众、传承精神。”冯俐说。

  国家京剧院导演孙桂元,为观众带来了京剧《三打祝家庄》,并讲述了这部作品克服困难革新创作的幕后故事。他说道:“一部精品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演员传承下去,发扬下去,常演常新。”

  在《从延安出发》的舞台上,李光洁还见到了他的“老熟人”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两人此前在总台出品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因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而相识。《典籍里的中国》用创新的手段,以影视化的故事呈现古籍内容,展示中国传统历史,让古籍真正“活了起来”。

  在节目的最后,青年追寻者李光洁对文艺前辈杨先让真切地道出了他的答案:“创新更需要的是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对时代有领悟,同时也需要深入历史,对传统有领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