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在场、诚实、热爱……听江苏4名新科“鲁奖”得主这么说
2022/08/26 21:08  交汇点新闻  

  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奖单揭晓,在7个奖项共35篇(部)作品中,文学苏军占据四席,韩东《奇迹》、庞余亮《小先生》、何平《批评的返场》、竺祖慈《小说周边》分别荣获诗歌奖、散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译者),江苏获奖总数列各省之首、创历届最好成绩。

  喜悦之余,4名新科“鲁奖”得主接受了记者采访。

  “写作和荣誉是分开来的两件事,不获奖我也会写下去,获奖是意外之喜,也是一种强劲温暖的鼓励。”面对记者“是否遗憾荣誉姗姗来迟”的询问,去年从《青春》杂志荣休的文学“长跑健将”、著名诗人韩东笑着回应。对韩东诗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有精彩的评述: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人物,韩东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巨变中,成为当代文学思维、观念、语法的重要的发明家,“他创造了一种方式,来整理、复习和表达我们在巨大变革中的复杂经验”。韩东的获奖诗集《奇迹》收录了诗人近年创作的125首诗歌作品,笔涉亲朋故旧、琐屑物事,笔调悲悯、宽厚、开阔。面对供游客骑跨的马匹,韩东写下了《生命常给我一握之感》;想起逝去的双亲,写下《梦中一家人》;在医院重症病房探望时,也不忘为人世间画下苍凉的素描……“诚实非常重要,油滑或熟练是诗歌的大忌,我所写的都是我经历的、观察到的、思之再三的,是一些挥之不去甚至折磨我的东西。我格外关心一些永恒的问题,比如生死、情感、超越,写作对我来说就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韩东对记者说,“当然,诗歌不是一吐为快的自然宣泄,我所看重的还是诗人个体和诗歌形式的融合、共舞,个人的诚实和对诗歌形式的深刻理解、自如运用,缺一不可。”

  韩东诗歌中最宝贵的“在场感”,同样解释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的文学评论集《批评的返场》打动评委的理由。在这本书中,何平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勘探并重绘全景式的中国当代文学地图。“它不是书斋里的论文写作,而是我介入文学现场的结果呈现。做文学批评的关键就是找到‘场’在哪里。当下文学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批评家所抵达的文学现场,片面和局限,以至于无法真正地在场;不在场,怎么做批评?我的一个批评路径,就是笨拙地做当代文学现场的拼图,把那些被遗漏的零片一块块地找补回来,那么基于这块日渐完整的拼图,批评家们才可以在更广阔的文学现场拣择他们的样本,才有可能发掘我们时代的文学的‘真问题’和‘大问题’。”何平对记者说。

  在捧回鲁奖之际,何平格外感恩江苏特别是南京的文学生态对于他的哺育,这份感恩,亦侧面揭示了优秀评论家得以“养成”的外部氛围:“在南京做文学批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南京作家群充满活力且可持续地生长;文学教育资源丰富,以大学和作协为中心的批评家群落互动互渗,形成代际承传的文学批评传统;市民日常文学生活参与程度高,是作家做文学活动的重要到达地。此外,省里常态化的文学批评奖项设置也提供了很好的激励。如果像选宜居城市那样选‘宜文学评论生长’的城市,这三四十年来的南京应该算一个。”

  作为本届鲁奖35名获奖者中为数不多的基层作家之一,一直在兴化、靖江坚持写作的庞余亮,称《小先生》的获奖是“生活的奖励和馈赠,说明生活永远不会亏待有心人,说明最朴素的泥土也能滋养出挺拔的树”。庞余亮散文集《小先生》根据作者在兴化沙沟镇担任乡村教师的经历创作完成,以诗意透明的语言娓娓记述了乡村儿童和“小先生”的双线成长。翻开《小先生》,物质贫瘠而精神富足的乡村校园图景倏然拨动读者的心弦:淘气孩童的弹弓与毽子,残疾少年的隐秘梦想,“我”布置的作文题目《眨眼睛的豌豆花》,当地教师一边用钢板为学生刻讲义,一边在罩子灯上吊铝盒煮鸡蛋,讲义刻好了鸡蛋也煮好了……从18岁到33岁,庞余亮称他“把一生中最黄金的青春年华洒在了村校的三尺讲台上”,十余年间,他用掉了不下百本的备课笔记簿,笔记簿背面则密密麻麻记满了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在《小先生》中,我想写出乡村校园里师生共同成长的奇迹!在乡村,我和学生们一块长大,在晚饭花盛开的气息中踱步读书,学生教会了我很多,生活也教会了很多。《小先生》去年6月出版以来,发行量达到了23000多册,我想读者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他们从那时的乡村教育中读到了爱与美,读到了教育应有的纯粹、丰盈和非功利。”庞余亮对记者说。

  译林出版社原资深日本文学编辑竺祖慈的译著《小说周边》,是日本剑侠小说大家藤泽周平的随笔集,凭这部译著,江苏译者首次斩获鲁迅文学奖。鲁奖评委会评价道:“日本作家藤泽周平的《小说周边》娓娓道来,充满沉静和智慧,竺祖慈的译笔老到传神,可谓达到了与作者相同的心境。”藤泽周平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曾遍获日本各大文学奖项,其作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我译的这本《小说周边》是藤泽周平为数不多的随笔集,这些作品从一些独特角度反映了藤泽周平的性格和文学生活,是他的一部重要的人生纪录。这些文章的文字恰似作者为人,内敛而洗练,含蓄而不乏韵味,让人体味到一种诚实淡泊的人生态度,所有这些恰恰也是我自己为人为文的追求。”竺祖慈对记者说。

  竺祖慈出生于1949年,曾从父亲学习日语多年,1981年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杂志编辑部,《小说周边》是其搁笔二十年后重新开启的第一件译事。“因为时间精力都较从容,译得也就特别在心,十来万字的一本书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我本人对译事的基本态度就是‘老实’二字,包括认认真真地读懂读通原文,一丝不苟地理解原义,上下求索地为解疑而在线上线下查找各种资料,力求准确地将原文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文字,翻译忌自我陶醉式的装饰和附会,更忌为回避难点而做阉割。我力求自己的译文尽量不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尽可能地赋予某种文字上的阅读快感,少一点翻译腔,具体的做法就是译好后出声读两遍,觉得拗口就尽量想办法调整一下。”竺祖慈非常重视译者作为文化桥梁的功能和使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成见往往起于沟通不足,作为一个曾经的外国文学出版工作者、现在的翻译爱好者,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将异域的优质文化介绍给国内读者,以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欣赏和信任,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