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胜迹复登临 两岸青年同绘大运河
2022/11/23 20:00  交汇点新闻  

  一脉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京杭运河图》 (清代中期)绢底彩绘。该图从北京至杭州,将大运河沿途地形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杰作。如今,在中国首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第五届“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画展开幕,来自苏台两地的青年艺术家们,或实体或云端探访并临摹复制这幅珍贵的运河舆图江苏段,以丹青妙笔描绘当下大运河盛景。

  一张古舆图,半部中华史。珍藏在台北故宫的《京杭运河图》里既有大运河相应的地理方位,又生动地反映出山水风光、城市桥梁、江河船楫,并点缀人物,或拉纤或行走,栩栩如生。城市、山形、河流均用金粉标记,堪称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杰作。古舆图珍藏在宝岛台湾,流淌了数千年的大运河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不绝,滋养着沿岸人民。

  由江苏中华文化学院、中国美术协会、台湾港澳台美协、台湾北岸艺术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苏台两地青年艺术家同绘大运河美术作品展,以“胜迹复登临——两岸青年同绘大运河”为主题,基于此图为线索展开。两地青年或实地或云端探访《京杭运河图》上描绘的大运河江苏段9个城市(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京),或临摹复制或艺术创作,共同描绘出今日大运河盛景。此次共展出画作121幅,艺术风格特色鲜明,笔法技艺各有千秋,民族情怀息息相通。

  中国大运河,上下2500多年,绵延3200多公里,哺育沿线35座城市,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来自台湾港澳台美协青年部主任李政天告诉记者,在台湾青年们的心中,“京杭大运河”是书本里出现的一个名词。随着“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苏台两地艺术家大运河写生行”系列活动,众多台湾青年艺术家到大运河沿岸写生,寻访水韵江苏,切实地感受到大运河文化带的繁荣和浓厚的烟火气,也增加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感。

  画展上,来自台湾地区的青年画家林郁祥的画作《京杭大运河夜色之美》荣获一等奖。画家利用线条表现时间穿梭古今与现代,用块面表达内心层次堆迭,呈现了大运河古今繁荣。台湾青年画家侯佩岑的《浓情乌苏》,以油彩表现大运河所经最美的苏州运河段,大运河所流经之处带动民生富足、生意盎然,作品色彩使用蓝紫色表述诗情画意,朦胧中忆当年,画家表示以此景赞扬祖国大好河山,处处是美景,繁荣新时代,也荣获了一等奖。

  “这两位画家多次来大运河沿岸写生,亲眼看到了大运河两岸的繁荣,他们参展的作品里饱含了画家对大运河的情感。”李政天介绍。据悉,“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系列交流活动以来,先后有超过500位台湾画家参与采风和创作。受疫情影响,今年虽然没有安排写生采风活动,但是两岸的画家线上沟通频繁,今年台湾参展作品仍然多达60余幅。在扬州的展览结束后,现场的121幅作品还将悉数运抵台北进行展览,让更多的台湾民众能够感受并了解大运河文化和艺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留下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镇江的北固亭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北固山正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系副系主任谭雷鸣作为特邀画家,带来了水墨画《北固山》,作品并没有着眼于缅怀北固山栩栩细节,而是以劲挺的笔墨、概括的造型、厚重的肌理表现其雄浑的气魄,与铿锵磅礴的词意相合。谭教授介绍,他前后带领了20多名学生参与了五次画展,“古漕新韵 千秋传承”对同一主题的集中创作,这个在业内也很少见,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创作历练。而与台湾画家的交流,也有助于青年学生们进行文化碰撞。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承昊旻,是第二年参加运河画展,今年她的作品《壶天自春》荣获三等奖。她表示,在创作作品过程中,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运河文化,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奔流不息的文化。所以,她的作品用了流动的画面表现扬州个园的秀美景致。

  此次画展,中国美术协会、台湾港澳台美协、台湾北岸艺术协会、台湾艺术大学、台东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10多个艺术团体和院校的100多名艺术家参与创作。现场共展出121幅作品,既有运河风景,也有宝岛风光;既有中国画的传统神韵,也有艺术家的时代风貌。漫步画展,大家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两地画风有所不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生导师唐明丽此次油画作品《秋色紫金山》荣获一等奖,在她眼里,台湾画家的作品颜色更加鲜亮,对比更加明显,用笔也更加大胆一些,相互之间就作品进行交流,也很能触动自己的创作激情。谭雷鸣对其颇为认同,他说每个地区的艺术风格会互相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在运河画展上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哪些是台湾画家画的,哪些是我们大陆画家画的,这个是很正常的艺术现象。但是如果与西方画家相比较的话,台湾和我们明显是一个画风,“毕竟我们同根同源,文化上水乳交融”。

  悠悠运河水,不尽古今情。小雪节气,扬州三湾,古老运河水在大运河博物馆边上缓缓流淌。苏台两地的血脉亲情,正如串联古今的大运河,奔腾不止,生生不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 摄影 王瑞枫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