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忠诚干净敢担当,锻造高素质“生力军”
2022/10/15 07:39  新华日报  

  海安市曲塘镇党委组织广大青年干部开展以“同劳动、同调研”为主要形式的“扎根基层”实践活动,按照“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的方式,常态化组织青年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果园等地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充当农户的“好帮手”,练就青年干部不怕苦的实干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图为7月20日,该镇机关青年干部在帮助果农采摘梨子。 向中林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南京市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培养引进集聚战略人才力量,引导和服务人才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图为南京紫金山实验室。 (南京市委 人才办供图)

扬州市近年来推出一批青年人才公寓,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图为位于扬州高铁站附近的国际人才社区。 (扬州市委人才办供图)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人才队伍,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锤炼能力本领,

  紧贴发展所需磨炼尖兵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八种本领”“七种能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崭新业绩。

  去年12月上旬,在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完成之际,全省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在南京举行。省委书记开讲第一课,省部级领导专家作辅导,近1500名来自市县、省级机关部门、省属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同步上课,集中提能……“4天9场专题讲座,内容涵盖高质量发展、群众工作、科学决策、狠抓工作落实能力等方方面面,在主题上既与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要求相呼应,又与江苏发展实际相契合,非常解渴。”不少干部表示,参加这次研修班学习,收获了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找到了解决问题、推动落实的“金钥匙”。

  为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本领,更好履职担责,今年以来,按照省委部署安排,省委组织部聚焦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发展需要,深入实施新时代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工程,有力有序加强干部专题培训。首次探索开展小班化、“拉练式”专题培训,着眼深化推进国家战略贯彻落实,组织领导干部赴长江经济带和省内多个城市学习发展经验、开展专题培训。

  紧抓“关键少数”赋能充电,激发示范引领“头雁效应”。泰州举办“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班,40多名机关主要负责人接受为期5天的政治训练,举办“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专题集训,在实战实训中推动专业能力与工作成效“双提升”;连云港举办港城“1+1”名师讲堂,采用“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同台授课方式,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10万余人次线上线下同步学习;盐城出台推动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双提升”实施意见,选调98名干部参加为期1年的强化班,以系统培训赋能增效助发展,设立“黄海大讲堂”,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全面提升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本领。

  深入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大主题,制定实施18条具体举措,分级分类举办专题培训,将所有基层干部培训一遍。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突出干而论道,组织基层干部上好“理论武装第一课、党性教育必修课、能力提升主干课、风险防范基础课”,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推动基层干部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积极承办中组部、民政部主办的街道党(工)委书记培训示范班,全国各地155名学员来苏参训。苏州作为全国6个试点地区之一,先行先试为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积极探路。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江苏援派干部人才中19名个人和13个集体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累计选派干部人才3888名奔赴西藏、新疆、青海、陕西等4个省(自治区)16个市(州)90个县(市、区)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他们在奉献祖国、建设边疆的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收获成长进步,其中300多名援派干部人才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一大批干部人才走上了重要岗位。

  选育年轻干部,

  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只有把年轻干部培养成能力过硬、堪当重任的“接班人”,事业才能薪火相传,美好的蓝图才能在接续奋斗中变为生动现实。

  立足事业长远发展和班子建设实际,换届中江苏以大力选拔年轻干部为契机,有序推动“三支队伍”交流、专业化干部配备,不断提升班子整体功能。2020年,省委着眼市县领导班子换届,采取“挂职安排、任职管理”方式,集中选派一批不同层次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工作,参与实质分工。县级党委换届前,15人留任县(市、区)长或党政班子副职。各设区市也提前下派一批80后干部,为县级换届充实新生力量。新一届县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9岁,比换届前下降2.7岁,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9.5%,“一线指挥部”结构更加合理,“县域强引擎”动能更加充沛。

  政治素质是年轻干部的首要素质。省委强调要把年轻干部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制定《关于加强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的若干措施》,明确15条具体举措,把政治理论武装、政治信仰锤炼、政治能力训练、政治文化涵养、政治规矩训导作为基本内容,探索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路径。创新设立中青班政治辅导员制度,从2020年开始,给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配备政治辅导员。6名现任或曾任副部级、正厅级领导干部担任省委党校中青班政治辅导员,3个月全程跟班,有效增强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5月,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成立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构建三级开放式研究体系。

  干部交流任职,历来是促进干部成长成才、锻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各地注重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提升狠抓落实、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无锡实施“琢璞”计划选优育强年轻干部,面向世界排名前200强高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选调优秀人才434名,有效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淮安实施年轻干部培养计划,选派100名到上级机关、头部企业“培优锻炼”,组织100名赴经济发达镇、开发园区“墩苗历练”;去年以来,宿迁遴选1200名培养对象,锻造千名“宿新锐”,首批360名“宿新锐”今年3月奔赴基层一线、重点任务等四大“战场”,开展大练兵实战培养。

  近年来,江苏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整体效能,推动公务员考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全省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提供保证。2022年度将全省80%的录用计划设置在县乡一线,7.8%的录用计划用于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对76个省级层面重点帮促地区招考职位允许限定本地户籍(生源),引导优秀年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蓄足基层干部队伍“源头活水”。随着2022年度公务员考录工作顺利结束,全省公务员队伍再添8000多名新人。

  严把“入口关”,更要用好“练兵场”。为培养锻炼好接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淮安市淮阴区推行年轻干部“滚动式培养”,以3年为培养周期,通过双向选岗、清单培养、多维考评等多种措施,推动区级机关和乡镇公务员成长成才。如东县把强化公务员试用期管理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关键环节,注重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考核管理“三线并进”,积极推动试用期公务员跑出成长“加速度”。

  去年底,省委组织部修订《江苏省公务员公开遴选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面向基层公开遴选优秀公务员,作为江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创新之举,已实行14年,既打通基层公务员“上行通道”,也为省级机关吸纳优秀干部提供多元选择和科学路径。2020年以来,省级机关13家单位通过专项遴选选拔113人,8家单位从公开遴选人员储备库中选拔15人。各设区市也积极开展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共遴选公务员900多人。

  厚植“第一资源”,

  让“千里马”在江苏大地竞相奔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从2012年底的908.18万人增长到2020年底的1400万人;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数量从2012年底的60.65万人增长到2020年底的119.33万人,其中,在苏“两院”院士119人,居全国第三;人才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全国65%的院士在苏开展科技创新和项目合作;40%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全职或兼职在苏创新创业。

  去年12月23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发出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的动员令,向四海英才发出江苏邀约。省委同步升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设区市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人才与创新工作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制高点。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实施“爱国·奋斗·奉献”精神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知识分子群像群塑活动。

  坚持以产兴才、以才促产,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和人才同频共振,呈现出“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良好态势。锚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人才、科技、产业部门和相关企业、高校,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绘制产业链产业图谱和人才地图,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集合优势力量攻关“卡脖子”问题。目前,全省158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集聚全省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5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数据见证产才融合的强劲动力。全省30条优势产业链企业中,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创办企业约占55%;全省9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创办企业65家。苏州98%的领军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办全市六成以上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有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发展。

  9月17日,江苏最高层次本土人才培养工程“333工程”,迎来培养支持资助专项的首度综合评审。作为省内外诸多业内人士心中的“王牌工程”,自1997年启动以来,“333工程”结出累累硕果:先后实施6期,遴选资助人才2.45万人,产生“两院”院士92人,发达国家院士34人,走出一批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

  不止是“333工程”,江苏坚持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引才聚才育才,实施和深化“双创计划”、科技镇长团、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等系列人才工程,以点带面推动人才队伍质态整体跃升——

  省“双创计划”先后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1.6万人,其中企业类人才90%以上集中在重点产业集群,创办的企业60%左右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镇长团计划累计从全国750多家单位选派成员9478人次,在引进集聚创新人才、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推动县域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遴选支持乡土人才4513人,鼓励民间能工巧匠、致富能手等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江苏加快构建有利于青年人才持续涌现的创新生态,在定岗进编、职称评聘、选拔任用、学术评比等方面向青年人才倾斜。实施卓越博士后资助计划,遴选900名卓越博士后,给予每人30万元生活补助。

  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10年来,江苏不断加大人才工作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人才26条”“人才10条”“人才强省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人才“周转池”“双落户”、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社会化引才奖补、人才工程优化整合等突破性改革举措,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氛围。

  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的竞争。江苏大力推进人才服务云平台、“一站式”服务窗口、12345人才热线、苏畅卡等建设,集成医疗、安居、文体、出行、金融等特色服务,加快解决人才普遍关心的住房就医、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现实问题,打造苏居畅、苏学畅、苏行畅等“苏畅”系列服务品牌,人才近悦远来的发展生态正逐步形成。

  寻觅人才如饥似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江苏,已然成为各路英才向往的创新创业之地。

  新华日报记者 林元沁

造就“勇挑大梁”的干部人才队伍

袁 媛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场合围绕培养选拔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为新时代好干部队伍立标准。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核心位置,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释放出加强人才工作的强烈信号。

  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指导下,全面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全面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推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产生新气象、取得新成效,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锻造中坚队伍,凝聚磅礴合力。我们突出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涵养为政之德、增强执政本领,奏响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强音;我们发挥组织优势广开进贤之路,完善体制机制广聚天下英才,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绘就广大人才万马奔腾、百舸争流报效家国的画卷。

  锻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我省既注重在多维训练中提升治理能力,又着力从一线历练中提高队伍素质。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在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配备政治辅导员全程跟班,用政治强的人来帮助强政治、用让人信服的人来说服人、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来推动丰富实践,这一开全国之先河的举措,鲜明体现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的标准;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八种本领”“七种能力”,组织省及各地各部门、省属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们集中提能,紧抓“关键少数”赋能充电,不断强化专业能力训练,提升专业化水平,助推治理能力增高见远,练就真抓实干的“硬实力”;为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有计划地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放到攻坚克难第一线、为民服务最前沿接受摔打历练,把“好苗子”选出来,把“千里马”练出来,把“实干家”用起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起点上,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新时代对干部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答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代化之问,在守正创新、从严管理中激励担当作为,在优化机制、搭建舞台中吸纳优秀人才,全力打造一支“敢为善为、勇挑大梁”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坚强的干部人才保障。

标签: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