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淳溪杨周华:扎根乡村数十载,救死扶伤护百姓
2022/11/07 17:19  

  乡村医生行走于乡村之间,用大爱和仁心当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用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为村民撑起“健康保护伞”,用一生来诠释职业坚守,守护村民的生命健康。

  10月30日,高淳区淳溪街道乡村医生杨周华因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人生的终点,享年65岁。11月1日,殡仪馆内缉花如海,挽幛如云。挽歌奏响,泪湿眼眶。

  杨周华曾言:“我看到父老乡亲如今的健康生活,看到他们不再为病痛的折磨,我的心里无比高兴。只要村民需要我,我会一直做下去,将我们这一代乡村医生特有的精神传承下去。”

  扎根乡村一线,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杨周华这个名字,对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长乐村以及周边的杨家村的老百姓来说,算得上家喻户晓,他的电话号码被村里人记在自家的年画、日历上,他的手机号就是村民的“120”。

  生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他仍坚守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岗位上,每天奔波于出巡诊的乡村路途中。48年来,杨周华日门诊量平均达30人次左右,累计出诊、随访2万多次,行程达4万多公里,踏遍了长乐村6个自然村每条村道、每户农家。

  杨周华的母亲邢三美曾是一位赤脚医生兼助产师,风雨无阻为村民出诊看病、接生孩子。耳濡目染,从孩提时代,医生这个崇高的职业就在杨周华内心深处生根发芽。17岁中学毕业的他放弃了做村干部、当乡村教师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做一名乡村医生,继承母亲的衣钵。

  1982年,杨周华与夏九珍结婚,夏九珍主动申请赴薛城卫生院培训学习,并取得江苏省保健医生证书,一家人办起了诊所。

  在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变迁的几十年里,杨周华夫妻俩相互扶持,并肩作战,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中专学历和全科医学、乡村执业助理医师等证书。杨周华为了提高中医诊疗技术,在自己身上实践针灸,体验穴位的敏感度;让妻子当病人,练习针灸、推拿、拨火罐、刮痧……渐渐地,随着中医实践技能的提高,杨周华被乡亲们称之为“一根针”。他对自己所承担的健康教育、婴幼儿和孕产妇访视、慢性病随访、传染病防控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也驾轻就熟,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2012年起,南京市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大学生村医高聪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脱颖而出,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于2017年被调到淳溪街道凤岭社区卫生服务站任站长一职,与杨周华等医生形成老中青三代医疗人才梯队。

  七十年里,一代接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邢三美、杨周华夫妇、90后大学生高聪的加入,让村卫生室增添了生机活力。从以前办公设施只有桌子、椅子,看病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件”,到如今宽敞明亮的村卫生室、健康小屋,现代化医疗设备和信息化智能设施闪亮登场;从最初手拿“一根针、一把草”的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接受全科转岗培训,再到如今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为可喜的是村卫生室为村民们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老百姓通过自家电视机或电脑、手机就能了解身体状况,健康真正来到了每个人的身边。

  坚守岗位数十载,夫妻档医生传佳话

  “颈椎有点问题,记得睡觉枕头不要太高,在床上玩手机时间不能过长……”2018年6月6日,长乐社区卫生室内,杨周华正给村民进行全面的检查,一边还不忘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2010年,杨周华被调任至长乐社区卫生室,2017年7月退休后,他又接受返聘,继续坚守在岗位上。他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心力,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看病。

  村民夏孝念的妻子孙抱美曾两次中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夏孝念每隔几天就得带着老伴来卫生室一趟,杨周华便与夏孝念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遇上夫妻俩不方便的时候,杨周华就亲自上门给他们看病。

  提到杨周华,村内都是一片称赞,大家都说,杨医生虽然早早就被评选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称号,但他依然尽心尽力为大伙儿看病,周到又暖心。一旁,杨周华却笑着摆了摆手,“我在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跟病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老百姓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还想为他们服务。”

  每次见到病人,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救人

  2007年,杨医生的病人遍及邻近好几个村,多的时候一天诊治50人左右,一年下来超过1万人次,但他的实际收入不足2万元。“每次见到病人,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救人,而不是看能不能收到药费。”医生的责任感让他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尽心敬业,不敢懈怠。面对病情危急的病人,他无暇考虑独自就医可能会惹上的麻烦,毅然决定实施抢救;面对突发疾病的孩童,他强忍急性阑尾炎带来的疼痛替孩子检查治疗,错过了阑尾切除的最佳时机。

  作为乡村医生的几十年间,杨周华不断提高医术,每年自费订阅中西医杂志。工作中,他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本村及周边村庄、村民的信任。

  杨周华用自己平凡的一生,践行了对人民对医疗事业的忠诚誓言。他在平凡中积累的忠诚担当和职业精神,在点滴中谱写的村医赞歌,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

  通讯员:吴月华、邢光理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