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星甸街道王村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2022/11/19 15:27  

  近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公示,浦口区星甸街道王村村入选。

  下面,一起来领略中国传统村落的风采吧~

  王村村形成于元代以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村内以王姓、雍姓为主,常住人口1500人。因境内有驷马山河穿流而过,历史上,王村村一度成为周边经济文化中心,商铺林立,吸引着过路的商客。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王村村就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村落。

  千年古村落,悠悠韵味留古香

  漫步王村村,青山绿水和白墙黛瓦交相辉映,每家每户门头上都悬挂着颜色各异的门笺,上有吉语题额,中有吉祥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下有多样变化的穗。“只第一眼,别人就会对我们村有个特殊印象。”雍定明说。

  盘条、绕面、分杆、拉长、晾晒、盘面包装,这是浦口区星甸街道王村村村民雍定明制作传统手工挂面的步骤。“咱这手工面可是浦口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上百年历史。”雍定明自豪地说。

  走进村中,仿佛在历史中穿梭——供销社、老电影院、米面作坊等建筑鳞次栉比;又好像在花园中游憩——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花种草,即使入秋依然翠意不减;也如同在风味集市中徜徉——延续百年的豆腐坊将一块块白嫩豆腐送上村民餐桌,存在超过五十年的老式油坊至今还使用传统榨油法;更好像踏入了一座风俗“大观园”——一张张颜色艳丽的石桥门笺悬于门上,表达着村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每逢年节,用竹篾扎制的花船还会走街串巷进行表演。

  传承与创新,新旧融合共存共生

  晾晒去杂、收集待炒、翻炒菜籽……每年,只要村民胡孔宝开始榨油,村里总是弥漫着浓浓油香味,这是王村人熟悉的“嗅觉记忆”。

  “小时候我就跟在父亲后面学榨油,大锤子在油坊师傅呼哧呼哧的喘息声中锤向油饼,最后菜籽油被一滴滴榨出来。”胡孔宝说,二十年前,油坊生意最为火爆时一年收入可达十万元。今年只收了三四万斤菜籽,都是老顾客预订。但只要有一个人想吃,他就一直榨下去。

  有人守着老手艺,也有人发展新产业。在王村村,“瓜王”胡守兴的名号早已家喻户晓。今年6月,第四届江苏“好西(甜)瓜”品鉴推介活动举行,种瓜近40年的胡守兴带着他的西甜瓜参评,一举摘得“瓜王”桂冠。王村村土壤含沙量少、水分足,适宜瓜果蔬菜种植。近年来,村内打造了近万亩果蔬园,初步形成瓜果品牌集聚效应,同时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引进新品种,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保护与开发,盘活历史文化资源

  “庙街忆往事,公社印王村这句话有着不可替代的分量。这句话足以窥见王村的过去,也能看到王村的未来。”王村村党总支书记林波说,王村历史凝固在老街,规划和打算也都围绕老街而展开。

  从村委会广场右转,钻进一条巷子,便能抵达老街入口处。沿着光滑的青石板路前行,两侧分布着颇有年代感的房屋,“南京市浦口区不可移动文物”等标识牌不时映入眼帘。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对王村而言,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林波介绍,未来王村将针对老街的两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和十七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改造,植入场景功能,引入米坊、油坊、炒货、豆腐坊等手艺人入驻,打造诗画学堂,形成怀旧体验路线,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发展乡村经济。

  此外,结合现有产业格局,王村正在打响西甜瓜、草莓、葡萄产品品牌,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并与车程仅五分钟的星甸九华村形成联动,通过农事体验、采摘经济、亲子游学等发挥农旅融合优势,带动区域发展。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老街,它是故乡的沉淀,是游子的思念,这黛瓦白墙让人心生亲切,那七彩门笺让人驻足留恋。这里是王村村,是你的故乡,还是你的远方。

  通讯员:星小宣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