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下,创新“梦之队”起飞
2022/12/05 14:51  

  12月2日,尽管气温骤降,但行走在徐庄高新区,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创新热浪——

  包括5名院士、28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科技天团”在这里竞攀高峰;202家人才企业深耕沃土,在不同的赛道上逐梦奔跑;今年以来,园区已有4名人才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位居主城高新区第一。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徐庄高新区坚持人才优先,以改革思维突破瓶颈制约,用最多元的渠道招引人才、最健全的体系培育人才、最优渥的生态留住人才,为四海英才构建有温度的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聚焦‘引育留用’,破解‘急难愁盼’,切实把主城的区位、配套、人文优势转化成人才优势。”徐庄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园区将以创新引领为主线,以产才融合为依托,组建人才“梦之队”,为玄武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扛起主力担当。

  平台引才,让创新站上更高的起点

  在徐庄高新区聚慧园,日本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颉的办公室装修一新。最近,这位国家特聘专家频繁往返于沪宁两地,由他创建的南京威斯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实体化运营。

  李颉与徐庄高新区的缘分,得益于南京复元先进新材料研究院这个“红娘”。这家由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团队组建的新研机构,2018年落户徐庄,并获评省科协的协同创新基地。李颉的企业,正是由复元研究着手引进。“最让李院士心动的,是园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我们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研究院总经理余经纬介绍,未来将整合李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的优势,以及赵东元在介孔材料领域的资源,加速新材料的创新应用。

  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与新城新区相比,地处主城的徐庄高新区,无论是载体供给还是政策扶持,都不占优势。徐庄如何成为吸引人才落户的首选之地?园区坚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通过聚力打造高能级平台,充分释放“磁场效应”,让人才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创新创业。

  借平台之力,引顶尖人才,徐庄高新区另辟蹊径,打开招贤纳才的新格局。今年初,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正式签约,这个由玄武区牵头谋划,整合东大、南医大、省产研院资源打造的科创平台,落户徐庄高新区研发六区。目前,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临床前公共服务平台正抓紧推进,尤其是平台的大动物实验功能,将为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提供支撑。研究所所长陈云飞对平台寄予厚望:“优质的医疗创新要素都在这里,这对人才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

  正是看到了平台的巨大潜能,玄武区今年将“探索多元创新主体合作共建机制,推动多层次科创平台建设”确立为“一区一特色”改革项目,为创新发展蓄势聚能。今年的金洽会上,南京鼓楼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花落徐庄,目前载体采购已经完成,这里将集聚鼓楼医院全部的研究所、科研实验室和公共科研平台。

  服务留才,像亲人一样全流程陪伴

  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优质人才的争夺,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重大项目。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下、用得好,徐庄高新区聚焦“创新大军”的难点痛点,通过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全程贯通的服务体系,厚植优渥的人才生态。

  徐庄高新区管委会行政大楼B座今年有了新名字——玄武人才港。这是玄武区委组织部联合园区,重点打造的一站式人才公共服务综合体。从一楼的政务大厅,到二楼的企服空间,再到三、四楼的科研办公载体,人才港紧扣创新不同阶段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全流程的专业服务。园区人才工作团队办公室,也搬到了企服空间,这里集合了行业分析、专利申请、法务咨询、项目申报等一系列功能,并配备项目路演室、商务谈判区等共享空间。负责人殷俊说,“服务人才的第一线,我们绝不缺席。”

  人才创新缺什么,徐庄就尽力而为提供什么。近年来,园区以打造“知己型”服务为目标,更主动、更及时、更精准地满足企业和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首问负责制”,专业团队从人才落户开始,全程跟进服务,解决创新者的后顾之忧。从企业注册到载体装修,从市场开拓到融资并购,工作人员通过定期走访,提前研判,全方位、全时段、全身心做好顶格服务。

  海归博士赵丙来对此深有体会。2019年他在徐庄创办心涧康时,因为带的办公家具太多,园区提供的载体装不下。管委会立即协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作为初创型的企业,和银行打交道总免不了跑“冤枉路”。“管委会领导亲自带着我上银行对接,所有手续办得又快又好。”赵丙来说,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让人才心无旁骛发展,徐庄几乎“包”下了所有事。解决安居难题,园区不仅协调人才公寓房源,还最大限度争取优惠价格;技术突破遇难关,团队链接辖区高校资源,请来专家“指点迷津”;依托“玄武金卡”政策,为重点人才开通子女就学、家属就医绿色通道……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徐庄高新区竭尽全力,让服务跑在需求前面。

  产业聚才,与志合者共享发展机遇

  冬日的午后,徐庄高新区内的鱼跃创新研究院,多款医疗器械的研发进入到关键阶段。在这个集聚了近千名科技工作者的基地里,去年7月加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伍博士效率惊人,仅仅一年多时间,由他牵头负责的“可穿戴连续动态血糖检测设备”,已经推向市场。

  伍博士是鱼跃创新研究院新引进的众多博士之一。将研究院放在徐庄高新区,鱼跃有自己考量。“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是徐庄的主导产业,这里既有高端平台,也有创新企业,已经形成了集群效应。”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像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对人才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在徐庄打造科技中心,也是为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而下的“先手棋”。目前,鱼跃医疗已买下省产研院搬迁后留下的地块,载体建设正有条不紊推进,未来将可容纳数千名研发人员。

  有人才的活力涌流,才有蓬勃的城市脉动。决定人才走向的诸多影响力因子中,产业前景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一项。徐庄高新区锚定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两大产业方向,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转型同频共振,加快形成依托产业引聚人才、通过人才提振产业的良性循环。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端人才长期稀缺。今年,徐庄高新区组织重点企业,面向高校在线上开展“宁聚英才、逐梦徐庄”高层次人才(博士)项目对接会。赛特斯信息、速度时空、誉葆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拿出高薪岗位,既体现了企业诚意,也展现了园区的产业实力。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誉葆科技,是专注雷达与通信领域的“隐形冠军”,知名度不高,但发展潜力巨大。“以前进一个博士特别费劲,这次通过军团作战,我们收到了多份简历,目前正处于深度对接中。”企业发展部负责人黄一津介绍,公司近年业务量剧增,上个月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并启动了A股IPO辅导,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长期存在。

  与创新者为伍,为创业者开道。徐庄高新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共舞”,用善识人才的眼光、善待人才的真情、善用人才的实招,探索出主城高新区人才工作的新路径。从2019年到2021年,园区人才企业纳税总额分别为2.41亿元、2.78亿元和4.3亿元,年度增幅分别为7%、15%和55%。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