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开发区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01/28 13:50  

  “经过两个多月的诊断,我们调查摸底的120家规上企业半数以上有意愿推进智能化项目,超30家企业有潜力打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拿到企业反馈,去年12月13日我们第一时间举行应用落地推进会,促成供求双方‘零距离’对接。2023年将是江宁开发区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年!”江宁开发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最强专家团出马,集中会诊开“体检报告”

  为什么要转型?怎么转才能行之有效?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路上,有困惑也有疑虑。

  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江宁开发区是全市动身较快的园区,去年前三季度就已有130个制造业项目完成转型改造,有效投入高达83.9亿元,提前达成市区下达的任务。去年9月底,江宁开发区又向园区120家企业发出邀约:你的“瓶颈”,我来“把脉”!

  做诊断,江宁开发区有先天优势,一批制造业企业在转改路上先行先试,尝到“甜头”后对外输出经验。去年,园区整合资源,构建了一支由30多家“中字头”国家队、知名外企、民企组成的服务商团队,其中14家入选南京市第一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占全市比重30%)。接到园区诉求,服务商兵分多路走访企业。

  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叶迎春带着30多人的专家团队,对南瑞继保电气、南瑞继保工程、音飞储存、中电环保、卫岗乳业等15家工业企业马不停蹄“会诊”。他这样概括企业的共性需求:企业需要整体解决方案,但是自身缺少全局视角和整合的能力;千企千面,企业需要定制化方案;企业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希望解决前瞻性布局问题;注重投入产出效益比,不希望方案大而全。“根据企业的诉求,我们建议下一步工作要围绕‘务实有效、循序渐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蓝图、分阶段,有方法、有步骤’这些关键词来进行。”叶迎春说。

  作为江苏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健是“智能工厂”国标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优倍2021年打造的新工厂目前是国家数字化转型示范实训基地。此次诊断中,他带队对园区两家企业进行了“工厂级”诊断。“相比‘车间级’诊断,工厂级诊断更为复杂,涉及财务、研发、供应链等。做完诊断之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更清晰了。”董健说。

  简睿捷公司和埃斯顿、中天互联组成联合体对企业诊断。简睿捷公司总经理李海峰说:“我们诊断的19家企业属于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评分满分5分,但他们平均分仅为1分左右,有三分之一有明确转改意向。这里面,有的企业走到了上市前夜,爬坡前迫切需要转改;有的企业发展遇到挑战,需要节省人力成本……总体来看,园区企业转改需求旺盛。”

  中电鹏程CTO赵琨说:“过去,很多技术公司只是推销软件产品。这很让企业头疼,买了一大堆软件,却无法集成耦合。我们的优势是自身就是制造业转改的实践者,有句话叫‘踩过的坑更值钱’,实战经验服务同行更为宝贵。我们这次的诊断是系统性的,从顶层设计做整体诊断,不仅要有解决方案的蓝图,还要有落地的路线图。”

  在产业数字化发展上,江宁开发区携手华为、中科院南研所共建华为(南京)沃土工场,沃土工场总经理潘兴修说:“以华为云及其数百家华为生态伙伴为主体,我们构建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服务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包括培训、诊断、顶层规划设计、交付实施、运维服务等一站式服务,既聚焦企业服务诊断,同时兼顾生态伙伴引进,助力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应用进入‘快车道’。”

  ……

  两个多月后,一份份扎实的“体检报告”汇总到一起,清晰列出园区企业转改的瓶颈、驱动力在哪里?实施路径有哪些?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对于开发区来说,报告更像是2023年的“行动蓝图”,让下一步行动有的放矢。

  构建政策服务体系,贴身守护企业“蜕变”之旅

  江宁开发区经发局表示,诊断不是结束,诊断后的项目落地才是真的开始。去年12月13日,江宁开发区经发局召开了首场“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应用落地推进会,美均电子、天梯自动化等近20家诊断后有意向开展项目落地的企业参加会议。类似的推进会在2023年将成为“固定节目”。

  据了解,为了贴身守护企业的“蜕变”之旅,江宁开发区构建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从设计施工阶段就开始引入服务商,对项目进行全覆盖诊断,诊断后聚焦重点项目的落地改造。

  在政策层面,江宁开发区全市首发出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八条”“专精特新八条”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获评省级示范智能工厂、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对国家和省级认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均给予大力扶持。

  作为产业家底雄厚的老牌开发区,园区更有一批可以参观借鉴的“样板工厂”、可以跟随的“导师”。

  走进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新一代智能工厂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机器人已经摆脱了笨重的“重复劳动”,车间里的“万能工装柔性流水线”可以“随机应变”,生产9000多种产品,并实现了从接单到交付的全程无人化。菲尼克斯负责人介绍,这是对标“灯塔工厂”标准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工厂。工厂开建前,先培养了一个“双胞胎”兄弟。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在实体工厂落地前,菲尼克斯在3D版虚拟工厂不断验证,找到最优布局方案后才动工。打破企业之间的“藩篱”,菲尼克斯目前成了“导师型”企业。除了为制造业同行定制智能工厂方案,公司还出版了整整12本智能制造的知识体系读本,为业内提供来自生产一线的参考。

  此外,园区还培育了8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一批标杆示范项目,推动科远入选工信部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朗坤智慧、中电鹏程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省级智能工厂5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星级上云企业20家,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园区”、全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培育区、全省首批“工业互联网标识示范区”。

  就像蝴蝶的蜕变、凤凰的涅槃,企业的转改成长难免有疼痛和风险,江宁开发区用日趋成熟的政策体系、日渐完善的生态环境,为企业撑起保护伞。

  江宁开发区经发局介绍,当前伴随着“专精特新”、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培育库的深入建设,“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已从20%的头部企业,逐步拓展延伸到60%的腰部企业。2023年,园区将进一步分类指导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安排针对性的诊断赋能,与有强烈后续改造意愿的企业进行对接。江宁开发区计划用3年时间,推进所有规上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诊断全覆盖,并按照产业类型、企业规模、基础支撑三个维度全力推进“747”计划,即聚焦“一主一特五新”等七大重点产业集群,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分类指导,以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特色平台、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等四大路径为切入点,全力夯实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设施网络、制造业服务化、产业生态、信息安全、绿色制造等七大基础支撑,坚持应用导向,全力写好产业数字化转型这篇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崛起,两业融合迈大步

  这一轮“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浪潮,不仅赋能制造业发展,还催生做大了“副产品”——生产性服务业。

  从菲尼克斯、优倍、中电鹏程到中船,从园区30多家诊断服务商的构成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企业自己就是制造业转改的实践者。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拉练了服务商的能力。一批从制造业跳脱出来的服务商,积极延伸业务范围,把生产性服务业的链条越拉越长,做大做强。据我们统计,园区有6家服务商仅在长三角区域就中标诊断过企业300余家。随着转改的深入与普及,巨大的市场蓝海等他们去开拓,这条新的产业链条在江宁开发区悄悄成长。”江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发源和根植于制造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有研究表明,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程度提高1%,制造业效率可提升39.6%。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万亿元左右,比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一倍,实现倍增目标。而根据《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3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6%左右。

  机遇在前,责任在肩。江宁开发区作为制造业强区,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实现两业融合道路上,正迈开大步,进行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南京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cj.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