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背后的 “硬核”记忆
2023/05/19 18:45  

  搭上“梅钢号”绿皮列车,市民就能领略工业旅游的别样风光。日前,“梅钢滨江工业生态走廊”列车观光线正式开通,让这座早已因旅游而“出圈”的工业园区再度焕发生机。

  走过54个春秋的梅钢故事,从“9424”这个数字开始。

  故事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说起,当年有飞机飞临梅山铁矿附近时,导航仪表发生扰动,地矿部门来此勘探,在西善桥镇东侧发现铁矿。1969年初,上海市与江苏省商议决定在南京梅山铁矿附近建设一个炼铁基地,以解决上海生铁供应不足的问题,作为大上海的后方物资供应地。1969年4月24日,梅山工程指挥部成立,于是约定俗成地称梅山为“9424”。

  翻开《梅山冶金公司志(1969-1988)》,可以看到梅钢最初建厂选择在“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扬子江畔三山脚下。1969年4月1日,筹建组组长宋星路领导的联合工作组正式成立,宋星路带领大家制定出一份总体设计初步意见,明确“新建工业区的名称拟命名为‘长江炼铁厂’”。

  “长江炼铁厂”后来为何取名“梅山”?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运用老地名“南京梅山铁矿”的缘故。“长江炼铁厂”只是因为新建工业区近邻“长江”之缘,最后并没有得到正式启用。就这样,“长江炼铁厂”淡出了人们视线。

  1969年4月30日,9424厂工程指挥部以宋星路为代表的第一代梅钢建设者们,带领着11人的先遣队,来到当时的江宁镇新建大队殷府庄附近,进行先期开张准备。

  过去梅钢这一带都是宁镇扬山脉第三列(即钟山南支),地形多为山地,低山、丘陵和岗地,位于南京城东南至西南,由东往西南,至当年的江宁镇三山矶入江。当时的9424工地区域荒凉一片,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宋星路只好协调解放军南京军事外语学院(简称“军外院”,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借宿板桥镇。办公桌子不够,就用床铺代替,白天办公,晚上睡觉。政工、基建生产、后勤三个大组80余人陆续到位,逐步建立起高炉、烧结、焦化等筹建组。就这样,指挥部的卡车每天早晚往返板桥镇与9424工地之间,运送指挥部成员和工作人员,直到梅山盖好了砖砌的工棚,才结束“两地奔波”。

  1970年7月31日,第一座焦炉顺利出焦;1970年8月8日,一号高炉胜利出铁。第一代梅钢人创造了“一年出焦,一年出铁”等多项驰誉全国、轰动全国的奇迹,同时也创造了当时世界大型炼铁厂“一年建设、一年投产,两年基本建成”的奇迹。1971年4、5月份二号焦炉和二号高炉也相继建成投产,为梅钢最初的炼铁生产搭建起了“四梁八柱”。

  “梅山二次创业,破冰在热轧,关键在炼钢”。1991年11月28日,梅山热轧工程开工建设,1994年11月试生产;1995年12月,炼钢连铸工程开工建设,1999年4月试生产,建成了热轧和炼钢工程。

  上世纪90年代末起,长江沿线的宝钢、武钢、马钢、重钢、梅钢等企业开启了联合重组的进程。1998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的成立,让梅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铁前、炼钢改造,新建1780热轧线,国内第一条自主集成创新的冷轧产线建成投产——梅钢从单一生铁原料基地,成长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钢铁精品基地。

  如今,“滨江工业生态走廊列车”正式开通,连接起梅钢与长江,这是工业人的“绿色表白”,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情守护。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