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积极探索两业融合四种模式
2023/05/25 16:21  

  锚定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战略目标,苏州坚持奋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构建形成延伸式、强链式、集群式、平台式四种融合形态,实现产业附加值由加和效应、协同效应、乘数效应到幂数效应的跃升,持续激发产业发展动能,跑出持续增长加速度,展现融合发展新成效。近年来,苏州入选首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张家港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名单,全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总数位居全国第一,省级两业融合试点(64家)、首批省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9家)单位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延伸式融合释放加和效应

  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苏州持续打通投入、产出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任督二脉”,加快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推动制造业、服务业龙头与领军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向“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型,释放加和效应,塑造竞争新优势。宝时得科技将工业设计拓展至“设计+制造”,经过“从贸易到实业,从贴牌到品牌”的历程,实现了“产品+服务”延伸。

  强链式融合释放协同效应

  苏州着力放大链主企业“头雁”效应,持续推进创新强链、培优固链、精准补链,大力实施创新赋能、加快推动要素相融,打通上下游全价值链,实现从源头供应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培育出亨通、华兴源创、博众精工、恒力等一批群链牵引力强、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全链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服务商,不断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华兴源创打通“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交付服务”全环节,打造检测领域整体产品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检测服务。

  集群式融合释放乘数效应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和鲜明亮色,苏州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创新集群以及数字赋能型、知识驱动型、消费导向型三类新兴服务业,构建“4+3”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培育机制,不断强化“群与群”融合、“业对业”奔赴,持续提升全过程、全领域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16年深耕,为苏州集聚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等技术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医药跨境电商、生物制品研发、产品检测、知识产权等在内的完整服务链,与医药制造业深度融合,“乘数效应”的释放使产业进入加速增长爆发期。

  平台式融合释放幂数效应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两业融合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苏州高水平打造工业互联网、元宇宙和供应链“平台+”“场景+”,推动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式立体融合,探索实现制造先进精准、服务丰富优质、流程灵活高效、模式互惠多元新路径,两业融合“幂数效应”初现。典型代表有:根云、协同苏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科沃斯、中国内河航运智慧物流平台等供应链平台,二元工业等特色场景服务平台。

  接下来,苏州将继续组织推荐上报省级两业融合发展引领典型,提炼总结两业融合示范经验,在国家、省级发改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制定出台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苏州推进方案,加大一二三产融合研究,提升服务业集群支撑制造业集群的精准度,探索“群对群”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各地围绕信息技术、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打造一批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

  来源:新华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