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分籼稻开镰收割 风吹稻香遍地黄 秋收时节收粮忙
2023/09/19 10:50  

  “开镰喽!”昨天上午10点,在六合区余粮家庭农场水稻种植基地,风吹稻香,一地金黄。伴随着轰隆的响声,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缓缓驶入稻田,收割台下沉,大口“吞”入金黄的稻穗。站在田埂,望着眼前这一幕,农场负责人林金龙喜上眉梢,“这块水稻穗型较大、穗数充足,亩产可达1200斤,远超去年同期。”

  林金龙告诉记者,今年,农场流转的15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籼稻。其中,300亩接上的是油菜茬口,且均改种了优质食味稻米品种——徽两优丝苗;其余无缝对接小麦茬口。由于油菜收割较早,农场5月中旬就开始育秧,秧苗6月中旬即下田,加之田间管理得当,这300亩水稻如今迎来了收获期。

  “今年风调雨顺,稻谷粒粒饱满。稻穗逐渐转黄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田里转悠,就是要抓住收割黄金期赶紧抢收。”林金龙一边说,一边走进稻田,随手拔起一个稻穗,指着稻穗底部的谷粒向记者解释道,当这片区域的谷粒已泛金黄,表明水稻全部成熟,收割机要尽快进场。再等几天的话,稻穗顶部的谷粒经风吹日晒后很容易变干脱落,影响产量。

  眼瞅着收割黄金期将至,林金龙提前对收割机、拖拉机进行了保养,安排好了机手。昨天上午10点,清晨的露水已被完全蒸发,两台收割机、四辆拖拉机陆续下了田。“我们要从上午一直忙到傍晚,每台收割机作业面积可达30亩/天。”林金龙说,还有一台收割机正赶来增援,300亩水稻预计3天就能收割结束。

  说话间,一台“吃饱”的收割机停在田埂旁,金黄的稻谷经过卸粮筒倾泻而出,流入拖拉机后斗。林金龙顺手抓起一小撮稻谷,拿起一粒,拨开稻壳,晶莹剔透的稻米映入眼帘。“稻米品质好、上市早,根本不愁卖,我们议价也更有底气。”林金龙乐呵呵地说,水稻还没收割时,已有米厂工作人员主动打来电话订购,“每斤稻谷1.46元,较去年同期上涨0.2元,优质优价,这一年忙得值!”

  随着一行行水稻被收割、脱穗,一辆辆拖拉机满载而归,余粮家庭农场的粮仓里,稻谷很快堆积成一座小山。“今年,我们新上了一套烘干设备,稻谷烘干后直接送到米厂,市民很快就能吃上地产新米。”林金龙透露,明年,他还将购买一套碾米设备,自产自销新米,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

  来源:南京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