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如约而至,5大板块13项重点活动邀您来
2022/09/09 10:07  

  9月8日下午,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川,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查颖冬,分别就本次运博会相关情况作新闻发布。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胡竹主持。

  杨志纯向媒体公众通报了第四届运博会总体安排、重点活动、特色亮点及筹备进展情况。他说,自2019年起,江苏立足大运河全域,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先后在扬州、无锡、苏州成功举办三届运博会,累计37.6万人次走进现场,线上受众超过4.5亿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运博会不仅为运河沿线城市成功搭建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文旅精品推广平台、美好生活共享平台,而且逐步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大运河文旅融合品牌。

  杨志纯介绍,经江苏省委、省政府同意,今年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外办、江苏省文联、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具体实施的第四届运博会,定于9月22日至25日在苏州市举办。本届运博会围绕弘扬传播大运河文化,推动文旅行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在秉承前三届运博会的目标定位、活动主题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容形式创新,注重馆内馆外联动,注重科技数字赋能,强化国际元素,确保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实效。同时,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下线上融合方式举办,实行“限量、预约、错峰”措施,控制线下人员规模,努力实现“安全、精彩、圆满”目标。

  第四届运博会共安排5大板块13项重点活动,主要包括开幕仪式及主题演出、夜游古运河、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互动联动等内容。开幕仪式及主题演出板块,启动第四届运博会之后,举办民族管弦乐《大运河》主题演出。夜游古运河板块,游览“虎丘奇妙夜”,再泛舟山塘河,欣赏沿途“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迷人夜景。展览展示板块,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丝路与运河的邂逅”国际展、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运河非遗展、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展、运河美食文化展六大主题展览各美其美,全面呈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成果。主题论坛板块,大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论坛、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分别以“运河文旅·数创未来” “发展文旅新业态·驱动消费新浪潮”为主题,集结文旅行业“好声音”。互动联动板块,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苏州之夜,“运河家乡美”短视频大赛暨创作分享会,以及其他配套活动,持续扩大运博会覆盖面和影响力。

  杨志纯介绍,此次运博会的特色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立足运河全域。参展城市和企业越来越多,参与项目和参展业态也更加丰富多元。省外参展单位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占比达到65%。二是聚焦科技赋能。更加突出科技赋能元素和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展示。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设立“全息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运河非遗展打造“运河非遗数字长廊”,运河美食文化展引进炒菜机器人、智能调酒机器人等现代智能餐饮设备新品。三是展示最新成果。本届运博会吸引一批文旅行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潜在“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参展,汇聚了各类文旅产业创新成果。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突出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创新商品宣传展示,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展,推介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等主题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四是强化国际元素。设立以“丝路与运河的邂逅”为主题的国际展,推动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文旅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五是联动馆内馆外。在苏州工业园区圆融时代广场天幕下设立苏州之夜文旅集市,形成户外的“大运河文旅嘉年华”。六是注重服务创新。搭建线上宣传展览平台,优化“线上运博会”的展示交易功能,可以为更多参展商、采购商提供全面周到、方便快捷的会展导览和销售交易服务。

  杨志纯表示,第四届运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截至目前,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有32个城市、600多家文旅企事业单位应邀参展参会,上海及我省对口支援省份城市也应邀参展,24个国家的105个驻华文旅机构和企业确认参展。其中,国内有207家单位参加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56个非遗项目参加运河非遗展,168家文旅企业参加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80多家单位、300多种产品参加运河美食展,40余家文旅企业参加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展。

  查颖冬通报了第四届运博会筹备工作情况。他说,办好本届运博会,苏州既有责任和情怀,也有基础和条件。将在省文旅厅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办成一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线上互动、永不落幕,公众参与、亲切友好,安全有序、服务温馨的运博会。苏州市专门成立了第四届运博会执委会,下设综合协调、活动组织、宣传报道、现场保障、疫情防控等各工作组,加强统筹协调。尤其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依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等措施,实时调控展馆内总人数,加强宣传和现场疏导,确保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团团”“和和”欢迎您 “乘风破浪”游运博!

  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请问这次运博会的两场论坛有没有令人期待的特色亮点?

  答: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川

  主要展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前沿。大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论坛将围绕数字文旅发展新趋势、数字科技驱动新业态、数字经济引导新投资等热点展开研讨、聚合力量,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围绕“发展文旅新业态 驱动消费新浪潮”,积极探索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激发文旅产业潜在动能、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活力的方式。二是“大咖”云集。邀请中国传媒大学专家,阿里巴巴集团负责人等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交流分享,邀请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和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总导演陈雷进行主旨演讲、分享成功经验。三是成果展示。大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论坛设置的数字文旅项目展示环节,将安排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等国内多家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文旅运营企业进行项目展示交流和介绍,为数字科技发展趋势下文旅新机遇的把握打开思路。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将发布2021-2022年江苏文旅消费白皮书和消费热力榜,举行2021-2022年文旅融合消费创新项目路演,展示省内文旅产业新案例、新实体、新产品、新模式。

  问:《新华日报》记者:本届运博会线上办会主要有哪些形式?观众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参与其中?

  答:本届运博会采用多项数字技术,将线下展会内容搬到线上呈现。观众可通过关注“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微信公众号或登录线上运博会小程序,了解运博会讯息,“云游”运博会,还可以参加“预约有礼”等线上主题活动。进入线上运博会小程序即可观看3D视觉呈现的“大运河元宇宙”主题概念页面,观众可通过操控按钮360°沉浸式观展。

  线上运博会还为多方打造了一站式交流交易平台,无论是展商、买家还是观众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其中,提升沟通效率。

  同时,本届线上运博会还开通了官方直播频道,展会期间每天超10小时不间断直播,专业导游带你逛遍六大展览,数百家展商现场分享,沉浸式观展体验犹如身临其境。

  问:人民网记者:本届运博会的开幕活动将在虎丘和山塘举行,请问选址原因是什么?也请介绍一下开幕活动的特色和亮点。

  答: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查颖冬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丰富,共有7个遗产点位,本届运博会的开幕活动地点定在虎丘和山塘两个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点位。就是想让参加运博会的嘉宾和广大市民、游客对大运河苏州段的风貌有更多的了解。

  本届运博会开幕当晚,嘉宾将欢聚在虎丘塔旁,共同见证开幕仪式,欣赏一台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民族交响音乐会,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为主体,邀请其他7省市民族乐团的代表,表现运河沿岸8省市的风土人情与民风民俗。

  开幕仪式结束后,邀请各位嘉宾参与全新推出的沉浸式夜游项目—“虎丘奇妙夜,寻梦山塘街”。“虎丘奇妙夜”,主要以虎丘的历史人文、节庆文化为脉络,借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精心构建虎丘奇境十景,引领游客穿越千年,在光影中访古探秘。其中,塔影辉映的景象是夜游活动的一大亮点。

  “寻梦山塘街”,主要是嘉宾们在视听盛宴结束后,到虎丘正山门码头乘坐游船,沿着山塘河,一路向东,观赏山塘古街风貌,饱览“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迷人夜景,感受市井烟火和人间繁华。

  问:江苏广电记者:本届运博会除了六大主题的展览展示内容,苏州方面还准备了相关活动来传播运河文化吗?

  答:除了刚才介绍过的苏州之夜活动,“运河家乡美”短视频大赛暨创作分享会也是运博会的配套活动之一。我们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主题短视频,策划百名短视频博主为运河景区“代言”。与运河美食展联动举办运河美食月活动,让市民、游客通过美味佳肴了解运河饮食文化。

  此外,8月30日,由省文旅厅和苏州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启幕,时间持续到10月中旬。包括“雅韵江南”“文论江南”“丝韵江南”“精致江南”和“乐游江南”五大板块,为苏州老百姓和来苏游客打造一年一度的文旅大餐。

  9月16日,苏州丝绸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总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何以梦红楼——江南运河上的文学、影像与丝绸》主题展即将开幕,以创新方式让观众体验江南运河历史文化,感受《红楼梦》的多元文化魅力。展览将持续到12月中旬,欢迎大家去参观。

  来源:水韵江苏 有你会更美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