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公益金赋能乡村振兴,江苏革命老区展新颜
2022/08/24 16:54  

  炎炎夏日,新的一批黄瓜即将在9月中旬上市;今年暑期,刘老庄革命老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参加红色研学游的师生团队、调研学习乡村振兴的外地单位以及参加美丽乡村体验亲子采摘乐趣的家庭……这个曾是经济薄弱村的革命老区,如今在乡村振兴上蹚出了致富新路子,正焕发着“新容颜”。

  2021年起,财政部通过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补助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资金,在全国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助力探索革命老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路径。在综合考虑申报示范区的工作基础、建设内容整体性与示范性、党委政府组织保障等因素基础上,经专家论证并报省政府同意,首批彩票公益金1亿元注入淮阴区刘老庄、灌云县西部岗岭两地。目前,彩票公益金这一汪“活水”已开始显现成效。其中,红色刘老庄乡村振兴示范区申报成功后,积极传承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新样板,形成了具有较强借鉴性的乡村振兴路径模式。

  革命老区按下乡村振兴“升级键”

  在彩票公益金的引导和撬动下,淮阴区红色刘老庄示范区以发扬红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家园为目标,积极探索老区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新路径,陆续建成一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改善,革命老区的后发优势持续释放,按下乡村振兴“升级键”。

  “此次下达的中央彩票公益金可真是‘及时雨’!”淮阴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示范区项目2021年总投资1087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财政部门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4650万元向刘老庄示范区倾斜,支持地方国有企业加大对刘老庄示范区投入扶持力度,引导利用社会资本1225万元,共实施红色文化、绿色产业、金色家园等三大类8个项目,共覆盖4个乡镇,目前均已完工并通过验收。同时,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监督,出台相关乡村振兴资金管理办法,示范区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账务管理,确保资金来源清晰、去向明确、流程规范。通过近一年的建设,以红色刘老庄为核心区的革命老区正发生喜人变化。数据显示,2021年,示范区内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3234元,增幅12.2%;示范区项目涉及58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65.08万元,平均收入42.5万元,同比增长28.88%。项目建设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务工700余人次,带动增收750万元左右。

  近日,喜讯再次传来,在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对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中,淮安市淮阴区红色刘老庄乡村振兴项目获得A等次并荣获800万元奖励资金。

  特色产业引来“金凤凰”集聚淮乡

  连日来,杨炳坤的手机就没停歇过,有关育苗、种植等咨询电话一个接一个,他俨然已是当地瓜农们心中最信任的“专家兄弟”。淮阴黄瓜已有30多年的规模化种植历史,由于以前瓜农们都是自己到外地买苗或者自己育苗,种植模式传统,且品种不统一,价格一直卖不上去。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黄瓜产业发展特色、质量效益和区域竞争力,示范区内的丁集镇通过省农科院牵线搭桥,将农业生产经营能手杨炳坤引进来淮,投资成立淮安恒晟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黄瓜育苗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植等工作。

  去年,在杨炳坤等人的大力推荐和经过多方考察后,丁集镇利用570万元的公益金,对黄瓜种植示范基地的机械化生产水平进行了提升,既降低了成本,也对周边的黄瓜种植户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杨炳坤指着水肥一体化滴灌管网系统和高压自动雾化降温打药机介绍说:“这个可以对大棚温度、湿度等进行精准控制,减少药肥的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丁集镇有自己的育苗繁种基地,工厂化育苗,用的都是优质高产品种,成活率也高,不仅降低了成本风险,产量也大大提高了。”杨炳坤说,目前种植的是抗高温的新品种,生产周期长,每亩地至少增产20%-30%,平均收益在2万元左右。如何助瓜农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解除瓜不保值的后顾之忧?杨炳坤敏锐地发现果蔬冻干大有市场,尤其是满足年轻人便捷、营养的饮食消费需求。“在黄瓜低价位时,我们可以二次开发加工成冻干,根据市场平台定价情况来看,黄瓜冻干1斤可卖出400-500元,利润非常可观。”他告诉记者,今年镇里利用彩票公益金建设果蔬保鲜存储分拣包装中心,实现产品分级销售,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为黄瓜产业链补齐了短板。

  截至目前,当地投入1.09亿元建设丁集镇黄瓜产业示范园,建设黄瓜博物馆,在胡庄村高标准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村级服务站,举办丁集黄瓜节,打造黄瓜特色小镇。当前,丁集产业示范园已基本形成了繁种、育苗、种植、采摘、销售全产业链模式,全年可提供优质瓜苗450万株。

  杨炳坤只是示范区深耕特色产业、践行“产业+ 人才”理念的缩影之一。“乡村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为人才提供更有温度的沃土,栽好人才栖息的梧桐树,让‘凤凰’不仅愿意来,来了还不想走。新四军‘刘老庄连’精神激励着一批‘淮乡人才’向乡村产业集聚。”淮安市丁集镇党委书记吴默兴奋地说,首批“淮乡人才 ”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及田间指导,无偿为周边地区瓜农提供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新培育本地嫁接工56名,新培养职业农民500多人。如今,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变成了“新农人”,成为产业发展“主力军”。

  财政资金激活老区“红色基因”

  作为示范区核心的刘老庄地处淮安市西北部,是新四军八十二烈士的殉国之地,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村里始终维持着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土地散乱、作物单一、生产效率低下。“刘皮古寨,天边海外”,也是过去刘老庄老百姓对当地贫困落后境况的自嘲。

  “我们把农民带上一条致富路,才能体现出革命老区的党员传承了红色精神,这也是对八十二位烈士最好的告慰。”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介绍说,近年来,他亲身感受着国家正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速度,让老区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刘老庄借助这股东风,建立红色管家、党员积分银行、党员“5+3”义工队,构建了“村党总支+楼栋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治理模式,农民参与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历史典故,刘老庄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起脱贫攻坚力量。其中,以成功获批中组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中央财政下拨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刘老庄村红色村建设为契机,为了发动全区力量,地方财政投入5918.67万元,带动社会资本2494万元,用于刘老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大型红色舞台剧《我的刘老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等“三色刘老庄”建设,助力打造“碧田村边合、红心印庄台”的红色美丽村庄。

  刘老庄并没有满足于摘掉“穷帽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靠自身“造血”,激发内生动力。如何让红色资源变成发展红利,造福红色老区,造富老区民众,推动老区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这一课题,刘老庄利用红色资源禀赋,以“万亩碧根果、万头苏淮猪、万吨食用菌、万亩采摘园”等“四万”特色农业为基础,突出革命老区旗帜鲜明的红色标志,发展红色产业、红色文化、红色产品,统筹布局农文旅项目,扎实推动“红色+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形成集爱国教育、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三位一体的特色产业链。

  “我们招引了闽丰食用菌、香园农庄等企业,推动群众家门口就业;扩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模,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实现农民变股东。”朱林告诉记者,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3800元提升至2021年的2.6万元,在示范区的加持下,随着景点不断增强做大,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50万元。

  这片烈士鲜血染红的英雄土地上,幸福的花儿正绽放着。绿树成荫,粉墙黛瓦,马路宽阔,环境宜人,当地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如今的刘老庄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样板”,老区人的生活过得比蜜还甜。

  来源:江苏经济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