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江苏南京:传承历史 传递和平
2022/12/13 22:27  南京日报  

  传承历史 传递和平

  ——写在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今天举行。12月12日,南京市民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悼念遇难同胞。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瑜

  “我们一定会接力传承老一辈人的记忆,让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永远传承下去!”11月25日,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前举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黄兴华目光缓缓扫过墙上的一个个名字,说出了这句话。

  黄兴华这样说,源自他今年新增的一个身份——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在2022年,又有几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永远地离开了。在世幸存者越来越少,但是,越来越多的幸存者的后代接过了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传递和平的接力棒。

  铭记历史是为了汲取奋进的力量。

  不只是幸存者后代,更多的人也加入到传播真相、传递和平的队伍中来。85年过去了,历史真相更加清晰,南京这座曾历经苦难的城市,正担起传承历史传递和平的重任。

  幸存者后代接过传承接力棒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他们的口述证言,每一个南京人永远不会忘记。幸存者后代,作为传承人,以实际行动守护历史记忆。

  今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在纪念馆“三个必胜”展区报告厅举行。

  仪式上,纪念馆向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颁发证书。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曾外孙李玉瀚,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葛凤亮,幸存者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孙子黄睿等13位幸存者后代,分别从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艾义英等手中接过证书。接过证书的那一刻,意味着他们已经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

  “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我从小就听外婆讲家族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不幸遭遇。作为幸存者后代,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传承人夏媛说,2004年,外婆夏淑琴从纪念馆接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书”,从那时起,向人们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就是外婆最重要的事。今天,她和儿子又接过了同样分量很重的“传承人”证书,他们更有责任把家族的这段悲惨经历讲给更多人听,让南京大屠杀真相永远传播下去。

  其实在此之前,很多传承人早就开始用自己的力量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

  夏天行是幸存者王素明的女婿,他自学英语,专门买来南京大屠杀英文资料学习,如今,他可以用一段流利的英文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并多次向外国人讲述。

  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陪着父亲参加各种证言活动,还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

  “当传承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讲给10个人听,也许他们会讲给100个人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抗战老兵李高山的儿子李真铭说,随着在世幸存者越来越少,他更加感到后代接过接力棒的重要性,那就是一代代将历史真相传承。

  “幸存者后代的加入,意义就是证书上的两个字‘传承’,通过他们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传递下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说,随着时间逝去,在世幸存者越来越少,他们的后代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就是接过接力棒,肩负起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重任。希望通过他们,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为更多人知晓,也希望更多的幸存者后代加入到传承人的队伍中来,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发掘历史真相,维护和平正义

  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传承。

  11月30日,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前,纪念馆公布了一批新发现的南京大屠杀史料、文物,主要有纪念馆委托日本友人大东仁在日本代征集到的51件(套)珍贵的文物史料。

  这些史料中,包括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这是一份日军士兵记录的日记原件,1938年1月1日有这样的记录:“从今天起,开设了慰安所。每个人30分钟,费用是下士官150钱(1.5日元),士兵100钱(1日元)。”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日本侵华史研究专家孟国祥介绍,这本日记是目前发现的在“慰安妇”制度正式确立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开设慰安所时间的最早记录。

  新发现史料中还有60余张关于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的照片。在南京的“荣第1644部队”和“731部队”同样臭名昭著,都从事细菌战实验。由于日军销毁相关资料,中国掌握的证据很少,照片就更为少见,这组照片的发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新征文物中,还包括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1936年3月30日至1937年4月30日在伪满洲延寿县等地与中国抗日武装的作战及警备记录,以及1942年日本发行的“‘南京陷落’儿童教育戏剧卡片”等。这些史料进一步还原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大东仁是日本爱知县圆光寺住持,2005年起,已经连续17年帮助纪念馆收集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到今天,由他代为征集和无偿捐赠给纪念馆的史料已超过3000件。

  除了大东仁,受纪念馆委托在全球收集南京大屠杀史料的国内外人士还有很多。纪念馆相关人士介绍,纪念馆建馆37年来,除了组织纪念馆工作人员、南京高校专家学者共同抢救性采集幸存者口述证言、出版《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外,还坚持发掘文物史料,向全世界昭示历史真相。此外,纪念馆每年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学术研讨会、开展图书编译出版等,以多元形式还原历史真相、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和平正义。

  向每一个人传递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传承不仅仅在幸存者的后代中进行,还有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们。

  每一个纪念馆的开馆日清晨,13声和平大钟的钟声就会在上空回响,这是纪念馆延续多年的一个传统——邀请12位最早到馆的观众共同撞响大钟,寓意勿忘“1213”,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的日期。

  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各中小学的学生们都会接受一堂特殊的班课,围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南京市文明办、南京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采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报告会、观看电影纪录片、阅读书籍、社会调查等形式,学习南京大屠杀历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个活动,也已持续开展多年。

  去年12月13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自江苏、重庆、云南等8省市30多所小学的学生们,通过网络云课堂共上一堂主题班会课,一同诵读《和平宣言》,一同收看国家公祭仪式。今年,童声朗诵的《和平宣言》,将再次于12月13日这一天在云课堂上响起,而参加的学校将增加到40多所。

  就在前几天,第七个“和平颂”音乐诗会再次在南京上演。南京大中小学学生代表,以舞台剧方式朗诵公祭、抗战、和平主题诗歌,表达对和平、梦想和未来的期盼。

  除此之外,南京已经连续多年为高中阶段即将出国留学的准留学生在纪念馆开设“行前一课”,让他们牢记历史,将和平种子撒向世界各地;开展“紫金草和平大讲堂”,邀请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专家为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上公益历史课;送史进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等。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和平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去年国家公祭日前夕,纪念馆将2019年至2021年间积累下的221939条纸质留言进行电子化和数据分析,结果,“和平”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22万多条留言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

  历史的脚步不停向前,生活在盛世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

  又一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近日,一条南京网友的留言在社交媒体上获赞最多,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因为生活在南京,因为热爱这座城市,所以更要铭记85年前的历史,愿你我携手,将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传递给每一个人。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