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资讯 > 正文
聚合力 解难题 办实事 惠民生 省市机关推动“共学共建”走深走实
2022/01/20 15:23  

  2021年,南京市携手省级机关如火如荼开展“共学共建”活动,2.6万多人次蜂拥学习党史的场景、368项落地见效的实事、无数张灿烂绽放的笑脸……都充分体现了省市机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力度、深度和温度,形成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南京发展再提升的生动局面。

  创新方法丰富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学习党史是一门“必修课”,如何学好党史是一道“开放题”。南京市立足省会城市实际,充分挖掘、用好红色资源,紧密携手省级机关党组织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省市机关党员干部在共学党史中,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用好用活南京红色教育资源。南京市在梳理研究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基础上,发布2批共42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精心设计缅怀革命先烈、重温艰苦创业等5大学教主题“套餐”,共10条精品线路,编发宣传册。省市机关党组织采取“点餐”的方式,自行串联组合学习的“点”和“线”,携手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常态长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时间,省市机关双向对接紧密联动,多次深入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集中“充电”,正式拉开“走进党史教育基地,共建美好幸福家园”活动的序幕。市文旅局主动与省文旅厅“周末学堂”党史教育课对接,走进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实地感悟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奉献、舍生忘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省市体育局共赴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和幕府山、燕子矶长江保护带联合开展“追忆峥嵘岁月,喜看沧桑巨变”主题党日活动,实地感受长江燕子矶段工业重镇华丽转身,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

  创新形式推动学做融合互促。省市机关着力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红色基地学习的同时,深入到周边的乡村、企业开展调研、现场指导,将学党史与办实事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庄严肃穆的浦口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省、市委办公厅党员们静静肃立,向“三浦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随后实地调研当地民宿旅游、特色农产品、养生养老等产业发展情况,并听取《“三浦战役”的制胜之道与启示》专题党课;省市城管部门赴溧水区红色李巷实地感悟伟大革命精神,指导附近的山凹村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开展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精细化整治等工作,调研结束后,又以走出符合南京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新路为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多级部门联动发力,不断完善服务群众长效工作机制

  活动前期,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谋划建立了省市两级机关常态化沟通联系、协调推进机制,强化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随着活动不断推进,“向下的根”扎得越来越深,又因时因势探索建立了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多对一”联系服务机制,形成多方位、大纵深、管长远的为民解忧的组织体系。

  省市机关协同联动,共办惠民实事。按照“基层出题、机关认领、群众评判”思路,市级机关73家单位与省级机关议定并完成共办实事项目368项,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围绕这些项目,省市机关密切联系、通力合作,组织精干力量下沉到基层单位和项目现场,共同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机关社区双向互动,破解基层难题。为充分发挥市级机关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推进办组织开展了“机关支部进社区 携手共建解难题”专项行动,48个市级机关部门的100个支部和全市12个板块的100个社区(村)党组织进行对接,认领并完成了112个共建项目。

  开展精准帮扶行动,增强发展活力。为促进高淳区两镇(砖墙镇、阳江镇)高质量发展,市级机关工委、市国资委等10个市级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以产业、设施、服务、生态、宜居为重点,集中合力激活两镇发展“一池春水”。计划推行市级机关党组织与经济欠发达村党组织联建共建,选派“第一书记”进村任职,为乡村提供全方位支持,努力实现精准帮助、共建共赢。

  聚焦群众所盼所求,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活动开展以来,省市机关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注重点领域,做好民生保障“全覆盖”。省市机关立足职能,不断深化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改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持续改善民生事业,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度养老服务领域省政府民生实事的通知》,鼓励各地适当拓宽适老化改造人群。2021年,市民政局完成改造3222户,累计投入改造资金653万元,改造标准从每户500元提高至每户2000元,帮助老年人提升居家生活的便捷度、舒适度和安全感;为促进“一站式”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市财政局积极与省财政厅对口部门沟通对接,加快推进医疗电子票据改革。目前,全市 16 家三级医疗机构、江北新区和 11 个行政区已全部上线医疗电子票据,开具电子票据 4000 余万张;针对“双减”大背景下暴露出的一些现实问题,市教育局联合市妇联等单位,在省教育厅、省妇联的指导支持下,创办“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开展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工作研究与实践,已有千余名家长报名参与培训,家长们对培训效果和体验赞不绝口。

  坚持生态优先,提高城市发展“含绿量”。在共办实事过程中,省市机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城市宜居品质和生活环境,让广大居民看得见清水,望得见绿荫。为确保国省考已整治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省住建厅加强对我市已整治黑臭水体季度监测工作的指导和帮扶,市水务局加快推动突出问题的整改,26条国省考已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在省级四个季度监测中全部达标,位列全省第一;为助推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省自然资源厅多次现场督导,协调解决问题,帮助市规划资源局完成了年度不低于 100万平方米的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任务。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如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省市机关党员干部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实践,通过提供技术资源、搭建科技平台、推进重大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努力帮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实现从“脱贫”到“致富”。在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省市科协组织科技专家代表针对科技、人才、资源等需求进行逐一指导,专家表示,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将这里打造成科研试验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质平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溧水区和凤镇打造了全省首个“水稻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机插一体化湿润栽培技术”示范区,大幅促进节药节水节肥节工,每亩可增产稻谷5%以上、增效100元以上,2022年将在全市8个涉农区开展1万亩试验示范,为南京市民的“米袋子”带来“安全、优质”新保障……这些正是省市机关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小小缩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京市将充分运用好“共学共建”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况冰 宋晓丹

标签:
责编:潘海兵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