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资讯 > 正文
秸合新“膜”力!南京工程学院学子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
2022/09/01 01:20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美丽乡村建设,6月28日,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秸合新膜力”实践团队围绕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地膜的使用状况,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深入浙江绍兴,江苏徐州、连云港,河南开封等地农村农场考察调研、推广新型生物可降解地膜,不断探索防治残膜污染新途径,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扎根沃土,肩负强农兴农新使命

  实践团一行在绍兴市农科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农科院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农科院发展历程,听取了各品种特色、种植技术、田间及市场表现的讲解,了解了绍兴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科研成果。大棚里,日常可见的南瓜、丝瓜、多肉植物等经过农科院的科学育种、栽培,在水土适性、产量和观赏价值等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在参观交流中,农科院黄伟忠副院长表示,市农科院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任重道远。实践过程中,科技工作者们身上所展现的扎根沃土、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农科精神,让队员们深受鼓舞。实践队员们也将从前辈的优秀品质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身强农兴农的伟大实践中,勇担新时代科技振兴乡村的使命。

  知行统一,践行学农为农新理念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走访当地农场村民后发现,虽然国家积极倡导可降解地膜的使用,但仍有许多农场、农民因成本原因,依旧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农田存在留有大量残膜等危害土地质量的问题。因此,团队成员结合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的专业背景,以可降解产品技术为切入点,对秸秆制成的可降解地膜进行推广,引导农民采用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对地膜进行回收、分类、处理。

  实践团队自主研发了秸秆填充可降解地膜并衍生出三项核心技术,从农民手中收购秸秆后,经过填充制膜后供给农民,降低地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地膜质量,无毒无害无污染实现全降解,农民直接享受到秸秆填充地膜带来的增产增收,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真正地实现了模式助农。在各实践地,团队成员带着地膜产品,通过实地调研、土壤检测,了解当地土壤及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地为各个实践地设计最合适的地膜,受到了当地农民、农场、政府的高度赞扬。

  厚德力耕,争做知农爱农新青年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双碳愿景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践团队在各实践地开展理论宣讲。实践团队在开展理论宣讲之前,精心设计调研问卷,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实地走访等方法,对村民可降解知识、禁塑认知和环保行为进行调研。

  针对村民情况,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相关“三农”问题等相关文件、政策精神,提前集体备课,运用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和形式解读“大政策”。通过宣讲,村民们对党的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要践行绿色农业理念。实践队员从“学习者”和“宣讲者”双重身份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更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张立 鞠鑫辰(作者系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标签:
责编:金勇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