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只此花灯 守望非遗 江苏如皋“非遗夫妻档”40余年守护传承
2022/02/15 18:32  南通网  

  2月14日,凌晨5点,66岁的单锋和老伴儿郭承凯早已坐在客厅前,为第二天元宵佳节的花灯制作备足材料。

  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风筝和花灯的传承人,今年的虎年春节,这对夫妻手艺人着实有些忙碌。从大年初一到十五,老两口将花灯制作现场搬到了热闹的商场。

  “元宵佳节,扎灯、观灯是民间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如皋花灯品种众多,多以12生肖造型灯为主,寄托着当地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谈起非遗花灯,单锋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自25岁嫁给丈夫郭承凯,她第一次接触到如皋花灯,至此,她便为之“痴迷”40余年。

  身披黑色的条纹,摆出昂首咆哮的姿势,在如皋文峰大世界的展厅中央,一头长1.3米、高85厘米,气势十足的金黄色老虎花灯栩栩如生,让不少市民拍手称奇。

  这是单锋和老伴儿耗时近20天的得意之作。年前,这对非遗夫妻为了赶制老虎灯,拒绝了一切社交活动,除了吃饭、睡觉,二人讨论最多的话题便是花灯的选材。

  “从图纸设计,到安装和绘制,花灯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由我们夫妻俩共同完成的。”单锋告诉记者,为了追求造型逼真,老虎的身子骨架和头部,特意制作了几个不同姿势、不同角度的版本。“根据姿势的自然程度、线条的整齐美感等方面,组合成一个版本,再经过细节上的调整,最终制作成了眼前这盏老虎花灯。”

  在制作花灯这方面,单锋和老伴儿都有股子“倔”劲儿,常常为了一个细节而“折腾”好久。

  譬如眼前的老虎花灯,不仅看上去气势逼人,在细节处也是毫不含糊,匠心独具。大张的虎口里,獠牙锋利,槽牙整齐,白中泛黄,光是看着都能感受到老虎身为百兽之王的压迫感。

  “这个虎头看着简单,在眉骨和牙齿的选材上,我们前后更改了好几次。”单锋说,在制作老虎的牙齿时,尝试了包括布、纸、泡沫塑料在内的多种材料,但都不够满意,后来他们想到了一种特别的材料,面塑用的面团。“我俩专程去找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氏面塑’的第六代传承人蔡晓霞,请她给我们一些捏面塑的材料,回来捏制成虎的牙齿,才完成了这盏花灯的制作。”

  正是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夫妻二人制作出的花灯总会得到人们的赞赏,在当地颇有名气。除了这盏老虎花灯,夫妇俩还制作了孔雀、兔子、金鱼、莲花等各种样式的花灯,个个精致可人。

  “传统的花灯制作手艺,首先要在制作骨架的篾条上裹纸,然后扎,扎好成型以后,还要走筋。做花灯的面料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要手工糊上去,然后把接头边多余的布料剪得干干净净,再走筋。走完筋以后,一盏花灯就基本成型了。走过筋的花灯,整体骨架挺拔,看起来特别精神。”说起传统花灯的制作技艺,单锋如数家珍。

  “光是制作一个小小的兔子花灯,就要耗费四个多小时。”正如单锋所说,制作花灯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随着夫妻俩的年纪渐长,这门手艺的传承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为了让如皋花灯更好地传承下去,夫妻俩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非遗中心等联系,推动花灯走进机关和校园,成功举办了多场非遗花灯制作讲座,非遗文化如春风般浸润人心。

  如今一有闲暇,老两口便拿起工具在家里做灯,慕名前来购买花灯和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学,我们都乐意教。”这对非遗夫妻在内心深处期待着,这项民间工艺能走上更大舞台,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文丨记者 陈嘉仪 通讯员 韩循 图丨记者陈嘉仪 通讯员李龙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