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江东时评 | 感悟“小看我了”背后的无我情怀
2021/11/16 21:52  交汇点新闻  

  “从来没考虑过留在国外,问这个问题是小看我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接受央媒采访时的一段话,令人动容。

  “小看我了”,在这位“自信满满”的院士身上,人们读出了一位科学家心中无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改革开放之初,叶培建作为第一批留学生去瑞士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回国,“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不能有一个真正的国家独立。一个国家不强大不行,我得做一点事情!”归国后,叶培建专注于航天事业,亲身参与我国卫星研制、遥感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的发展,推动中国不断迈进“航天强国”之列。

  报国之志、爱国之情让人动容,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更令人感佩。“科学就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走,到月球背面去!”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落月任务后,关于其备份嫦娥四号的任务规划问题出现了争论。有人认为,嫦娥四号落到月球正面比较稳妥,背面的风险太大,还涉及中继通信的问题,这时,叶培建坚决提出反对,“中国探月工程应该走一步跨一步!”如今,嫦娥四号已经成为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对于嫦娥四号的成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位专家感叹道:“我们再也不能说中国只会跟着干了。”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是叶培建院士一生追求的道理,也是老一辈科学家们为国奋斗的真实写照。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离开美国,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用7年时间实现了中国导弹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飞跃。为回国报效,郭永怀在美国烧毁自己全部书籍和科研材料,最后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一代代科学家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推动中国科技在重大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不断坚定中国科技发展自立自强的脚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前辈科学家们的自立自强精神、矢志报国的情怀,为当代科技工作者们树立了榜样。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沿着先辈的足迹,使命必达,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卓越之才,必能写下更多精彩答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魏晓敏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