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观潮 > 正文
观潮| 也说南通向“南”:“南”何在?何以“南”?
2020/04/11 22:00  新华报业网  

  这几天,朋友圈有一条新闻很热:4月7日至9日,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市长王晖率南通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州、无锡、常州考察,连续签署了几个“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新闻的具体内容想必大家都看到了,三天之内跑遍苏锡常三个城市,这个举措还是不大寻常的,足见南通学习、追赶苏南的拳拳之心。今天观潮君也来说说南通向“南”的问题,三个方面:志于“南”,“南”何在,何以“南”,重点是后两个方面。

  志于“南”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对联大家都很熟悉。实际上,这话在过去只对了一半,北通州通南北是事实,可南通州或者说南通一带,由于长江的阻隔,通北无阻碍,通南却是个大问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新华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著名的通讯《大江隔断了什么?》,这篇通讯成为江苏新闻界的名篇。其中提出了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大江隔断的,不仅是交通,不仅是地理方面的有形的东西,而且是思想和理念,是精神方面的无形的东西。因此,南通需要跨越的,不仅是地理上的“长江天堑”,更是思想上的“长江天堑”。

  当时的讨论认为,南通发展在思想上的天堑主要表现为:“怕”“满”“旧”“难”。“怕”,即怕犯错误,怕担风险,怕被扣上“冒进”、“蛮干”或“资本主义”的帽子;“满”,即满足于竖比不横比,满足于“苏北的江南”,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旧”,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按既有的一些具体规定走路;“难”,即往往强调客观、宏观的困难多,发挥主观、微观的能动性少。

  看了这个就明白,由于长江的隔断,过去的南通人,在地理上向南比较困难,由于地理的隔断,思想上渐渐也不那么“南”,可越是这样,南通人越渴望向“南”,越有向“南”看齐的自觉与自省。南通一带的启东、海门人喜欢往上海、苏南跑且不说,南通人还会经常驻足自省、扪心自问:该向南边学什么?可以说,志于“南”,是南通人骨子里的基因、血液里的冲动。

  这是过去。我们更要看看今天。

  观潮君前不久写过一篇文章,讨论的是南通为何要以邻为师。说了三点原因——

  首先,这是对标强手、让自己更强的理想选择。苏州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在坚持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南通这个正在冲刺万亿GDP目标的“苏中领头羊”学习。

  其次,这是就近、就便向先进学习的务实选择。苏州与南通同处一省,并且只有一江之隔,地缘上相近、人缘上相亲,苏州近些年来的发展经验、苏州干群的精神状态,南通大都可以通过对标找差、学习借鉴,拿来为我所用,借此缩短彼此的差距,甚至实现赶超。

  再次,南通提出以邻为师,也与主要领导本身的工作履历和战略思考有关。去年底担任南通市委书记的徐惠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苏州工作,除去2006-2011年外调宿迁外,他在苏州各个岗位工作时间长达30多年,期间还担任过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对于苏州的发展经验特别是“三大法宝”,徐惠民都有着丰富的实践、切身的感悟和深入的思考。利用这一独特优势,把苏州好的发展经验“移植”到南通,是加速南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捷径。

  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志于“南”,是南通历史的夙愿 ,是南通现实的需要,也是南通当前的选择。观潮君注意到,早在去年底举行的南通市委务虚会上,徐惠民就明确提出做好明年和今后工作,必须找准南通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定位,“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次南通党政代表团的苏南之行,就马不停蹄,与当地主要领导进行了3场交流活动,在24个具体地点进行考察学习,举行了3次签约仪式。

  如果要细说一下,这次苏南之行,南通与苏锡常方面主要探讨了“推进跨江融合”“两地全方位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探索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路径”“探索构建产业合作联盟”“签署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等等。其中,在与苏州、无锡的交流中,谈到了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合作问题;在常州的交流中,谈到了希望以中天钢铁绿色精品钢项目作为重要纽带,深化产业合作对接;在与苏州的交流中,谈到了推动一批涉及两市的重大交通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的问题。

  从这些可看出,志于“南”,南通是认真的、实打实的。

  “南”何在

  志于“南”,当然是好事。其实,这几年南通的发展在全省还是令人瞩目,成绩斐然。2008年,苏通大桥通车,南通迎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当年,南通经济总量位列全国280多个地级市第8位,不少单项指标已进入苏南板块。可以说,今天的南通,与当年的南通,早已今非昔比。

  在这种情况下,南通还要向苏南学习,那么,南通要向苏南学什么?换言之,南通向“南”的“南”在哪里?观潮君以为,至少在三个方面。

  首先,观潮君观察,南通要学的“南”,是苏南的经验。

  具体来说,是苏南的“三大法宝”。在今年3月24日出版的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政声”版上,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学习苏州“三大法宝” 推进南通高质量发展》。文章明确表示,南通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跨越思想上的“长江天堑”,工作理念上对标苏南,精神状态上比肩苏南,特别是要重点学习和借鉴苏州“三大法宝”。

  此前,在今年初南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徐惠民就曾发出“面对新机遇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GDP过万亿,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大项目,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争先锋,我们准备好了没有?”回答好这南通发展四问,也要从解放思想开始。

  今年2月28日,南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扩大)会,将学习苏州“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作为一个时期内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关键词、必修课。“学习苏州,南通首先要跨越思想上的‘长江天堑’。苏州‘三大法宝’就是砥砺初心使命的精神富矿、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动力、激励担当作为的标杆典范。”很显然,南通之“南”的第一方面,是苏南,是苏州,是苏州的“三大法宝”。

  其次,观潮君以为,南通要学的“南”,是苏南的精神。

  苏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创新型经济快速成长、华西经验、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苏南的“南”显然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精神状态”和“思想状态”上。正如前文所言,南通与苏南相比,不仅隔了一个有形的长江,更有一个无形的“长江”,跨越思想上的“长江天堑”,这个问题可能并未过时。南通向“南”,首先要向“思想解放之南”,向“精神状态之南”,向“干事创业之南”,向“责任担当之南”。

  南通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在三天的交流中,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说——

  苏州市委提出了“推动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目标再攀高,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高擎苏州“三大法宝”的“精神火炬”,激起了你追我赶、群雄奋起的发展态势。苏州跨越发展的成就让人惊叹,改革开放的魄力让人折服,勇立潮头的精神让人钦佩,这些一直都是南通对标学习的榜样。

  无锡谋划产业发展的理念新、思路新,推动项目建设的手笔大、力度大,企业创新转型的活力足、后劲足,增进民生福祉的举措好、成效好。无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常州高起点、大手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石墨烯、新能源等地标产业异军突起,文化旅游品牌叫响全国。科技创新理念之新、产业转型力度之大,让人十分钦佩,也是学习的榜样。

  可见,思想之“南”,精神之“南”,比物质之“南”,更“南”。

  再次,观潮君还觉得,南通之“南”,还不仅仅在于苏南之南,还应该在于中国之“南”、世界之“南”。南通不仅仅应该向苏州学习,向苏南学习,还应该向广东、浙江学习,向世界学习。

  换言之,南通应该对标全国,放眼世界,确立更高的标准,博采众长。从地理上看,南通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濒长江 ,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千米。作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上海“北大门”,南通是江苏发展的“潜力股”,在苏中和江北地区发展中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可以说,跨江达海的区位特点和优势很突出。

  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要求,南通要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即南通要成为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要争当全省解放思想跨越赶超的先锋,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争当新时代全省干事创业的先锋。这些都要求南通有更高的站位,更高的要求。南通之“南”,显然应该“南”得更加广阔深远。

  何以“南”

  明白了“南”在何方,那么,南通凭什么“南”、靠什么“南”,又怎么到“南”呢?

  观潮君认为,首先是南通这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发展的基础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

  徐惠民曾在一次访谈中指出,在新一轮的发展当中,我们要把“靠江靠海靠上海”改成“通江通海通上海”。从“靠”到“通”,一字之差,展现南通发展的理念之变。

  事实上,这几年在交通建设上,南通也有长足进步。高铁方面,连接上海和南通,途经苏州的沪通铁路年内将通车,北沿江高铁,以及连接南通和苏州市中心、规划时速达350公里的通苏嘉甬铁路,目前也正在加速推进中,力争2020年内开工建设;

  过江通道方面,另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长江过江通道规划,南通和沪苏之间未来将实现“八龙过江”,预计到2035年,或将有8条过江通道连接南北;

  机场方面,南通新机场的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当中也已经落实,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上海的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一起,组成上海航空枢纽的主枢纽;

  港口方面,南通正以“大通州湾”思维,整合沿海港口,大力推进江苏新出海口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南”,先通“南”。

  其次,南通这几年发展很快,有“南”的良好基础。

  这几年,南通发展很快。2017年,南通市以7734亿元登上江苏13个设区市的第四位,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明星城市;2018年至2019年,南通力压苏南城市常州、镇江,稳坐全省第四把交椅。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南通和无锡的GDP分别是9383.5亿元、11852.32亿元,而南通GDP的增量和增速双双超过了无锡,有望成为江苏第四个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目前,南通在手的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超过20个,今年36个项目入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今年3月28日,南通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通商大会上,20个单体投资超20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400亿元。南通多次还入选“全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地级市”。这,是南通向“南”的基石。

  当然,南通何以向“南”的又一个条件,是南通人向“南”的意志和毅力。

  面对新机遇,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过万亿,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大项目,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面对争先锋,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问出了南通新一轮发展的精气神。

  南通提出,要跳出苏中找对手、对标苏南争先进,自觉把南通摆到苏南板块,拿出比肩苏南的底气、追赶苏南的勇气,跨过长江去、融入苏锡常,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追赶超越。

  面对成绩和挑战,能够解放思想,主动学习,主动追赶,找差距,补不足,这种士气和志气,恐怕是南通向“南”更为重要的不竭动力。

    交汇点记者 杨丽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