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观潮 > 正文
江东时评|“撤桶并点”如何“好事办好”
2020/06/16 18:50  新华报业网  

  今年4月16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选择64个小区、101家单位先行先试“撤桶并点”,启动垃圾强制分类前的“预演”。如今,两个月过去了,这件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似乎有些“好事多磨”。

  有人认为“撤桶并点”让生活变得不方便了。一些小区垃圾投放点密集,每栋楼、每个单元,甚至每个楼层都有垃圾桶,居民扔垃圾方便了,但保洁人员辛苦了,更重要的是到处充斥着污秽的气息,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条件,也让生活环境里布满了污染源,时刻威胁着居民的健康。所以,这个“方便”的代价其实很高。

  也有人担心撤并之后的垃圾投放点离自己太近。谁都知道没分类的生活垃圾藏污纳垢,容易引起污染,所以撤了家门口的垃圾桶还能承受,但是如果让新的投放点太靠近自己的话,“小炸弹”变成了“大炸弹”,有点“得不偿失”。这其实是一种很典型的“邻避心态”,“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让“撤桶并点”卡在了“最后一米”上。实际上,实现了垃圾分类之后,污染大幅降低,环境大幅改善,街坊邻居人人受益。

  还有人不相信自己辛辛苦苦分拣的垃圾能够真的进行分类处理。有人说,亲眼看见分类好的垃圾被倒进了同一辆保洁车,感觉自己白忙活。毋庸讳言,以往这种情况可能有,但现在南京在系统地推进“撤桶并点”和垃圾分类工作,不允许再出现如此弄虚作假的行为。

  不管什么原因,对于一件好事,有一些市民存在“不理解”“不认可”,说明有关“撤桶并点”的宣传推广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为什么要“撤桶并点”?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市民如何配合?居民的利益会不会受损?一旦受损后如何平衡与补偿?“撤桶并点”会有哪些“堵点”?把这些问题回答好,把关键环节做做实,推进起来就可能会顺利得多。

  再“多磨”的好事也是好事,是好事就应该坚定不移地做下去。目前,南京每天产生约8800吨生活垃圾,垃圾“围城”成了亟待解决的困局。推进“撤桶并点”促进垃圾分类,改变市民随意丢弃垃圾的旧习惯,重塑垃圾处理的新观念,属于破旧立新,这相当于是一场自我革命,难度可想而知。但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困难,唯有知难而进,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社区、物业、市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工作做得细些再细些,实些再实些,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让好事不再多磨。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