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89岁的周老伯因周身疼痛难以入眠到苏州九龙医院就诊,接诊的是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吴隆延。经过一番询问后,吴主任得知,老伯已经连续20多天没能好好睡觉了。
“平时老人挺注意保养,近日也没有磕磕碰碰的,怎么就突然疼痛了?”家人告诉吴主任,周老伯之前在当地医院住院,接受了一些抗病毒及营养神经的治疗,疼痛虽有所改善,但瘙痒等不适感却更加严重了。
在交流中,吴主任还注意到,老人曾是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期间,曾患过水痘。于是他推测,老伯的疼痛或许与多年前的水痘有关。进一步针对性检测后,他发现,长期潜伏于老伯的脊髓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的病毒,应该就是当年的水痘遗留的隐患。结合着老人疼痛的症状,吴主任确认老伯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并安排老伯入院治疗。
考虑到老人年岁已大,吴主任带领团队仔细商议制定了手术方案,并在疼痛科主治医生景璟的协助下,为周老伯实施了经皮局麻CT引导下病损区脊神经节脉冲射频消融术。
1小时后,微创手术顺利完成,老人损伤的神经功能得以改善。当天,老人就在医院睡了一顿安稳觉。住院留观一夜后,周老伯便回家休养。
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缠腰龙”“蛇串疮”,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和水痘属于同种族的。
在人体初次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之后,约70%会发病,爆发水痘;而近30%不发病,成为隐匿性感染,这些病毒会悄悄地隐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外伤、发热时,容易激活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从而引起带状疱疹,进而表现在皮肤上,引起皮肤出现粉红色成簇样疹子,伴随着疼痛、瘙痒,更严重者会出现皮肤溃烂等,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带状疱疹常常出现在肋间神经(胸背、腹腰部)、颈神经、三叉神经(面部)和腰骶神经(腰腿部)支配区域的皮肤。
所有年龄的人群都有可能会得带状疱疹。但通常来说,带状疱疹喜欢挑老年人、女性、50岁以上、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近期过度疲劳的人“下手”。同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50岁以后尤为明显,这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衰减有关。近些年,也有越来越多因为连续熬夜或过度锻炼的人“遭遇”带状疱疹。
吴主任介绍,引起带状疱疹的根源是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发出来的皮肤水泡仅是表面现象。如果体内病毒及传感到末梢神经的病毒清除体外是不会有后遗症发生的,反之就可能形成后遗神经痛。而在出现疼痛后的3-4天为治疗“佳期”,足量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播散,减少对于神经的损伤。如果错失“佳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旦产生,就要以止痛和营养神经的治疗为主,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对于带状疱疹只要及时干预,尽早治疗,医生用药正确到位,半个月左右就能痊愈。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上带状疱疹后,35%左右会留下后遗神经痛。折磨患者少则半年以上,多则数至十年,更有甚者造成终生的痛苦,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九龙医院提醒,患有带状疱疹也不必过于紧张,尽早就医,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地隔离,尽可能避免接触老人、小孩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皮疹有破溃时不要洗澡。
此外,在生活中也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调整心情、充足睡眠,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使病毒无可乘之机。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是否有水痘及带状疱疹病史均建议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带状疱疹。(邹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