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文明之美看东方】江苏徐州:传承文脉,精绘文化产业发展繁华图
2022/08/03 21:4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张瑾

  文化因产业而弘扬,产业因文化而塑魂。近日,徐州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研究部署徐州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围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推进各项工作。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伴随新技术、新业态的迭代更新,徐州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精心绘制文化产业发展蓝图,不断推动全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省通衢牌坊

  优化布局 开拓空间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两汉时期的徐州,水陆交通便利,文化繁荣,传统工商业发达。如今,历史积淀的千年文脉正在推动徐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紧紧围绕全国汉文化集聚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建设等重要部署,徐州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重点区域、文化内涵和产业基础,构建了“一轴两带多片区”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

  2021年,徐州以贯穿老城区的南北历史文化轴线为主干,整合沿线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好黄楼、城下城、户部山等城市历史遗迹,实施云东文化街区、回龙窝历史街区、文庙创意街区、徐州博物馆等改陈提升工程。

  彭城夜文旅

  手工体验馆、博物馆、文创集市……以“南北历史文化轴”为主线,集聚汉文化旅游、彭祖养生文化、明清民俗文化、禅修研学文化、创意文化、主题消费等多业态,特色主题夜间休闲消费活动相互引流,古街新韵的烟火气中,城市靓起来,经济热起来。

  紧扣大运河“三廊”建设定位,做强“大运河文化带和故黄河产业带”,2021年,徐州制定了大运河文化集中展示带(蔺家坝—荆山桥)建设项目52项,推进新沂窑湾、吕梁孔子观洪等核心展示园建设,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文化地标。目前,已有部分项目完工,沿岸休闲绿地花木葱茏,运河非遗文化、创意休闲文化等多元价值的文化产业正在形成。

  以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街区为载体,“老城片区”优化提升老东门、彭城大院、创意68、江苏师大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基础平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创意设计、文化教育等优势产业;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为龙头,“新城片区”依托奥体中心、淮海国际博览中心等文化载体,结合经开区、高铁商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着力发展数字文化、演艺娱乐、文博展销、网络视听、工业设计、高端装备配套等新型业态。

  “各板块围绕全市文化产业空间总体布局,理清了产业资源脉络,明晰了产业发展重点,明确了各自板块的产业空间布局。”江苏师范大学文产研究学者朱锦程教授称赞徐州的整体布局“切实提升了板块经济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徐州民俗博物馆

  项目引领 激活资源

  把大象装进“新家”总共需要几步?7月12日《都市晨报》关于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引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的报道,引起读者兴趣。动物园相关负责人透露,为打造徐州旅游业的一张富有生态保护使命、科普研学价值的城市文化名片,动物园将继续引进300余种、两万头(只)动物。

  文化兴市,产业强市。针对徐州文旅产业缺少龙头项目的现状,徐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把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作为贯穿徐州文旅产业发展的主线来抓,坚持远期与近期结合、政府投入引导与市场主体运作相结合、龙头型与配套型相衔接的原则。

  据悉,2022年,全市共有在建文旅项目87个,总投资额800.55亿元。其中,徐州方特乐园等列入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5个,投资额128.59 亿元,居全省第五位。

  为了保障项目进展,我市出台了促进文旅市场复苏振兴的系列措施,成立文旅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服务文旅企业工作队,建立市文广旅局领导包挂重点文旅项目、重点文旅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已为文旅企业争取到2022年度省文旅发展专项资金2441.9万元,为107家旅行社暂退质量保证金422万元。

  “下半年,九顶山野生动物园、海洋极地世界、金龙湖新天地等21个重点文旅项目拟开业运营,投资额149.12亿元,创历史新高。”市文广旅局产业发展处处长陈继根介绍,“有关部门正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运营、早入库,提高项目转规率,为文旅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伏羊夜市”“伏羊宴展销”“羊肉烹饪比赛”……连日来,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伏羊食俗的餐饮消费热潮席卷徐州城乡。于7月23日开启的第十九届彭祖伏羊节活动,以“美哉伏羊、飨味彭城”为主题,将延续至8月中旬。

  在这场视觉与味觉的嘉年华上,市非遗保护工程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届伏羊节被列为‘江苏味道’餐饮促消费重要活动和‘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重要活动,提升了徐州伏羊节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围绕“国潮汉风”品牌,徐州将持续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节庆会展、工艺美术、文博展销五大特色文旅产业,让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动能。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科技驱动 赋能文创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生态的保障和支撑。

  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徐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000家,“一城一谷一区一院”(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以来,新引进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等领军人才21人,“大学大院大所”集聚优势突出。

  “近年来,徐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拓展了空间,带给文化产业伸手可触的改变。”徐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培育文化科技企业方面,我市编排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库,构建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全面推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格局。据市科技局信息,2021年,全市累计认定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58家,涵盖文化传播、通信技术服务等领域。江苏淮海科技城内最具代表性的20家文化科技类企业2021年营收达2.6亿元,累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达150项。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全面赋能文化产业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易、消费全链条,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7月22日《徐州日报》报道的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群年轻人白手创业的历程,便是其中的成功代表。以“用数字技术为百业赋能”为信条,公司董事长颜小龙与以90后为主的创新团队一起,打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我市机关、社区广受党员干部好评的数字化党建馆,便是该公司的作品。

  7月25日召开的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提出,徐州将继续瞄准文化科技发展前沿,鼓励有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设文化领域科技创新实验室,拓展文化科技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引导文化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更好应用科技手段,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以淮海科技城、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淮海文博园等为龙头,徐州正在奋力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创新区、文化经济融合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高端文化人才的聚集地。

  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

  跨界融合 共绘繁华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把优势应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当下的徐州,正在不断拓展延伸跨界融合的发展半径,精心绘就现代徐州文化产业的繁华图景。

  文化产业与关联行业的跨界融合,绝非一道简单的“加法题”,只有相互渗透、碰撞,才能释放优势叠加的“乘数效应”,让文化产业形态迸发新火花——

  以“文化+旅游”激活文旅市场,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观众通过徐州博物馆的VR技术与文物亲密“接触”,网红们通过直播将徐州传播得更远,让文化插上飞翔的翅膀;完善文化消费惠民举措,办好“国潮汉风·夜彭城”、徐州文旅惠民消费季、汉文化旅游节等重要文旅活动,引导文旅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拓宽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把“文化+农业”当作乡村振兴的抓手,自2021年以来,在省文旅厅“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中,徐州已选聘6位高校学者带领团队驻村对接,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康体度假、旅居疗养等业态体系,满足游客“自驾、短途、微度假”需求。

  将“文化+设计”与当代生活方式生动融合,徐州艺术家设计开发出既充满徐州元素又为大众所喜爱的文创产品,打造“文博徐州”“创意徐州”“书画徐州”等特色文化品牌,拓宽文创产品展示和销售渠道,为建设淮海经济区高品质文化消费体验中心贡献文化创意的独特力量。

  借“文化+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增加适合文化企业的融资品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省市纾困助企系列政策扶持下,徐州相关部门积极与保险、证券、创投合作,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大运河文旅基金作用,推动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汇聚。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以文化产业为原点,徐州在充实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加强文化企业、文化人才、数字技术的互动联通,搭建起交流展示与融合发展的“金桥梁”。

  “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参与、系统发力。”7月25日的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全面压实工作责任,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