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 | 科技小院孕育乡村美好未来
2022/11/04 10:20  新华报业网  

  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师生带着黄瓜新品种进了村,帮助农户更新生产技术,种植新品种后,当地农户的收益普遍增超20%……这样的变化发生在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也发生在全国300多个科技小院进驻的村庄里。日前,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江苏高校共有28个科技小院上榜。

  科技小院里,萌生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成为困扰我国农业类高校发展的痛点。科技小院模式,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既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又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小院虽小,却蕴含着人才培养新机制,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种模式,有利于推动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结合,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科技小院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不仅是乡村课堂的学习者,也是乡村振兴的贡献者。自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在河北曲周县白寨乡创建第一个科技小院以来,800余名校内外导师和1500多名研究生,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把论文写在乡间地头,把成果送进百姓家,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乡村振兴,希望在青年。让更多青年扎根基层,逐梦田野,才能为乡村振兴赓续力量。

  科技小院里,孕育乡村美好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科技小院为乡村带来的正是科技和人才的宝贵财富。一方面,让更多新品种、新科技从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推广培训、科普服务活动,颠覆老农人的传统观念,提升农民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水平。10年间,通过科技小院的模式,累计线下培训农民20余万人,让周边农民成为懂技术的“土秀才”。有科技支撑,有高校师生和广大农民的力量汇聚,必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能。

  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是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相信随着更多科技小院走进乡村,更多创新模式机制赋能乡村,会让更多“好种子”长出“好果子”,让更多农户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到手”,让新时代鱼米之乡更加美丽宜居。(杨丽)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