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为全省破题 为全国探路 ——宿迁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30 14:38  速新闻  

  “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是一个关于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同步、有机衔接的大命题,是一篇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现代化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大文章。宿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惟有在没有道路的地方蹚出一条新路、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做出成功案例。

  ——题记

  改革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支持宿迁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在不久前闭幕的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上,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部署讲话和全会通过的《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决定》都再次强调。

  自去年10月8日宿迁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我市深入研究谋划、锐意实践探索,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新增国家级试点10项、省级试点57项,其中有5项为全省唯一,新增试点数量历年最多;121项改革做法获得省级以上肯定或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探索土地出让附带生态产品“绿票交易”机制获国家发改委肯定,探索“光伏+节地技术”获自然资源部推广……

  为什么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

  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和集成改革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要求。

  关于“四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均对“四化”同步发展作出了重要阐述;党的二十大明确把“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一。

  关于集成改革,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强调加强改革“系统集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在“四化”同步上要带好头、领好向。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江苏,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把建市晚、基础差、底子薄的宿迁作为特殊区域对待,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在着眼现代化建设、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再次把推动宿迁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对宿迁提出“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支持示范区建设先后写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报告。特别是去年9月22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8个方面20条特殊政策,为宿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为,支持示范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出的一项部署安排,不仅直接关系宿迁发展,也关系到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宿迁如果和全省现代化步伐保持了一致,对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至关重要。

  “当前,宿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正处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期,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期,推进‘四化’同步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市委书记王昊说,宿迁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阶段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如果能够探索出现代化建设的“宿迁经验”“宿迁之路”,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可学习、可适用的。

  而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宿迁也有基础、有需要、有基因。

  之所以有基础,原先在四个“省级贫困县”基础上成立的宿迁市,经过多年的拼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比学赶超,越来越多的工作从跟跑变成了并跑乃至领跑,当前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良好质态。

  之所以有需要,是因为宿迁推进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着工业经济引领不强、区位条件通达不畅、资源要素保障不够、城乡发展融合不深、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一些制约和挑战。

  之所以有基因,是因为宿迁是一座以改革起家、以改革扬名的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贯穿了改革创新,先后涌现出“春到上塘”“耿车模式”“沂涛新歌”等改革创新的经验和典型。改革创新早已成为融入广大干部群众血液中的一种基因和特质,成为宿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发展阶段,宿迁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依靠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如何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

  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该如何破题?具体抓手是什么?能否有效推进?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的宿迁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调研讨论后,市委、市政府审慎考量、深入研究,共商破题之策——宿迁必须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解难题,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信息化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城镇化的支撑和聚合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乘风而起、顺势而为。宿迁坚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宿迁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总抓手,坚持高位统筹,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谋划推动示范区建设。先后召开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深改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10多次进行专题研究谋划、部署推进,特别是市第六次党代会专门作出了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决定。今年,还把示范区建设纳入市委常态化推进的六大重点工作之一,推动全市上下共同聚焦示范区建设、聚力推进改革创新。

  深谋而动

  宿迁坚持把清单推进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去年,重点围绕推动《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落地,制定工作方案和政策落实清单、任务落实清单“一方案两清单”。今年,围绕示范区建设一个目标体系、七项系统集成、九大改革举措“179”工程,绘制好年度施工图,细化工作要点、任务清单及推进计划,实施项目化清单式管理,融合集成省年度任务清单、市落实清单以及全市改革创新项目,形成“一张清单”管全局,全市491项重点改革任务达序时的占比98.6%。

  主动作为

  宿迁一方面立足自身,在全市组织开展“改革创新作表率、争先进位走在前”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活动,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43篇;另一方面主动借力,注重借智外脑,依托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等成立智库,形成“1+6”等理论支撑成果。另外,积极与省委改革办共建全省“集成改革观察点”,在市县镇村设置7个观测点,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的智慧充分凝聚。

  善用优势

  宿迁主动策应省级和各方政策支持,积极靠前向上对接,动态汇报改革进展,强化双向互动交流,在去年已争取到省级部门出台34份专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全市新增专项支持政策44份、累计达78份,全省上下关心支持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

  比如,省发改委将我市16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支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酿造产业园获批省级特色园区。特别是在支持宿迁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城乡融合发展项目上,省发改委多次来宿迁调研,牵头起草的《关于高质量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的意见》已通过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改革范围由宿迁一地拓展至沿线四市,涉及86个乡镇,将开展农业、生态、基础设施等15项建设。

  再比如,省科技厅围绕推进南北产业链双向融合,支持苏宿工业园区、泗洪县在全省率先建设“科创飞地”。省生态环境厅推荐我市为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全省唯一。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赋能我市2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和产业发展企业梯队建设,前三季度新增制造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23.7亿元、17.8亿元。

  示范区建设有哪些探索和成效

  9月7日,江苏省首单“绿票”在泗洪县交易落地,交易“绿票”5.12万枚。今年以来,该县以国有土地出让附带生态产品价值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具有区域性生态平衡属性的“绿票交易”机制,开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新路径。

  泗洪县新探索新实践只是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回望示范区建设一年多来,“全国推广”“全国试点”“全省率先”等关键词不胜枚举。

  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宿迁着力构建“6+3+X”制造业产业体系,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和“十个一”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产业链共同体建设,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省唯一。今年1月至10月,全市主导产业、重点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了5.3%、4.7%、3.5%,改革效力和发展效率逐步展现。

  在城镇化方面,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深化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试点,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做法获得住建部推介。用足县域范围内组合流转政策,为小城市建设额外争取2364亩规划空间规模。探索推动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等7项省级以上试点和深化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六大机制”在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落地转化,实施的277个项目完成投资375.4亿元。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我市重点围绕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集成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现代种业发展实施方案,农业主导产业群链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2%,花木种植和河蟹养殖面积、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规模全国前三,夏粮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深化国家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探索“一委两站五岗”治理模式,相关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创新推出“满仓贷”产品,赋能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转型,推出3个月即发放贷款8275万元。

  在信息化方面,我市探索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特色路径,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93.38、全省第一。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全市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达98.9%、居全省首位。推进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与应用改革得到国家档案局、市场监管总局肯定。

  在其他领域方面,深化苏州宿迁南北挂钩合作,推动合作领域向科技创新、社会事业、卫健医保等方面拓展,苏宿工业园区荣膺全省共建园区考核“十二连冠”,其他5个共建园区全部进入前十。探索重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深化中心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累计利用再生水2598万吨、综合经济效益达3.8亿元。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宿迁城乡面貌变化很大,发展成绩鼓舞人心。”12月8日,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杨琦在宿迁召开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时说,改革发挥了关键一招作用,“四化”同步正在成为加快宿迁发展的总引擎。

  怎样保障示范区建设走稳走实

  市委书记王昊曾在多个场合、不同会议上反复强调,示范区建设要“确保‘十四五’成示范、‘十五五’出成果”。

  高质量推进示范区建设,真抓实干是关键。在省级层面,省委改革办牵头建立了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相关支持政策落地。在市级层面,宿迁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制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健全市县两级党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改革机制,明确108项挂钩重点改革任务,确保取得实效。市人大开展五级人大代表“‘四化’同步·改革有我”主题活动,市政协深化“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智库建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督查考核是推动落实的有效手段。我市建立健全“督考评述巡”五位一体推进机制,用足用好交办单、催办单、督办单,强化专项督察、联合督察,将示范区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定期评选优秀改革创新案例,坚持把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述职和市委巡察内容,树立了推动示范区建设的鲜明导向。同时,建立示范区建设5大类45项指标体系,实行年度评估与年度检测相结合,动态掌握、科学分析示范区建设进程。

  宿迁还建立常态培训机制,党校主题班次开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专题模块,市级层面举办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信息化赋能指挥中心建设进修班、小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班等“四化”专题班次,着力提升全市干部谋改革抓创新的能力水平,真正把责任担当写在示范区建设的行动中。

  速新闻记者 | 徐海涛 田庆伍 蔡秀娟

  图片来自速新闻云图库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