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数字江苏|江苏常州:AI助力中小企业跑出“加速度”
2023/01/10 17:28  中吴网  

  如今,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而人工智能则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前沿和焦点。如何让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好人工智能,降低其准入门槛,成为了工业领域产业化发展的新问题。近年来,常州不断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以智能化和数字化双向赋能,激活转型发展关键增量。

  新品发布 加速AI产业化落地

  1月6日,微亿智造携手智云天工在深圳举行新品发布会,共推出两大系列六款产品。其中,“工”系列凸显了工业AI技术在产线更柔性、更智能、更普惠落地的特点;“灵”系列则展示了更清晰、更精确、更快速的视觉成像技术。

  (发布会现场)

  (工作人员向参会者介绍智能产品)在宁波协华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为确保产品质量,后端检验往往是工作人员最集中的地方。一线检验员需要在强光下连续工作12小时,即便如此,还是会漏掉一些细微瑕疵。最近,这个问题在质检机器人“工小匠”的帮助下已经迎刃而解。现在,仅需一个机器人就可以满足汽车内饰、仪表盘、汽车装饰件等多款汽配零件的检测需求。2022年,企业年产值增加了近50%。

  “工小匠”机器人由微亿智造、智云天工联合研发、制造。它不仅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还有一颗最强“智慧大脑”。根据机器人自带的操作系统,普通工人只需按步骤录入相关缺陷照片,通过“认识产品、定位拍摄、缺陷学习、模型训练”四步就能即刻完成“工小匠”的岗前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工小匠’不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去培训它这些操作,只需要一名质检工人,把经验传授给它,就可以完成‘工小匠’的岗前培训。”江苏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系统中心系统功能工程师王闯介绍。

  (“工小匠”机器人)

  (“工小智”机器人)

  如果说“工小匠”是将普通工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那么“工小智”机器人帮助的则是经验丰富的工厂管理人员。自2022年“工小智”上线以来,已经有700多家企业完成了部署。“‘工小智’的摄像头可以实时捕捉千里之外另一家工厂的生产现场数据,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预警。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我们还增加了很多非结构化数据,可以让智能工厂方案更加全面。”江苏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汪昌任介绍。

  立足根本 全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一个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手机镜头,其内部结构以及缺陷瑕疵,全部可被“灵眸OCT”3D高精度层析缺陷检测仪透视并识别,在深度方向上可以实现1000多层的检测,总深度达5毫米,可以高效检测微米级的缺陷形状和分布。“我们的应用场景,比如手机镜头组、手机屏幕、玻璃的表盖等一些透明、半透明或者高散射体系,这是我们肉眼和其他普通2D的检测方式无法实现的。我们成功实现介质的三维层析检测,相关技术及检测速率世界领先。”江苏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光学研发专家霍天成介绍。

  (“灵眸OCT”——3D高精度层析缺陷检测仪)

  (“灵镜3D高反表面检测仪”功能介绍)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2018年成立以来,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坚守AI赋能制造业的全新赛道,并成功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聚焦质量、效率、安全、成本等制造业共同的“痛点”“难点”问题,企业以“工业AI+机器视觉”为技术路线,打通工厂生产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闭环,从而实现了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这几年工程师都沉到车间一线、不断磨炼,把AI模型的生产过程与工厂的实际工作流、数据流融合在一起。我们赋能了成百上千个工业场景,并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技术的共性,寻找到其能够普适利用的特点,综合总结成了产品化。”江苏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COO潘正颐说。

  平台支撑 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2015年,华东地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云计算基地之一——华东云计算基地落户钟楼区,迄今已拥有两个省级重点数据机房,能提供20-30万台云主机服务器处理能力,可满足钟楼及周边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云业务需求。2018年,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中心两大国家级平台相继落地钟楼。2020年,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常州大数据产业园开园,从1000平方米众创空间建设起步,如今创成22万平方米大数据产业发展载体。截至目前,钟楼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生产要素5G联网率已达80%,为常州打造“长三角数实融合新地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钟楼经济开发区一角)

  当前,常州正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中推进“十链突破、百企领航、千景应用”,全面推广“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助力传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体验式、步进式转型升级,全面实施“机器人+”专项行动,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数促实赋能新未来。

  作者:徐尧 王硕 刘丹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