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奋笔“苏”写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三农”答卷
2023/02/02 19:26  中国徐州网  

  2月1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为新征程上做好“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牵引,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展现“三农”担当。

  农林牧渔总产值从5200亿元增加到8000多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万元增加到2.68万元、增幅达123%……新时代10年,江苏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工作推进措施,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在江淮大地展开。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各地要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江苏坚决守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压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出台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实施意见等,将我省8500多万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筑牢了农业大省向强省迈进的厚实家底。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需要我们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科技支撑,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围绕突出综合产能强、科技装备强、产业主体强、功能效益强、竞争能力强,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强省之路。

  产业旺则乡村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发展做支撑。过去10年,江苏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将地方“土特产”作为带动、整合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培育出太湖三白、盱眙龙虾、邳州大蒜……等一大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苏”字号农产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各地要做足做活做精彩“土”“特”“产”三篇文章,加快开辟农业发展新领域,打造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金名片”,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真正让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美丽乡村是美丽江苏的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江苏建成了13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十三五”以来,全省已建成44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从“住有安居、住有宜居”的农房,到“内外兼修、留住乡愁”的村庄,再到“多元特色、融合发展”的小城镇,江苏用累累硕果交出了美丽乡村建设高分答卷。在推进乡村高标准建设和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上走在前列,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打造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让我们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制定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抓落实,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力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奋笔“苏”写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三农”答卷。(徐魏)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cj.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