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春来中国 万象更新 传统农业迎来新变化
2023/02/06 21:29  央视新闻  

  央视网消息:春来中国,万象更新。如今,科技正在成为夯实我国粮食产能基础的重要支撑。数字技术让奶牛等养殖业有了新的养法,深度参与到整个产业链的塑造当中,更多的传统农业产业迎来了新风貌。

  立春过后,在河南省农科院种子试验田里,种子新品种正在诞生。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试验品种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品种,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来讲,它们现在还在学习中,等待“毕业”和入列。这是因为它们的“长辈”和“师兄”,也就是现在大田里主推的品种,个个都实力超群。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 雷振生:它们(新品种)的表现只有超过它们的“前辈”,超过它们的“大师兄”,才可以顺利地“毕业”。

  在试验田里,众多实力超群的种子组成了一个明星家族:其中百农207自2018年以来,连续3年蝉联全国推广面积第一,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郑麦379是目前黄淮南片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品种;郑麦136经受住了近年来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考验,有望成为新一代主导品种。

  新的一年,山东省莱西市这家奶牛养殖企业用上了刚升级改造的智慧养殖管理系统,从喂食、通风、喷淋直到产奶都实现了无人化。然而,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主要做不动产的抵押,很少有银行会愿意做像奶牛这种生物资产的抵押。为此,当地政府推动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给每一头奶牛都安装上了数字耳标,耳标上的芯片可对奶牛的体温、活跃度、运动量等生命特征进行多维监控,形成数字化标识,传送到银行终端。

  如今,仅在山东就已建设了93家智慧畜牧业示范应用基地、42家智慧牧场。“数字工友”让养殖更精细规范,也让养殖企业的长久发展有动力、有底气。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cj.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