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以实干之“笔”绘就“强富美高”新江苏生态画卷
2023/09/18 22:35  宿迁网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美丽江苏建设责任重大、前景可期。9月13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以美丽江苏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区域善治之美,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夯实生态根基、作出更大贡献。

  葱茏之上,清嶂之间,一湖碧水辉,映蓝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PM2.5浓度同比改善3.1%,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国家考核优良水体比例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太湖湖体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4.8%、15.4%。江苏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绿水青山的颜值持续提升,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不断彰显。

  水韵是江苏的独特韵味,也是江苏重要的生态文化符号。江苏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海、大河、大湖、大平原的省份,滨海拥江跨淮的优越自然条件孕育了江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特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苏依托既有的森林生态优势,以“水韵江苏”为引领,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从拆除到建设,从恢复到发展,从生产到生活,从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生态蝶变正在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江苏省把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文明创建等,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成效凸显。积极推动生态创建,累计建成3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大力建设生态工程,累计建成6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总面积约3230公顷......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手可及,一幅富饶秀美、蕴藉隽永的“水韵江苏”画卷徐徐展开。

  一江一湖,一园一林,皆在绘色写意。新时代没有“清谈客”的舞台,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注定是实干家的天下。江苏始终逐“绿”前行,向“美”进发,为江苏生态发展版图,插上绿色“腾飞之翼”,同心绘就“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生态画卷。(张其)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