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无锡 > 资讯 > 正文
寻找宜兴千里马⑻|邵焜琨:从“一人创业”到“众人赋能协同创业”,他勾画着环保产业的新生态
2022/07/29 10:13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素以“陶的古都”闻名于世的宜兴,如今正站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发展、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打造等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上,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通过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全力构建“2+3+N”产业体系,生命科学、集成电路、新能源、生态文旅等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数字、总部、枢纽三大新经济扬帆起航。

  为凝聚人才力量,展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宜兴市委组织部联合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开展“寻找宜兴千里马 才荟兴宜向未来”系列访谈活动。我们将聚焦20位宜兴领军人才,涵盖国家级和省级人才、科技企业家、青年人才、海归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等。他们正以昂扬的斗志砥砺奋进、笃行不怠,为宜兴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绿水环绕、草木葱茏,在形似植物园温室的场景之下,各种针对土壤、水源、空气的环保设备正在不易察觉的角落中有序工作,维系着这个小小的“生态圈”里的优质环境。

  这里是位于江苏宜兴的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的项目展示大厅,展厅里浓缩和呈现的,是基地董事兼总经理邵焜琨的心血与梦想。通过聚焦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孵化和推广,国合基地突破了宜兴环保产业的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宜兴环保设备企业发展的方向。

  (邵焜琨)

  出身商业世家

  投身利国利民的环保产业

  邵焜琨的祖父和外公是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第一批从事环保装备产业的乡镇企业家。他的父亲同样也是一位从事该行业的民营企业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与海外企业展开国际合作。受家庭影响,邵焜琨从小就对环保产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深入的了解。

  2011年,邵焜琨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来。在投身家族事业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到宜兴环科园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中,既拓宽了眼界、也积累了经验。“我注意到,国内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我的家乡宜兴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环保产业集群,但产品却还处在第一代简易低端的阶段。反观日本则在节能环保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邵焜琨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谈道,“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通过推动环保技术国际转移,促进国际合作。”

  在邵焜琨看来,如果说生物医药产业是挽救人们生命的最后环节,那么环境保护产业则是维系人们生命健康的源头环节。“如果能将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治理好,让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当中,必然能让人们少生病、不生病,避免高昂医疗费用的产生,进而造福千万家。”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之下,邵焜琨更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决心要在环保产业这条利国利民的赛道上长久地跋涉下去。

  不甘做家族企业接班人

  重新启程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于1990年的菲力环保是宜兴一家专注于曝气系统细分领域的设备制造商。这家企业从祖父开始奠定基础,到父亲的传承发展,再到邵焜琨这里,原本应该是第三代了。然而邵焜琨偏偏不甘于成为坐享其成的企业接班人,而是选择了在家族产业的基础上创新求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爷爷那一代是计划经济时代,只要你有好的点子,加上勤奋努力,就可以开创一番事业;我父亲这一代赶上了环保大发展,宜兴大量的环保企业都发展起来了,但与此同时也埋下了隐患,生产出来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现在到我接手面临最大的压力是企业转型、升级。”该转向哪?该怎么转?邵焜琨决定跳出企业看行业,放眼全球,探索“环保+创投”的公共服务平台创业之路。

  “上一代人是财富的创造者,我的目标则是成为价值的链接者。”邵焜琨说,父辈的创业模式是各自发展各家的企业,他的做法则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邵焜琨正式成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以下简称“国合基地”)的执行合伙人。外方通过以核心专利出资的形式落户基地,组建合资公司;后续的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未来嫁接资本市场统一由平台做整体规划,外方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落户国合基地的企业,全部按照中宜环科4S店模式,前店后厂,前面是展厅和办公楼,后面是具备对外展示功能的生产制造车间。”邵焜琨介绍道。

  不同于单纯提供场地的“楼宇经济”,国合基地实行“同行者计划”,不仅提供孵化企业早期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专业的全流程服务,并对科研创新的成果负责。“创业的理念和想法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和产品,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死亡之谷’式的跨越。在这样一个价值跃迁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和政府以外的专业第三方给予帮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专业平台比较少。”邵焜琨坦言,自己要做的就是为这样的初创企业搭建一个提供专业服务的平台,“不同于父辈创业时的‘单打独斗’,我更希望对投身这一行业的人才群体赋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把环保事业做大,最终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国合基地实行的“同行者计划”)

  潜心钻研卡脖子核心技术

  全力营造环保产业的新生态

  “技术是企业的基础和支撑。”邵焜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此,他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化合作,为公司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国合基地先后和美欧日韩等国的顶尖科研平台合作;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环保设备制造等技术方面的合作;与英国埃塞克斯郡政府、英国剑桥清洁技术协会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关于清洁技术领域的多项合作;与中韩环境产业发展促进协会、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等联合运营海外项目离岸孵化器,引进并孵化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方向的人才及项目,促进海外在孵项目到宜兴落户,为宜兴搭建直通式的海外智力对接渠道。

  邵焜琨强调,国际化合作要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第一阶段是筛选国外细分领域的优秀技术,第二阶段是把从国外引进的核心技术做本土驯化,国内中小型企业成功牵手国外技术型企业,将会成长为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好比从国外带回来的技术的种子,只有用祖国的土壤和水源加以培育灌溉,让它在祖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造福民众,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在广泛开展国际化合作的同时,国合基地也注重与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合作——携手东南大学环境岩土工程团队开展土壤修复技术合作;和国家遥感中心共建打造空天信息环境大数据平台,全面监控水体质量,为环境预警和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提供更高级技术手段;与四川大学合作,研究方向覆盖低碳农业应用技术、设备开发等。

  (国合基地俯瞰效果图)

  截至目前,国合基地正在逐步发展为国内领先的技术转化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和智能制造平台。在拥有上百项国内有效专利的同时,累计投资孵化生态链企业32家,培育服务企业72家。2019年,国合基地正式写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成为江苏省重点推进建设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获评“江苏省侨联创新创业基地”“无锡市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

  “希望在我退休之前能够帮助超过一百家企业。”邵焜琨一边说着,一边露出坚定而自信的笑容,“我们眼下的目标就是专注于环保产业,通过我这一代人的努力,让国合基地成为该产业国内领先的公共服务平台。让十几二十年后的下一代人才,也乐于来到无锡宜兴、建设我们的家乡,将环保之乡打造成全球绿色产业的创新高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陆威 段丽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