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徐州 > 要闻 > 正文
徐州:质量强市,铸就发展“钢筋铁骨”
2021/08/22 07:58  新华报业网  

  7月14日,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徐州举行,秘书处落户徐工研究院,这意味着徐州又成为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的“制定地”。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集团时指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 4年来,徐州深入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秉持“一根筋”,

  把握质量强市深层逻辑

  机器人灵活地转身挥臂,AGV小车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生产线运送“炮弹”,动臂斗杆沿着空中输送轨道驶向“战场”…… 这是徐工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基地生产挖掘机的场景。让人惊奇的是,一台挖掘机从第一块钢材进厂,到最后的整机组装完毕,只需6天时间。

  对毕生致力于工程机械发展的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徐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来说,“中国制造摆脱‘中低端’‘廉价’的标签,向着‘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大吨位’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

  立志往往伴随着血与泪的伤痛。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徐工产品曾被美方人员坚称“这是二手货”而退回,由此带来的尴尬刺痛着每一位徐工人的心。徐工由此展开了一场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大反思:必须靠质量赢得尊严!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2016年,王民更是提出了“技术领先、用不毁”的产品质量金标准,并推动形成了徐工独特的质量管理模式。

  凭借着骨子里永远不服输的“一根筋”精神,王民带领企业打响了一场以产品为核心、以质量为“旗帜”、以新兴技术为“武器”,打造“中国制造世界名片”的大战役。

  什么是“一根筋”?就是专心专注做好一件事,百折不挠、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徐工对产品性能的极限追求就是这种精神的鲜明写照。投资10亿元建成结构、液压、传动等11个实验室,以10万余次的极限测试保证产品的绝对安全可靠。如今,这种精神又丰富升华为“一根筋坚守、一种激情创造、一份清醒奋斗”的“登顶精神”,引领徐工登顶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珠峰”。近3年来,徐工集团营收连续突破千亿元,跻身全球行业第三位,并连续两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入围企业。

  徐工蝶变是徐州质量强市的精彩缩影。曾经的徐州,背着“煤都”“老工业基地”的沉重包袱,面临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偏重的窘境。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近些年来,徐州同样以“一根筋”定力坚守“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一方面大力开展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等四大行业整治,一方面大力培育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上半年徐州制造业增长22.9%,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3.3%,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增长36.2%。

  打好“组合拳”,

  夯实质量强市深层根基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几个大字异常醒目。“5个月申报成功、8个月建成,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徐州速度’!”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吴德法介绍,中心今年4月底正式揭牌运营,短短3个月时间已有895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完成备案,60件专利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50天左右就能获得授权,过去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授权周期要22个月甚至更久。”

  树扶疏者根必深。近年来,徐州创新性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建立区域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机制,推进国家智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等,在创新举措、平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2018年,徐州出台全国首部质量促进地方性法规《徐州市质量促进条例》,并在我省率先出台政府规范性文件《徐州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为健全质量法治体系提供了先行经验。以法治为基石,掌握标准就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话语权。近5年来,全市企事业单位累计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353项、行业标准239项。越来越多的企业登上国际舞台,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全市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7项,SEMI、FAO/WHO等国际产业技术标准9项,涵盖工程机械、光伏半导体、轻工业制造、农药化工等诸多行业,大大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质量大树因此结出累累硕果。去年以来,徐州5家企业和个人获得省政府表彰,其中,万邦、徐工两家企业获省长质量奖,徐州挖掘机械、卧牛山新型防水材料、黎明食品等3家企业获提名奖;全省首批“江苏精品”品牌认证通过企业58家,徐州占9家;全省质量信用2A、3A企业现场核定企业137家,徐州占15家,占比高居榜首。徐州还获批筹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相继被国务院、省政府表彰为“推进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的地方”。

  抓牢“发力点”,

  汇聚质量强市深层动力

  上半年徐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7.39亿元,同比增长13.2%。“十四五”开局之年呈现良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新产业、新主体、新动能加快孕育,徐州迈出了进击“万亿俱乐部”的重要步伐。

  “轻装上阵,转型发展,靠什么支撑?质量是基础,是关键。”徐州市委书记庄兆林表示,就是要坚持把质量强市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坚定不移地走以质取胜的道路,打造全国质量强市排头兵。

  为此,徐州专门制定出台“十四五”质量强市发展规划,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不久前,“随车起重机智能化制造项目”竣工投产,标志着徐州部署和建设大型高端智能制造新基地、布局核心零部件板块已初显成效。徐州正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增量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支撑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

  更多的积极因素和新兴力量集聚徐州。在以协鑫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上,徐州将新能源产业链向氢能、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延伸,建设了15万平方米的氢能产业园,徐工汽车、开沃汽车、吉麦新能源陆续落户投产。今年上半年,徐州新引进领军人才169人、专门人才1630人、大学毕业生26197人。59位领军人才作为产业链培育首席专家,对接82个高端科研机构作为智库单位。

  鼙鼓催征,号角声急。近日,徐州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弘扬“学习研究、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永争一流”的“五种风气”。在换挡提速的关口,在区域发展的大局中,徐州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激情,坚定不移走质量强市之路,精心描绘建设现代化新徐州的壮美画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陆金玉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