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盐城 > 要闻 > 正文
五十万城乡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盐城久久为功绘好“安居工笔画”
2021/07/28 06:41  新华日报  

  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每一项,对盐城这样一个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比较密集的设区市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然而,让人民群众住上放心舒适的好房子,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从最突出的问题发力,越艰难的任务越要高质量完成,抱着这样的信念,盐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笔一笔绘就“安居工笔画”,50万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锻造底板,棚户区居民“出棚上楼”

  站在盐城老城区最热闹的先锋大岛放眼四顾,一块块新长成的绿地点缀在繁华的街市中央。今天的土地已成为城市最珍贵的资源,这些绿地从何而来?

  “被拆除的旧厂房、棚户区,过去都用围墙挡起来,如今围墙不砌了,砖渣、管线、废弃物被及时清理,平整好的土地撒上草种,很快成了绿地。”盐城市住建局住房保障中心主任肖伟说。

  2018年,盐城启动棚户区改造三年规划,三年完成征迁6万多户。“过去市区每年的征迁量也就3000户,这三年,每年都达到过去几年的总量。”肖伟坦言,难度最大的还在“30年未动”的人民北路,“太破旧,征迁量太大。”

  城北属盐城的老工业基地,随着传统工业企业的衰落,城北发展逐渐滞后,配套跟不上、环境脏乱差、群众生活质量较低。2019年10月,盐城市委、市政府作出改造城北地区的重大决策。

  “期盼了多少年,现在终于要告别棚户区的生活。”居民凌松说。“非常期待,也全力配合,我们是数着日子盼征迁。”居民朱美好夫妇专门给征迁指挥部送了锦旗。

  城北改造等不得,也慢不起。市级层面和亭湖、盐都、城投、交投分别成立指挥部,形成了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1+4”高效工作机制。

  在城北,盐城启动实施54个棚改项目,推行“组团式作战、清零式扫尾、合围式攻坚”,永泰、明都两个钢材市场66小时完成搬迁,先锋大岛2277户住宅、46个非住宅项目40天拆成净地,创造了最高日签约超千户的“城北速度”。

  4月30日,市住建部门对市区剩余棚户区和危旧房进行复盘摸底,并在地图上标出了接下来1万多户的征迁重点。

  由于严格执行市场化评估、市场化补偿,这几年的城市征迁,是盐城有史以来速度最快、最平稳的时期。对安置房这一特殊商品,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高度协调,手续办理一路绿灯。去年底,26个安置房地块全部开工,重任交给央企、国企,群众看得见,心里更有底。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脱胎换颜”

  城市出新,老旧小区是亟待拉长的短板。

  酒厂片区是连接城西片区和大市区的重要区块,在这片土地上有酒厂等8个老旧小区,“房龄”均在25年左右,是盐城市委、市政府重点整治项目。

  让这样的老旧片区焕发新生机,关键在于创新。然而,建设单位怕投入,社区居民怕落空,主管部门怕麻烦,改造阻力大。盐都提出“共同缔造”理念,由潘黄街道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建立社区党支部,8个小区35名党员报名加入,18个楼栋长主要由党员兼任。通过集中连片综合改造,8个老旧小区拆掉了围墙,变成一个大社区、一座“大家园”,也带来了党建引领的新实践、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以及共同缔造的新样板。

  “盐城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工程,纳入市对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指标及年度重点建设工程民生实事考核范畴。”盐城市住建局物管处处长肖连说。2019年,全市共整治24个老旧小区,总投资1.182亿元;2020年整治老旧小区74个,总投资近6亿元;2021年,全市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5个,总建筑面积589.9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6亿元,改造数量全省第四,改造面积全省第二。

  老旧小区整治旨在实现项目成本最小化、改造效果最优化、市民群众利益最大化。新河商业街以打造老旧小区、街区、片区“三区合一”示范区为目标,实现共治、共享、共管,真正让老旧小区“脱胎换颜”。万户新村是市区建设最早,也是最大的开放式商品住宅片区,经过连片综合整治后,最老的小区如今过上最时尚的生活。

  农房提档,让更多群众“睡着也能笑醒”

  每天傍晚,走出村里梨园的宗守根,进了家门先换鞋,这是63岁的他刚养成的习惯。射阳县海河镇烈士村旭日新型农村社区内,老宗的新家145平方米,楼上楼下。住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房,在梨园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老宗坦言:“这样的日子睡着也能笑醒”。

  截至目前,盐城已改善农房80839户,他们和老宗一样,握住了“稳稳的幸福”。

  改善居住条件,是农民群众最关切的诉求之一。据前期调查,盐城150万户农户中,45万户有住房改善意愿,占比近三成。

  2018年9月,盐城启动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并始终将其视为“一把手工程”和“最民生工程”。2019年,盐城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2020年,盐城启动“百村万户大调查”,对已建成的238个新型农村社区展开调查,满意度95.8%,同时研究制定农房改善2.0升级版建设方案,让政策更精准落地惠民。

  农户不需要的房,坚决不建!拆不拆、搬不搬,群众说了算;怎么补、补多少,公示上墙;房屋建在哪里、如何建,交给群众比选……“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农房改善工作的各个环节。记者留意到,一些农房的楼梯踏步宽度从规范标准220毫米放宽至250毫米,高度从200毫米降到170毫米,分毫之间,足见用心。

  交了房,还要做好社区治理“后半篇文章”。盐城建管并重,做好治(社会治理)理(物业管理)协同,完善后续管理制度,推广“财政拨一点、集体拿一点、村民筹一点”三个“三分之一”物业管理办法,引导农民参与管理、自我服务。

  去年7月,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暨特色田园乡村面上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盐城夺得农房改善、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双胜利”。盐城还摘得2019年度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市;12个优秀县中,盐城6家县(市、区)上榜;在省第三批次特色田园乡村命名名单中,盐城32席,约占总数三分之一。2019年至2021年,盐城市以及盐都、建湖、大丰等县(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连续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让更多人实现“安居梦”。盐城“高分答卷”的背后,是齐心协力的攻坚,是对人民至上民生情怀的坚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