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镇江 > 要闻 > 正文
这座美得令人“吃醋”的江苏城市,有了第一本完整系统的文化史
2020/12/05 19:49  交汇点新闻  于锋  

  “江苏地方文化史”是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出版成果“江苏文库·研究编”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个设区市各设一卷。12月5日上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中共镇江市委、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首发式举行,史上首部系统、成熟的“镇江地方文化史”正式问世。

  “江苏地方文化史”由江苏省社科联负责编撰,旨在系统总结全省13市地方文化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集中展现地域文化内涵特质,梳理江苏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与时代价值。几年来,“江苏地方文化史”的编撰工作有序推进,首批淮安卷、苏州卷、常州卷、镇江卷已出版,后续各市卷也已列入出版计划。

  镇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镇江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江海河交汇于此,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也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春秋时期,吴王定都苏州之前,镇江是吴文化中心地区。从三国开始,京口成为著名的长江渡口。魏晋南北朝,“永嘉丧乱,衣冠南渡”,五方杂处,镇江文化空前繁荣。隋唐年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镇江城市地位提升,带动文化发展。宋元时期,江南富饶繁荣,作为联系江南江北的重要通道,镇江在国家统一中的重要性凸显。明清时期,东南漕粮,由镇江渡江而北上,城市繁盛,远胜前代,文化成果丰硕。近代以来,镇江一度成为江南地区仅次于上海的重要通商口岸,外来文明与中华文明融合发展。

  此次出版的《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填补了镇江长期没有完整、系统的地方文化史的空白。《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主编、镇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法强介绍,镇江市委、市政府对“镇江卷”的编撰高度重视,组成了由高校教授、镇江地方文史专家组成的30余人的编撰团队。编撰工作于2017年正式启动,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圆满完成。

  “镇江卷”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通史部分,除绪论外,分为远古人类的足迹、文化成型期、文化发展期、文化勃兴期、文化繁荣期、文化转型期、文化激荡期七章;下编为专史部分,分为山水与园林文化、教育与科举、学术与科技、镇江文学、军事文化、书画与工艺美术、音乐与戏曲、宗教文化、方言、饮食与风俗、对外文化交流十章,另有结语、镇江文化大事记、主要参考资料、后记等内容。全书共计40余万字。上编贯通历史、统揽古今,下编分门别类、条分缕析,系统梳理总结了镇江自史前至晚清民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与脉络,既能在中国历史的视野下看镇江文化,又聚焦细微观专精之处。

  在“镇江卷”中,学者们总结出镇江文化的四大特色特色:历史久远,接续不断;崇文重教,礼逊尚义;江河交汇,多元融合;勇往直前,报国卫民;山水情结,六朝风范。“镇江卷”也归纳出镇江文化价值的几个具体表现:名人名著不断涌现,光照文坛,辉耀华夏;民间传说魅力独特,影响深远;科技文化成就卓著,星光灿烂,造福人类;慈善文化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享誉中外;开放文化中外融合,兼容并蓄,开篇近代。

  “镇江卷”的编纂过程中,大批省内外专家提出了宝贵意见。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多次对“镇江卷”的编撰给予指导,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盐城师范学院教授丁福林等国内知名专家对书稿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此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审读“镇江卷”的丁福林教授认为,此书是镇江历史上第一次对镇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整理、研究和总结的著作,从距今20-24万年的句容放牛山旧石器遗址算起,时间跨度上下数十万年。“镇江卷”较为准确地把握了镇江几千年来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填补了镇江地区文化研究中不少学术空白。

  在《江苏文库》“史料编”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江庆柏教授看来,“镇江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镇江历史上出现的或者由镇江人编著的名著名作。据统计,镇江本土和侨寓此地的作者就多达一千六百多位,留下了很多著作,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沈括的《梦溪笔谈》、葛洪的《抱朴子》、刘鹗的《老残游记》、张玉书领先纂修的《康熙字典》等。“镇江卷”设专门章节记录镇江历史上的著述情况,对于《文心雕龙》《文选》尤其作重点介绍,这充分说明镇江是一座重视文化交流、文化积累、文化典藏的城市。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关注了书中体现的镇江藏书文化。他认为,镇江对于中国图书馆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例说来,镇江金山、焦山、南山都是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深厚的名山。这三座名山都与书香文脉有关。

  清代,金山文宗阁是收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的“南三阁”之一,可见,镇江在乾隆年间就是江南文化重镇之一;清嘉庆年间,著名学者阮元和焦山僧人合作,在焦山设立全国最大的寺院书藏——焦山书藏,并用《瘗鹤铭》的七十余字为七十几架图书做编目;南山位于镇江的南郊,这里长眠着镇江籍国学大师、著名图书馆学家柳诒徵先生,柳诒徵在南京主持江南国学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前身之一),为中国近现代藏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程章灿说,从这三座镇江名山的底蕴就可看出,镇江是一座书香萦绕,文脉深远,贯通古今的文化名城。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认为,镇江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阶段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致志于科学研究的沈括,创作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刘鹗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主张发展经济生产;中国近代银行家陈光甫开中国近代旅游事业先河。“以史为鉴”,认真挖掘、努力汲取镇江地方文化中所蕴藏着的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将有利于推进现阶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华书局党委书记徐俊、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省社科规划办主任许益军、江苏大学教授笪远毅等专家学者也对《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出版及其学术价值,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深入研讨了独具魅力的镇江地方文化。

  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晓南表示, “镇江卷”不仅全面展现了镇江文化发展历程,也为深化镇江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镇江卷”的出版,将推动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效互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镇江将推动学习“镇江卷”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回顾镇江历史文化,做到对历史敬畏、对文化敬仰,推动镇江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