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镇江 > 要闻 > 正文
江苏靖江:耕好乡村振兴“责任田” 稻花香里织就“禾下乘凉梦”
2021/10/29 20:44  靖江市融媒体中心  

  秋收繁忙,颗粒归仓。连日来,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大大小小的村落农田里到处可见收割的场景,村民们在田间和晒粮场间奔忙着,收获的喜悦扮靓着整个丰收季,一幕幕丰收景象成为秋天里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把牢农田设施“定盘星”,铺就振兴筑梦路。生祠镇作为江苏省靖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所在地,也是靖江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高效农业项目众多,农田设施需求迫切。近年来建设灌溉站、一体化泵房、桥梁等数十座,铺设三十多公里衬砌渠道和十余公里机耕路,倾力打造“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高质量基本农田,极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此,靖江市香沙芋协会会长陆海彬颇有感触:“我有两百亩芋头基地,以前的设施主要靠自己投入,多年使用已经老化,特别是香沙芋种植对水系的要求很高,如今政府帮我增添了农田基础设施,保守估计经济效益会提高10%左右。”这不仅吐出了高效农业种植户的心声,更指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工程。

  ▲有机蔬菜大棚种植基地

  发力三产融合“助推器”,照亮振兴追梦路。光有农业这根“顶梁柱”还不够,只有与其他产业形成合力,乡村振兴的质量才有保障。“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对于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双脚没有踏过田间地头,对农事的了解更多源自课本。亲子丰收节一场《稻米的旅行》让孩子们挽起袖子做一次农民,带上那些已经“退役”的传统农具,用最传统的收割方式,最质朴的方法打谷、脱粒,闻着稻香感受大地的触碰。生祠镇聚焦农文旅“三位一体”,全面提升中、低产田耕地质量标准,结合省级园区休闲观光农业提档升级,将部分高标准农田设施纳入景观元素,开发“东进荷花节”“利珠采摘节”独有文创品牌,打造趣味农家乐、红色研学游等特色农旅项目,从而赋予生祠镇乡村振兴更大的密度与内涵。

  ▲农耕研学游《稻米的旅行》活动现场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守护振兴圆梦路。生祠镇围绕省级“味稻小镇”产业特色,注重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优质食味稻米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5%以上。对于怎样保管好粮食,“生祠堂”大米产销地——生祠村党支部书记陈银夏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储粮好办法。据介绍,刚刚烘干的粮食温度较高,必须先降温,入库的过程中还要通过机械把粮食的杂质去掉。粮食入库后重要的是做好防潮处理,想让成堆、成垛的粮食始终保持在一个易储存的温度内并不容易,需采取手摸或辅助设施查看粮食的温度,采取自然通风的方式来控制粮温。为减少机械排风耗能,每天就要多动手,多挨累。自然通风,也能降低虫害,粮食更加环保,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绿色储粮”,守护好“天下粮仓”的目的。

  ▲稻田收割现场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数千年来中国农民与大地年复一年的约定,也是人类记忆深处所留下的对农业最根深蒂固的乡愁。乡村振兴之路任重道远,靖江市始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业农村建设由“点上示范”向“面上开花”转变,让“禾下乘凉梦”更殷实、更香甜。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