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要报|用好红色资源,夯实铸魂育人之基
2022/12/23 09:57  传媒观察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高校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富矿”,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教育人、激励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夯实铸魂育人之基。

  把握时代性,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需要采取青年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采取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方法,强化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让学生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要用好红色资源,以现场教学、深度体验等形式,把大学生思政课上在红色土地上;以短视频、纪录片、讲座、文物知识故事化解读、文物故事的多媒体呈现,更加丰富立体地展示红色文化内涵,让红色资源“热”起来、红色精神“火”起来,让红色故事直抵人心。

  建好大平台,夯实高校思政教育基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高校应充分挖掘各类红色文化主题场馆资源,强化校馆合作,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发挥各类场馆馆藏优势,深入研究红色史料,打造红色文化数据库。建设学校红色文化主题展示场馆,创建沉浸式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推动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五个一”学习实践,即参观一次主题展览、听一次专题讲座、收集一批资料、出一本成果集、办一次专题展。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找准切入点,增添高校思政教育底色。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有着高度契合性,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把红色故事讲深、讲透、讲活,更好地融入“大思政课”。长征途中女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是因为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焦裕禄忍着剧痛坚持工作,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廖俊波甘当一位“樵夫”,是因为他坚信“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钟南山无畏“逆行”,是因为他认定“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讲好百年党史,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诠释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建党求什么、中国共产党立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兴党凭什么、中国共产党强党靠什么,揭示好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密码,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让红色种子在青年学生心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守护好、建设好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用好大课堂,打造高校思政教育高地。善用“大思政课”,必须与现实结合起来。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用好红色资源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有机结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伟大精神激励人,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提高思政教育质效。校内“第一课堂”要突出地方和校本红色资源,校外“第二课堂”可开展“寻访历史+田野调查”的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增强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营造好氛围,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效。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使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高校要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借助宣传栏、雕塑建筑、主题墙等途径,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举手投足间认清历史、铭记历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开展革命历史文献、口述资料与红色文物的搜集整理、研究阐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着力培养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推出红色文化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成果,自觉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与责任。

  邓伟(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发展规划处、校友工作办公室;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党史人物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信仰培养的路径研究”〈2021SJB0587〉成果之一)

标签: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