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聚焦专精特新,走好瞪羚企业高成长之路
2022/12/08 15:4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具有高成长性的专精特新企业对科技自立自强和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意义。瞪羚企业是高成长性企业的代表,它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大力培育瞪羚企业,促进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是我们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培育规模持续扩大。从总数上看,截至2021年年底,江苏瞪羚企业数量达到614家,比上年增长21%;从空间布局上看,江苏614家瞪羚企业在13个设区市均有分布,其中苏州、南京、常州为主要集聚区,21个国家高新园区实现瞪羚企业全覆盖;从行业分布看,瞪羚企业主要分布领域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是瞪羚企业的主要集聚地。

  培育质量显著提升。江苏614家瞪羚企业仅占列入统计企业的2.23%,却创造了全省高新区3.95%的工业总产值、3.50%的营业收入、4.82%的净利润以及3.60%的上缴税收。2021年高新区有51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25家企业为独角兽企业或瞪羚企业,占江苏科创板上市企业的37.31%。

  培育环境加速优化。江苏深入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先后出台“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南京把培育瞪羚企业作为推动先进性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召开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推进会,常态化组织瞪羚企业俱乐部活动。

  培育体系有待整合。目前存在多个渠道发布的瞪羚企业,如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榜单、苏南自创区榜单、南京瞪羚榜单等,各类名单虽有交叉,但重复很少,部分企业并不清楚是否被认定为瞪羚企业,政策获得感不强。江苏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虽全国第一,但仅有6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数在20家以上。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苏州工业园区瞪羚企业数不足百家,中关村(389家)、上海张江(243家)、深圳(187家)、广州(107家)排在我们前面。差距的背后是高新区培育标准、培育体系不够完善。

  创新要素投入有待优化。2015—2021年,江苏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强度虽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说明其没有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从高层次创新产业人才供给看,瞪羚企业冒尖的年轻优秀人才较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瞪羚企业普遍缺乏领军人才,主要原因还是相关激励政策有落差。

  对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有待强化。瞪羚企业九成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但在工业机器人、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核心技术上,都被国外企业垄断,全省一半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专利产出,多从事于高端产业低端环节。

  高端平台与金融服务有待改进。目前园区建设的平台载体难以满足瞪羚企业的专业化需求。课题组曾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江苏省159家瞪羚企业,发现不到20%的瞪羚企业享受过专业化技术及认证认可服务,不到10%的企业享受过产业化中试、仪器共享及开发设计服务,和瞪羚企业旺盛的需求形成反差。瞪羚企业普遍轻资产化,难以获得社会创投机构的注意。

  党的二十大会议,科学回答了加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结合实际,当前江苏可以在“专精特新”四个方面下功夫。

  以“三个建立”深耕专业化方向。一是建立战略咨询补贴机制。建立瞪羚企业导师制,为企业家配备创新创业导师,对瞪羚企业进行量身指导。对当年认定的瞪羚企业开展商业模式、业务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战略咨询业务以费用补贴。二是建立专业化“星级”评定标准。每年发布一次省瞪羚企业名单,颁发“年度江苏省瞪羚企业”铜牌,有效期一年。对入选江苏省瞪羚企业名单情况,实行“星级”评定,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三是建立高水平瞪羚企业集聚区。我省依托各级高新区,以产业耦合为基础,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使瞪羚企业更好地获得外部专业化资源,并通过产业关联的各环节衍生一批具有合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壮大产业集群。

  以“三个提升”优化精细化服务。一是提升瞪羚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各市区通过以数据为核心,人工智能为手段,在内部管理、营销、市场运营、供应链管理和智能化生产层面,用智能化帮助和优化瞪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二是提升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社会创投机构投资瞪羚企业的,以投资奖励、税收优惠或风险补偿的形式给予一定支持,帮助有投融资需求的瞪羚企业进行项目路演,邀请知名创投机构参加,促进相互对接。三是提升精准化高端化的产业技术平台服务。通过开展信息服务、交流合作、产业对接、咨询服务等活动,发挥瞪羚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专业化生产协作配套作用,共享高端精细化的平台服务,提升瞪羚企业整体竞争力。

  以“三个突出”塑造特色化优势。一是突出梯度培育体系。从落选的名单中遴选500家企业,作为瞪羚培育企业;从省瞪羚企业名单中遴选前100家企业,作为潜在独角兽企业培养;瞪羚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颁发独角兽成长奖。二是突出持续成长奖励。首次认定为省瞪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瞪羚企业持续成长,企业每增加一个星级,给予递增奖励。同年同时入选国家高新区瞪羚与江苏瞪羚的企业,按最高标准享受。三是突出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高新区加强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引导瞪羚企业培育知名商标品牌。

  以“三个支持”坚守创新化道路。一是以“降成本”来支持。已经明确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无形资产成本税前摊销、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税前扣除等普惠性支持政策要抓紧落实,切实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二是以“引人才”来支持。对瞪羚企业亟需的专业人才,建议纳入地方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支持瞪羚企业参与到创新联合体,落实人才兼职兼薪制度,完善高等院所创新团队兼职期间保留原单位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权利。三是以“给市场”来支持。通过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强制性标准等政策,把瞪羚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政府也可率先使用,扩大瞪羚企业技术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在应用和实践中打磨完善。

  陈红喜姜春(作者分别为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专业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SJZDI061〉“知识资本视域下瞪羚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机理与成长路径研究”成果)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