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品读|停下来思考,是为了更好向前 ——读徐海的《出版的正反面》有感
2023/04/11 17:24  
 

作为一位从业20多年的编辑,一拿到江苏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徐海的《出版的正反面》,我就准备直奔“编辑的六个等次”“如何成为一等编辑”这些章节而去。但理智拉住了我。审视宏观,是为了让我们从琐事和流程中暂时抽离,回到出版的历史中去了解出版的由来和本质以及其核心要素,在当下的出版供需背景下直面出版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矛盾,从已露出端倪的出版革命中预测未来;审视中观,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组织机构,了解它的愿景与目标、专业方向、中长期规划、激励机制,斟酌自己与它的关系,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调整,与其共同成长。

本书的书名“出版的正反面”,体现了作者思考问题的辩证性。单从章节目录就能看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涉及很多组关系(正反面),因此本书似也可以叫做《论出版中的几大关系》。以下试举几组关系谈谈我的阅读心得。

阅读与出版(需求与供给)。这组关系涉及出版的由来和本质,分别代表出版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出版由人类对交流、知识和审美的需求所催生,出版在人类历史上满足了人类在上述方面愈益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了人类情感、理智和审美的进步。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出版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出版这一专业性领域好似即将或正在被人人皆可利用的数字技术所替代。但是,作者敏锐地看到,作为出版的核心要素的好作品,仍是稀缺资源。而且,要实现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同步推进的国民阅读率的提高,更需要出版业切实承担起为国民出好书以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国民阅读能力的责任。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是出版中人耳熟能详的一组概念,也是出版主管部门考核出版社、出版社考核编辑的核心指标。作者关于这组概念绝非老生常谈,而是紧扣现实作了非常深入和辩证的剖析,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和问题。比如,追求社会效益的前提是具备社会责任,但如果只具备社会责任感而无相应的能力则也无法实现社会效益。再如,目前国家的政策导向都是鼓励出版单位追求社会效益的,但这不应该成为出版单位单纯赢取社会效益加分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经济效益的工具,那样的社会效益不可持久。这就从另一方面对国家政策如何动态完善以激励出版单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和思考。

主题出版的主题性与市场化。对于这组关系,作者基于自己在中观层面的亲身实践和在宏观层面的深入思考,一锤定音,没有丝毫商量余地:“主题出版物必须通俗好读”。第三章“主题出版:困难与突破”,对于“困难”,出版中人肯定都有太多共鸣,对于“突破”,却不是任何出版中人都有这个勇气和智慧的。怎么突破?一是要十分清晰地明晓、界定、吃透主题。这是策划主题读物的前提条件。作者对我国出版史上的主题出版与近十年来的主题出版作了回顾,并列举了今天的出版中人所面临的最大主题。当然,这个主题的范围仍是十分广泛而抽象的,这就涉及寻求突破要注意的第二点:慎选主题的内容细节和表现方式,即寻求选题的新意(别人未涉及的领域和细节)、切入点的新奇(别人未曾关注过的问题)和表现方式的新颖。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与认真作广泛调研、深入研究有关,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很清醒地知道这与一个出版社的作者资源、在某个专业方向上的长期深耕和积累、编辑的历练和经验非常有关。所以,一个出版社与其不切实际地去尝试自己并不擅长的热点选题,不如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去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多尝试。三是遴选作者。作者在这方面有他的独门秘笈:选择那些高度关注现实主题、水平高、理论修养好、经常为报纸杂志撰写文章或经常给学生上课、演讲的学人。优秀的、曝光度高的主题读物作者肯定已是各家出版社“撞破头”争抢的对象,没有一定的实力和魄力还真抢不到!但再想想,谁都不可能是天生的主题读物作者,作者提供的这些特征却肯定是一个优秀主题读物作者所必备的潜能。要成为优秀主题读物作者的伯乐,编辑们可能首先得按照作者在“如何成为一等编辑”中所概括的一等或二等编辑的六大核心素质去修炼和实践。

编辑与作者。在图书市场读者固然是上帝,但出版社编辑常说的一句话是“作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编辑首要的任务是服务好作者。编辑服务作者的最高境界是帮作者把书出好,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编辑与作者要实现顺畅和有效的沟通,当与作者有不同观点时,编辑要尊重和包容作者的学术观点,尊重作者的人格和个性;另一方面,编辑必须有编辑的主体意识,但不是盲目、没有实际载体、没有边界的主体意识,用专业能力和水平来体现主体性,不失为编辑与作者之间建立积极正向、紧密长期关系的最好途径。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最佳状态是相互成就。

作者在本书中秉持坦诚直率讲大实话的原则,有问题讲问题,不摆架子、不做官样文章。作者在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不是第一次出现,只是在这本书中第一次集中呈现。它们是老一辈出版人在出版日常中的谆谆教导和情感流露。尽管出版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是,如此这般承载了出版基本价值观的教导会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些感人的故事也会在一代代出版人中延续。

戴亦梁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