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主持丨扎根江苏大地,讲好江苏故事
2022/01/21 07:48  新华报业网  

  “19日晚,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昆曲表演艺术家李鸿良和省政协委员、泰州市电影家协会主席丁文剑走进江苏省两会新华报业“今天我主持”演播室,探讨江苏文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扎根江苏大地,讲好江苏故事。”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我省文化强省建设中的着力点。19日晚,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昆曲表演艺术家李鸿良和省政协委员、泰州市电影家协会主席丁文剑走进江苏省两会新华报业“今天我主持”演播室,探讨江苏文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扎根江苏大地,讲好江苏故事。

  主持人:戏曲传承需要年轻人,李委员,作为戏曲界的一员,您有什么体会?

  李鸿良:戏曲需要年轻人,年轻人也需要戏曲。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教育也在与时俱进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年轻人可以在戏曲当中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比如何为爱国?看一出戏《岳母刺字》,对于“精忠报国”就更清楚了。中国的戏曲为什么能传承下去,并源源不断地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是它的内容在起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戏都有自己的语系和特点,特别接地气。北方人,你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欣赏北方的戏。而我们南方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语系去喜欢当地剧种,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特别旺盛的原因之一。为让戏曲更好地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江苏1998年就开始在全国首开先河,推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省昆剧院将昆曲折子戏送进南京大学,现在又在不断推进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等。从艺43年,我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来我们江苏省昆剧院剧场看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当年轻面孔成为剧场里大部分观众的时候,古老的戏曲会迎来新的生命力。

  主持人:小剧场是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江苏现在也在全面地推进小剧场的建设。对此您怎么看?

  李鸿良:我认为小剧场是一个趋势。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往往会体现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场馆上。如果市民步行二三十分钟,就有一个看戏的小剧场,这无疑是文化强省一个生动的体现。而且小剧场可以把公共资源都利用起来,比如现在结合得比较好的是南京博物院,因为博物馆它本身是一个固定的的场所,但是你“植入”了戏曲,把固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地再现在当下,观众可以一边看文物,一边通过传统戏曲更深入地走进传统文化,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主持人:江苏是文化大省,同时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电影票仓”。请问丁委员,江苏的电影创作目前在全国处于什么位置?

  丁文剑:作为一个基层的电影工作者,江苏电影事业越来越好是我的切身感受。目前,江苏电影票房稳居全国第二,院线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乡镇院线建设,成绩十分亮眼。江苏是文化大省,更是文学强省,江苏还设立了创作中心,开办了电影青年编剧培训班,种下去苗子,让他们长成大树,成为我们江苏电影的根本。

  我对江苏电影充满信心,我们江苏很美,有历史文化的故事,也有当下的故事,江苏电影人也很多,大家要形成合力,一起为更美的江苏来谱写一些优秀的故事,回馈江苏人民。繁荣江苏电影产业,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会努力。

  主持人:国产电影尤其是主旋律电影近年市场口碑大丰收,江苏电影人该如何挖掘本土资源,打造属于江苏的精品?

  丁文剑:作为一个电影人,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这几年我们江苏也出了一批优秀的电影,包括讲述“时代楷模”王继才感人事迹的《守岛人》,拿到了金鸡奖最佳影片,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它里面的主演侯勇老师也是江苏籍的演员。其实,这样的红色资源江苏有很多,比如我的老家泰州,出了“杨根思”,也出了“张桃芳”,这些人物都在别的电影中间有呈现。江苏的红色题材是相当丰富的,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把它挖掘好、演绎好。刚刚我们讲到小剧场,剧场跟电影院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它让观众置身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将视觉、听觉包括思想交给创作者。所以电影人究竟让观众吸收什么非常重要,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些年我的提案都和电影有关,包括前年提交的关于举办“大运河国际电影节”的提案,以及今年的关于电影院品质提升的提案。希望我们江苏电影越来越好。

  主持人:那么戏曲的传承发展也同样需要传世精品的,我们如何打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戏曲精品?

  李鸿良:传统的戏曲如何来塑造当下?我们江苏省昆剧院连续三年做了三部戏,《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还有《瞿秋白》,我认为就是很好的实践。戏里面的唱念做表是600年昆曲里最美的东西,但是内容却是和当下紧密相关的,既让人感受到传统戏曲的美,又能在感动之后深受教育、有所反思。我想,与时俱进四个字,就是戏曲就最大的生命力所在。

  主持人:要推动江苏文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在电影人才的培养方面,您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

  丁文剑: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电影是拍出来的,一定要实践。好多著名导演都没上过电影学院,但是他同样能拍出很棒的电影。都是从小从剧组里面一步一步的,从场记,到副导演、导演、大导演,是这么成长的。电影是团队的工作,不但需要才华,需要情商、智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一块在学校里面是没法养成的。上海请过陈凯歌导演做电影学院院长,田壮壮导演做常务副院长,北京电影学院也曾经请过一些很有实战经验的老师回电影学院做教授,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在剧组实践。我觉得这一块,我们的高校要打开思路。另外,我想对年轻人说,如果你要从事电影这一行,你就一定要真的去爱电影,执着地爱。拍电影很难,从筹备、拍摄、制作到后期宣传,有的时候一个周期就几年,你能不能撑住?能不能吃得下这个辛苦?这很关键。另外,我一直坚信一句话叫相由心生,就是创作者心里有什么,他的影像会呈现什么,镜头不会说谎。因此,大家要有人文素养的积累,然后去真诚地表达。

  监制 黄建伟

  策划 任松筠 孔德信

  统筹 高伟 唐澄

  记者 陈洁

  摄影 邵丹

  摄像 王悦谋

  剪辑 王悦谋

  包装 陶蓉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