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建言献策有我:“双减”政策落地需多方协同合作
2022/03/08 12:16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双减”是政协委员们履职建言的高频词汇。“双减”后,孩子的时间怎么用?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这些“双减”政策落地后遇到的问题,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常年从事艺术教育,她认为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升级,双减能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找到学习的快乐。

  全国政协委员 刘月宁:因为我是觉得兴趣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孩子们可以全面发展,但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一门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愿意做的事情,就会培养孩子们的持久性、一个集中力、一个目标性。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教育部也在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实现以“双减”带动“双增”,“双增”促进“双减”,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认为,双减后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好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 王春法: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既有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也有体育馆、运动场等不同的运动场所都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我们既有充分反映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和灿烂辉煌的各种历史文物资源,也有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性物证,三种文化同时并存,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交相辉映。学生们来到这里,可以切身感受到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熏陶,从小都培养起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让文化自信深深融入血脉之中。

  来自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全国政协委员李莉娟,在调研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社会工作等方面时发现,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虽然学生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有效减轻,但是如何在“双减”的背景下不减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全国政协委员 李莉娟:我提出来的一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师教育情怀的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也希望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间,能够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包括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这些方面的课程的培养的话,那么到了他(教师)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的整体的素质会得到提升的。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