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看两会| 锻造“强韧筋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03/09 10:27  新华报业网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如何锻造“强韧筋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江苏力量?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柳。

  记者:结合江苏实际,您能否谈谈如何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陈柳:作为科教大省,江苏有责任、有能力为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多作贡献。战略上,要兼顾长远和当前。从中长期看,江苏要立足国家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高水平大学的优势,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作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基础。很多底层技术并不能摆脱现阶段总体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的限制,比如,某种貌似不起眼的材料研发可能涉及多学科多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久久为功。从短期看,要集中资源突破产业发展中的工程技术难点,这需要发挥我省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优势,强化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

  记者: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陈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关键是要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从知识到产业转化的主体是企业,华为就是整合全国、全球创新链实现产业发展的生动案例,南京重点高校的一些研究成果也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实现了产业化。要千方百计为各类具备产学研合作能力的企业,包括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造对接资源、整合资源的良好条件。同时,要通过各种措施,降低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门槛和成本,简化涉企支持政策的操作流程,激发企业敢于投入更多资源开展创新。

  记者:如何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陈柳:江苏是人才大省,既要调动本地人才、存量人才的积极性,又要形成集聚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形成各类人才都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是环境,这既包括干事创业的平台,又包括法治化、规范、舒心的创业就业环境,还包括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江苏拥有的大院大所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的原创能力。最渴求高水平人才的还是广大企业。要提升人才配置效率,采取更多措施鼓励更多理工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进入企业这个科技创新主战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丽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