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小康(55)丨让省委书记表示放心的苏北农房,原来长这样!
2020/11/09 20:22  新华报业网  

  

  1年多前,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不打招呼深入淮安农村调研,重点关注苏北农房改善问题。当听到乡亲们对有关政策表示满意,娄勤俭说:“这下我就放心了!”

  半个月前,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淮安召开。与会人员现场观摩当地农房改善“一天一变化”,共同谋划如何写好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

  10月29日,“听·见小康”大型融媒体行动走进淮安,记者走村串户进行采访,对农房改善给百姓带来的“宜居宜业”新生活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口述|姚永根、周玉俊

  淮水悠悠,稻田金黄。白墙黛瓦,屋舍俨然。10月29日,步入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湖畔旺屯,记者不由得被这个“新型农村社区”惊艳了。一排排中式徽派建筑风格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一幅农民安居乐业、乡村加速蝶变的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湖畔旺屯新型农村社区

  晌午时分,我们在一栋二层小别墅前等候它的主人姚永根。老姚在打工的蹦床厂吃完工作餐,骑着电动车哼着小曲赶回家。一见我们,他开口便说自己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姚永根:我叫姚永根,是(金湖县)湖畔旺屯社区居民,今年57岁。我们是2019年7月搬进这个小区。现在住的是上下两层,将近140平(方米),有四间房。楼下开了便利店,我们夫妻俩住二层,小孩星期天才从市区回来。

  姚永根

  因毗邻白马湖,又曾为三国时期魏将邓艾屯田之地,“湖畔旺屯”由此得名。目前社区共有两期农房共556套,涵盖4种户型,惠及周边7个村近2000户。2018年年底,作为第一批农户,姚永根就拿到了新房钥匙。而当初,因为家里住房条件紧张,老姚带着妻女不得不长期“蜗居”在自己工作的村供销社宿舍。

  姚永根:我们兄弟俩,家里总共就只有3间房,住得比较紧。结婚之后,包括生了小孩之后,我们住的单位宿舍也就十几个平方,住了十几年。那时候,要回到乡下老家,路也不好走。遇到阴天下雨,深一脚浅一脚。

  除了“行路难”,曾让很多人不愿意回农村老家的,还有“洗澡难”“如厕难”。而今,农村新型社区按照城市统一标准建设,化粪池、污水处理站等配备齐全,让农户生活中遭遇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姚永根:过去农村吃水是以打土井,后来有了自来水。现在,搬到小区来之后,基本每家都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过去农村女的谈婆家,家里要有厕所,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家家上厕所不需要出门。

  采访中,姚永根自告奋勇当起了导游,自豪地带着我们在小区里四处参观。在这个金湖县打造的首批示范小区,不仅有配备簇新的篮球场、羽毛球场,还有公交车站、医务室、数字影院、小型商业综合体等。在小区一街之隔,特别辟出了一块分给各家、集中种植的旺屯菜园,堪称村民的“开心农场”。

  簇新的篮球场

  卫生室

  姚永根:看病方便、购物方便,包括在大城市流行的垃圾分类,我们这里都开始做了。卫生所离小区很近,离家也就几分钟。小区考虑农村人的生活习惯,每户只要每年缴100元就可以拿一块菜地,一方面减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生活得也比较充实。

  清爽的小径旁,整齐排列着小别墅

  在家门口就业,再做点小买卖,既能“安居”更能“乐业”。抬眼望蓝天,低头见绿水,节假日女儿一家回来,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在小别墅团聚,这样的生活让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老姚倍感惬意。

  姚永根:连我上班的工资加上小店的收入,还有其他的收入加一起,一年有将近十万块钱。农村的生活成本比较低,我们自己感到很满意。

  农村新型社区,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平房变楼房后,社区引进了物业管理机制。淮安市金湖县住建局副局长、县农房办常务副主任伏银成介绍说,物业费收取采取三个“一”模式,最大程度减低农户负担。

  伏银成:老百姓筹一点、村里贴一点、镇上再贴一点。目前试点的一个小区就是三个“一毛”,老百姓交一毛钱、村里交一毛钱、镇里财政再贴一毛钱。这样的话,每个月每平方米就是0.3元,一户150平(方米)房子一年500多元,老百姓只要交100多元。

  在推进农房改善的同时,淮安也在着力强配套、兴产业,力争写好农民入住后的“后半篇文章”。记者在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村香菇大棚内看到,一排排菌菇长势喜人。一旁,标准化设施大棚正在紧张建设中。对此,条河村党总支书记周玉俊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村香菇大棚内,一排排菌菇长势喜人

  周玉俊:条河村在“十三五”期间是省级经济薄弱村。通过农房改善,搬迁后的土地(集中)流转招引了能人大户过来(承包)。一个社区配备四个产业园,有香菇产业园、果蔬产业园,还有马铃薯产业园,还有西瓜产业园。老百姓800块钱一亩田流转作为收入,还可以在园区里打工。

  在周玉俊看来,农房改善后的配套建设,让老百姓既得租金也得佣金,集体和个人的“钱袋子”都能鼓起来。

  周玉俊:大棚的租金为村集体收入,大户来包了。安排低收入户到果园打工。在大棚打工的村民,一般年收入在2万块钱左右,这是季节性打工的一部分。

  有房住、住得好,农民才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以农房改善为抓手,淮安也走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对此,淮安市农房办政策指导组组长罗成宝深有感触。

  淮安市农房办政策指导组组长罗成宝:有房住、住得好,是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今明两年淮安计划实施农房改善项目212个,改善5万户以上。我们鼓励县区采取统规自建、联建模式,降低建设成本,努力让群众少花钱住新房。在农房改善的同时也推动产业发展,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1-2个特色产业项目,确保农民群众有稳定收入、村级集体能持续增收。在淮安,我们以农房改善项目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真正发挥农房改善的牵引作用。希望和谐、幸福、憧憬萦绕在农房改善项目所涉及的千家万户农民心田。

  小康心愿:

  姚永根:我希望近期能用上天然气。

  周玉俊:让产业兴旺,农民住上好房子,脱掉穷帽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你也想说说自己的小康故事?

  别着急,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分享

  联系邮箱

  xinhuabaoye1234@163.com

  栏目热线

  025-58681634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李扬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高伟朱威 韦伟

  记者:李爽

  视频拍摄:高鑫

  视频剪辑:刘畅方达

  音频剪辑:刘畅方达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