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点击 | 全国人大代表邢青松: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
2021/03/10 21:29  交汇点新闻  

  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尤其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邢青松“趁热打铁”,提出了他的建议:支持南京市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

  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第三批被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螃蟹养殖为主导产业,螃蟹养殖面积达15.51万亩、主导产业覆盖率达89.7%。园区及螃蟹养殖先后获国内首家国家级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全国第一个螃蟹生态养殖标准、全国第一张有机螃蟹证书、全国第一个中华绒螯蟹标准生产综合示范区、第一个螃蟹类中国驰名商标等10多个“第一”。螃蟹产业已成为该园区及高淳全区农业第一支柱和富民产业。

  在邢青松看来,农业产业发展至今,已到了必须进行标准化建设的关口。当前,南京市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开始了探索,园区正在核心区永胜圩万亩示范园打造2.1万亩养殖基地,以500亩为一个工区,共划分为40个工区,全面推广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科技化的养殖技术。

  这2.1万亩养殖基地全部落实了经营主体,集聚企业20多家,初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保留原有土地流转、订单、分红等增收方式的同时,还创新推行土地租金、劳务薪金、分红股金等3个“一千”增收制度,每亩蟹塘农户得到租金、薪金、股金各1000元收益。在此基础上,农户还可通过技术入股,当亩产超过保底数量时还能额外拿提成。当曾经的农民成为螃蟹养殖产业工人,除了可以降低风险外,还可拥有稳定收入。

  目前,园区先期实践的成果已经初有成效,并将在15万亩螃蟹养殖基地逐步推开“工厂化”养殖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邢青松也坦陈,具体的推进距离高标准建设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园区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科技赋能、金融支持等环节还需更多倾斜支持。因此,他提出的建议中就包括支持高淳区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研究所、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实体化运营。邢青松告诉记者,这“一所一场”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目前由于科研力量不强、经费不足等原因,未能有效实体化运转,在科学研究、蟹苗培育、带动农户致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希望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科研助力,如协调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农学院校给予支持,加快中国农大智慧渔业江苏产业研究院项目落地,助推“一所一场”有效运转、发挥作用。

  在邢青松看来,国家农业园建设目的是为了促进产村融合,带动乡村建设,实现强村富民。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块金字招牌的品牌效应不应局限在园区,还要辐射到镇上和村里,让产业链延伸到镇村。为此,他建议支持“园镇村一体化”发展,从而推动产业强村富民。

  更好更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还需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指标支持。邢青松介绍,由于农业园区建设大多起步较晚,土地指标较少。以高淳区国家农业园为例,拓展二、三产业链延伸特别是深加工项目建设,吸引入驻农业经营主体和科研院所,都需要大量的土地指标,现有园区土地指标难以满足建设需要。他建议,在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每年给予一定的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指标,单独支持国家农业园区建设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通讯员宁人宣

  摄影曹伟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