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圆桌·党媒联动】苏鄂川渝四省市党报联动,聚焦总书记深深牵挂的这条河——同饮一江水,共担新使命
2021/03/08 17:36  交汇点新闻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滋养着五千年中华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视察调研,勉励沿江各省市守护好一江碧水。

  “十三五”期间,沿江各省市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长江大保护,长江生态发生显著变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日报联合湖北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邀请苏、鄂、川、渝四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话长江大保护的可喜成效,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

  协调沿江产业布局,保护利用好黄金水道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民盟江苏省副主委窦希萍告诉记者,去年,民盟江苏省委围绕着长江大保护的江苏段情况,开展了长江大保护调研,“一路走访,最直观的感受是长江及其支流两岸绿化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企业都退出占用岸线,岸线治理成效显著。”窦希萍说。

  窦希萍说,在江苏南通长江沿岸,过去分布着不少小码头和“散乱污”企业,现在这些企业和码头都搬迁整改了,生产岸线往后退了,绿色风景线往前移了。“南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彻底整治取缔全市沿江53座非法码头,累计关停化工企业333家、升级396家、转移重组24家……长江南通段生态岸线比例相较2015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2020年完成沿江造林绿化2230亩。”

  窦希萍说,江苏处于长江下游,长江生态治理的持续压力不小,一江清水浩荡东流,离不开上中下游的协作,也需要省内各区域加强治理合力,尽管江苏各地致力沿江区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高端产业吸引集聚,但“重化围江”发展困局有待进一步突破,需进一步加快环境敏感区域重化工企业数量压减,深入推进合规企业由沿江向沿海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形成沿江绿色制造体系,实现智能制造、高端服务、绿色产业的沿江链式集聚。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接下来我们要协调好沿江产业的布局,保护和利用好黄金水道。” 窦希萍表示,黄金水道是江苏经济隆起的关键之一,也是我省推进长江大保护必须解决的保护与开发的主要矛盾,在利用中加以保护,在保护中加以利用是基本的原则。

  窦希萍说,目前建设江苏新出海口,已经顺利写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纲要。但受限于现有运输结构,江苏急需建设符合实际的海港出口,打造江海联动的公铁水联运、陆海统筹的现代集疏运体系,用有效衔接、现代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弱化产业发展对长江的依附,助力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

  长江江苏段南京滨江片区

  在前期厚实调研的基础上,窦希萍正在打磨相关建议,助力进一步做好长江大保护,她表示,长江江苏段长江保护应与“美丽江苏”齐抓共建、互促互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要以综合治理推动修复性保护,使长江美得有形态。其次,以绿色升级推动发展性保护,使长江美得有质量。此外,还要以统筹联动推动兜底性保护,以人民共享推动传承性保护,努力把“长江大保护”建成“美丽江苏”靓丽名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频萍

  数据链接: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境内长江干流总长433公里、干流岸线总长1170公里,沿江地区常住人口4994万人、占全省62.2%,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长江,沿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77%。2020年,在全省GDP同比增长3.7%、总量突破10万亿元的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新世纪以来最好。全省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比例86.5%,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70.2%),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较2015年(62.2%)提升24.3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水质比例较2015年下降7.1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稳定在Ⅱ类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宜昌兴发集团党委书记李国璋:

  绿色转型,加大保护母亲河的力度

  “2018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湖南考察长江大保护时,一下飞机便前往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察看企业搬迁、改造以及码头复绿情况。我当面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谆谆教诲。”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宜昌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对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至今记忆犹新。

  “总书记对我和职工们说:‘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李国璋说,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自己如此近距离地聆听总书记的亲切教诲还是第一次,当时特别激动。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至今还在他耳边萦绕,永远不会忘怀。

  李国璋介绍,落实总书记指示,兴发集团着眼生态大局,坚持经济利益让路长江大保护,拆除沿江化工装置,复绿种植香樟树、广玉兰,江边绿意盎然、生机勃发。截至目前,累计关停、搬迁和拆除化工装置32套。与此同时,对沿江装置搬迁腾退的900米岸线进行土地修复,并按照城市公园标准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近三年来,兴发集团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砥砺奋进,绿色转型催生了兴发集团绿色发展新动能,去年虽然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但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业绩却逆势增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利税12.01亿元、出口创汇5.91亿美元。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长江岸线一角,拆除沿江生产装置复绿种植的香樟树、广玉兰已绿树成行,散发出勃勃生机。

  “兴发集团的转型发展,是湖北省长江大保护的一个缩影。”李国璋说,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观念深入人心。过去三年,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一直在关注长江沿线化工企业转型发展的问题,并以兴发集团为践行长江大保护的试验田,坚持企业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全面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实现了企业本质清洁生产新业态,同时依托技术创新引领驱动,大力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技术,推进兴发集团产业结构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

  李国璋认为,长江大保护,关键在落实。总书记2018年4月到企业视察时对企业职工们强调的关于长江大保护和企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会永远铭记。作为企业,将持续掀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加大保护母亲河的力度,动作要更大,行动要更快。

  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数据链接:湖北实施沿江1公里和15公里范围类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完成沿江化工关改搬转405家,先后取缔长江干线各类非法码头1211个。绿色转型升级蹄疾步稳,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累计完成项目1.59万个,总投资1.31万亿元。湖北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湖北省长江干流水质由优质提升为优。截至“十三五”末,湖北省11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2%,较2015年提升11.4个百分点,劣V类国控断面全面消除,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

  进一步推动动态监管和生态补偿落实

  四川如何走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表示,“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许强说,四川要抓好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认识,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

  “提高保障也非常重要。”许强说,这里的保障涵盖了许多内容,包括工作机制、动态监管、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工作机制上,要不断完善联席会议的工作效能。”许强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毕竟是一个流域性的问题,只有所有人都做好了,绿色发展的效果才能凸显出来,“目前各个省份之间已经有联席会议或者类似性质的会议召开,协同合作的工作框架已经搭建起来,接下来的重点应是不断‘精耕细作’,把‘共抓’落实地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上。”

  许强以动态监管举例,“目前,四川的河流动态监管日趋完善,但是如果要将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有不少方向可挖掘。”许强说,比如推进流域内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如果形成了一体化标准目录清单,制定了区域内生态安全、水土气污染物综合排放等标准,大家工作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在动态监管中的信息互通、结果互认、执法联动、治理依据等方面就便捷了很多。”

  “还有动态的生态补偿机制。”许强认为,动态监管的一个重要作用,应该是为生态补偿提供数据参考,这个细节也值得不断的探索创新。“在‘共抓’的大背景下,流域内整体实施好动态监管,然后根据统一的标准,动态实施生态补偿。”许强说,也就是做得好就补偿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流域内各成员省份的主观能动性。“核心思路就是把通过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使水质评价和生态补偿有据可依,使补偿更有操作性。”许强说,希望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进一步细化落实。

  对于四川这些年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断注入动力的各种行动,许强给予了点赞。“上周还有市州来找我们谈合作,是关于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综合推进绿色发展方面的项目。”许强同时还担任着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他深深感受到,四川各地现在对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越来越重视,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浩

  数据链接:“十三五”期间,四川全面实施河(湖)长制,86个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水质标准、优良率98.9%,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完成105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森林覆盖率达40%,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85.8%,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2020年,四川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启动岷江黄龙溪断面整治攻坚,完成104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87 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占比98.9%,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国东:

  做好“水文章”让岸更绿水更清

  “今天,《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作为中国首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打破了之前长江‘九龙治水’的局面,同时对于长江生物保护、污水治理、防洪救灾、生态修复等提出了新的要求。”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国东激动地说,《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施行必将形成保护母亲河的硬约束机制。

  “截至2020年年底,重庆市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水资源保护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余国东表示,重庆“治水”的成效,取决于一套治水组合拳:颁布了《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标准;强化考核问责,对水质不达标的区县政府实施约谈;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全市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9条河流全部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健全流域联防联控机制,与四川等省市联合开展执法;健全司法联动机制,市公安局成立环境安全保卫总队,市高法院、5个中级法院以及5个区法院均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依法联合查处多起环境大案要案......

  实打实的举措,带来了实打实的效果。

  环境的改变,居住在附近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余国东回忆起前不久在调研长田沟水库时居民老张的话——“没整治以前,水面上经常有泡沫、塑料袋等各种漂浮物,还有厚厚一层水藻。现在好了,库底的黑泥和垃圾都清理干净了,还经常有水鸟嬉戏,水清岸绿的长田沟又回来了。”长田沟水库位于跳蹬河流域上游,最终流入嘉陵江。两江新区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与流域综合治理相融合,采取截污改造,雨水径流控制等举措,让长田沟水库恢复了最初的模样。

  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关系人民福祉。谈起未来,余国东深感责任重大。“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余国东表示,下一步,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将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通过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空间管控要求,将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作为容量和环境准入要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划好“禁区”、定好“规矩”,严格做到该禁止的禁止,该限制的限制,可以开发的合理开发,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重庆日报记者 戴娟

  数据链接: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重庆市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重庆105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比例、消除长江支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均达到100%。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