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多赢计|水上光伏板,水下鱼儿欢,这里奏响好一首“渔光曲”
2023/06/07 21:38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水下养鱼,水上发电,向天“借”阳光,靠水求发展。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占地1500亩的光伏电站内,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板整齐有序排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犹如蓝色海洋,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电能,蔚为壮观。

  农村能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墩尚镇充分利用坑塘洼地等地发展光伏绿色清洁能源,走出了一条“生态+电力”互融共生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初夏时节,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来到墩尚镇蹲点调研,探秘这里的鱼塘中究竟有何“玄机”。

  聚焦·课题:

  濒临黄海,光照资源丰富,如何利用?

  一方方水域波光粼粼,连绵成片;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划一,向阳而列;一个个高密度养殖塘,鱼虾嬉戏充满生机……站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旁,鱼塘上一排排的光伏板成片铺展,空中不时有候鸟飞过,与不远处的乡村形成了一幅和谐画卷。“这里是墩尚镇最大的‘渔光互补’基地,也是我们这儿最亮眼的名片。”墩尚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海波指着水面自豪地告诉记者。

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渔光互补”项目是指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发电,下方水域发展梭鱼、南美白对虾等特种水产养殖,实现“水下养鱼,水上发电”。“这样既环保又实用,为我们镇里经济进一步增收致富起着重要作用。”李海波告诉记者,“渔光互补”不仅为乡村振兴补充绿色能源,更“补齐”了镇里原先的短板。

  墩尚镇地处海州湾,濒临黄海,当地光照资源丰富,同时水资源丰富,渔业养殖面积大。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盐碱地占地面积大,很长时间里村民主要依赖渔业收入,养殖种类和经济来源单一。

  2014年开始,墩尚镇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新高效养殖模式。养殖户实行电气化养殖后,每亩每年综合效益3万余元。此外,“渔光互补”项目每年通过渔塘低价返租以及发放电费补贴给养殖户,亩均多收入3000多元。“‘渔光互补’让我们既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李海波介绍,“渔光互补”项目还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落实了碳减排政策,输出了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2022年光伏基地全年发电量5613万千瓦时,与同容量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节约标煤近2万吨。”

墩尚镇航拍景象

  行动·效应:

  从“借天光”到福满仓

  “嘟嘟嘟……”记者走访时正值午后,鱼儿们也恰好到了饭点。养殖户张学磊轻车熟路地打开了自动投食机。只见机器不停向水面抛撒饵食,数千条肥美的鲤鱼、梭鱼、花鲢争相涌于水上。

村民张学磊的鱼塘

  48岁的村民张学磊是当地光伏基地里的鱼塘养殖户之一,他的爷爷曾靠着60亩的鱼塘养活了一家人,如今张学磊利用电气化经营这60亩鱼塘,扩大了收益,住进了两层小楼还买了两辆汽车。“梭鱼每斤13元左右,鲤鱼每斤5元左右,通过加养南美白对虾、花鲢等水产,我的鱼塘年效益最高时能达到70万元。”张学磊说。

光伏板与水面保持统一高度

  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调研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光伏电站的“主角”之一,光伏板在“下水”前还需做许多“热身准备”。

  “在前期规划当中考虑到养殖户的捕捞、养殖需求等等,所以光伏基地有非常多的小设计。”江苏华电公司赣榆项目筹备处主任夏继红告诉记者,在开发“渔光互补”项目前,需要对鱼塘进行改造,根据鱼塘大小设置光伏板密度。阵列间距太拥挤不利于通风,支架高度太矮会影响渔民作业。“我们通过多次测试,最后将间距控制在8米以上,光伏板与水面间距保证在1米以上,同时在鱼塘的四周还预留了环沟,这样既保证了养殖水面的采光和通风,又方便了养殖户的投料和捕捞作业。”

养殖户在光伏基地里进行作业

  光伏板的遮蔽,抑制了水中藻类的繁殖。为提高鱼虾产量,镇政府出资成立连云港赣榆罗阳渔工贸有限公司,由养殖大户与水产专家组成智库团,教授高效养殖技术。如在鱼塘内增加智能化养殖设备,通过水质监测、复合增氧、自动投食等技术来提高鱼塘的综合养殖率,将零星的养殖鱼塘改造成集中、智能化养殖的精养鱼塘;调整养殖品种,增养梭鱼、南美白对虾等附加值更高的水产品以提升鱼塘利润。

  李海波告诉记者,“渔光互补”项目实施期间,江苏华电公司还协助镇里拓宽进村道路,助推村发展特色农业,切实提高农业附加值。“这下子不仅我们运鱼出去方便了,交通设施也更便捷,这为墩尚镇发展‘光伏+’乡村旅游业奠定了基础条件。”

  调研·问计:

  用“三步”走出互融共生发展路

  墩尚镇依托“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具有“一地两用,渔光互补”特点的“光伏+”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下推动了墩尚镇农业转型升级,多点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墩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杰,为记者揭秘了渔业养殖与绿色发电背后的产业融合秘密:

  一是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渔光互补”项目从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养殖户的多元需求,保证光伏阵列间距,加大光伏组件与水面的距离,预留四周环沟的技术手段,方便养殖渔民的投料、捕捞作业。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地方建设光伏区内道路,方便渔民的销售运输。

  二是资源整合,提供指导服务。当地政府通过整合资源,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养殖品种,为村民提供建议,提倡他们养殖梭鱼、南美白对虾等效益高又受市场欢迎的水产品种。“这些品种价格高,品牌品质有保障;销售渠道有保障,统一放苗、分期上市、收益稳定;基础设施也有保障。”赵杰表示。

  三是动员参与,加大政策扶持。全镇500户农户参与“渔光互补”项目,政府给政策、公司给平台、基地给优惠,通过产业升级,切实提高养殖户的收入。

  建言·启示:

  打造“光伏+渔业+文旅”产业融合新模式

  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院长缪泉明看来,“渔光互补”模式既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又发挥出节能减排的显著效益,实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建设“多赢”。

  “‘渔光互补’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光伏组件遮挡了部分阳光,不但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也减少了水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提升养殖环境,减少炎热夏季的养殖事故。另外,渔民可以获得养殖和发电双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和节能减排。”缪泉明坦言,目前“渔光互补”仍有难点需要解决,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渔光互补”一定会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发展动力。“‘光伏+’在确保光伏发电的同时,实现渔业绿色发展,还会持续推动更多产业融合。”

墩尚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海波向记者介绍光伏二期项目

  调研期间记者注意到,墩尚镇“渔光互补”二期项目即将正式开工,村里渔光生态、渔光旅游等衍生项目也逐渐成型,墩尚镇将这首“渔光曲”越“唱”越嘹亮。

  “光伏项目二期在6月份正式动工,二期建成后利用鱼塘12000亩,装机规模达到500兆瓦,年发电量达8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消耗标准煤18万吨。”李海波告诉记者,“渔光互补”项目通过改善用能环境,守住了这里的绿水青山。接下来墩尚镇还计划在村里建设网红打卡景点,打造“光伏+渔业+文旅”现代化产业融合新模式。“我们将继续着力打造鱼儿欢、太阳笑,渔光互补、相映成趣的美丽画卷。”

  策划|潘青松 杜雪艳

  统筹|樊玉立 王高峰

  采写|林惠虹 李晞

  视频|王瑞枫

  片头包装 | 张琦

标签: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