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 | 小西湖,这片湖水就在老百姓心里
2022/10/20 17:15  交汇点新闻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南京市话剧团副团长、“80后”演员杨彦再次来到南京小西湖。前不久话剧《小西湖》首演反响热烈,根据专家和观众的反馈,该剧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修改。为了更好地体验角色,获得更好的沉浸感,剧中扮演男主角、小西湖街区更新项目总指挥于建东的杨彦再次踏足这片土地,却发现自己的角色已不再只是演员:“我好像就是这里的原住民,不停地跟游客介绍街巷每个角落发生的故事,那种幸福感真是发自真心的。说实话,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碰到这样一个题材,其实我们更幸福。”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要先行,文艺要成为民族复兴的一部分,而戏剧人努力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之中。话剧《小西湖》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2019年,南京小西湖片区正式启动更新改造。经历三年多的微更新,小西湖的近百个院落完成了精密的“微创手术”,被改造成幸福的“梦想之家”和“原住民与新业态共生共荣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2022年初,南京市话剧团启动《小西湖》的创排工作,历时9个多月潜心创作,话剧《小西湖》国庆节前在江苏大剧院进行了两场首演。不仅观众叫好,四五十位小西湖居民也来到现场,跟着剧情一起哭,一起笑,“那个就是我们家的故事哎……”散场时不时飘过这样的南京方言。

  如何将南京小西湖历史街区的蝶变搬上舞台,以喧腾的人间烟火记录步履铿锵的时代足音?南京市话剧团团长常小川说,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创排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些年他们创作的《民生巷11号》《雨花台》《风雨秦淮》《杨仁山》《鸽子》等都是有关南京的故事,“挖掘本土文化内涵,讲好南京故事,是我们团一直以来延续的传统。”在常小川看来,在话剧《小西湖》中,人们可以更切身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变化。

  杨彦透露,为了更深入了解各地城市改造的情况,他专门在论坛“潜水”,看看网友们怎么看待身边的城市变化,最后他发现,像小西湖这样的城市微更新,深得民心。“以往‘大拆大建’‘推倒重建’的模式在小西湖不能用,而是要体现出一样东西——人情味”“小西湖是南京二十二处历史风貌区之一,是城南地区较为完整保留了明清风貌特征的居住型历史地段。小西湖更新,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还要保护好历史遗存,延续城市文脉”“我们不希望小西湖的居民都卖了房迁往别处。这地方与人有关,人走了,小西湖的烟火气就断了,那更新改造还有多大意义”……剧中的这些台词,杨彦感觉念起来更有感觉了。

  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下雨漏水,老鼠乱窜;没有卫生间,每天早上去下巷口的公共厕所倒马桶;在过道两边搭个台子做灶台,下雨天做饭还得打把伞;一根晾衣绳,谁家晒衣服要占位……小西湖改造前后的变化,其实杨彦本人也深有体会。“还挺有缘分的,改造前我曾经有过一次造访的机会。印象很深的是,低矮、老旧的民房悄无声息地蜷缩在城市的角落,去其中一家看的时候,那墙上的蜘蛛网,灶台上的那种油烟很厚重地留在墙皮上,还有种发霉的气味在弥漫。印象中,每家的房子都不是特别大,过道也很狭窄,我们几个人一起,感觉很难落得下脚。”

  多年后,为了创排话剧《小西湖》,他又一遍遍跑到这里。和编剧、导演一起来,和剧组演员一起来,自己一个人来……他真的有惊喜感。有的人家房屋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一,有的往上加盖了一层,楼梯还做得特别人性化。特别是“共享小院”的打造,将住户院子的围墙改造成镂空、开放式的,让行人能够看到院内的景观甚至可以进到院子里来,坐在这儿休憩、欣赏院中的古石榴树。“他那个院子里的植被都是鲜活的,比如说昙花开放之前,他还会在院门上写一个小黑板,告诉大家花大概几点几分哪个时间段可能开放,大家可以走进他的院子里来聊天。人是活的,植物是活的,我就觉得特别生机盎然。为什么会有这些?回过头来想,因为有以人民为本的情怀。”

  一个叫“老许”的原住民,让杨彦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我们的阵仗很大,剧组人比较多嘛,一下子出现在他的小院儿里。他以为我们是一个什么摄制组的,就会说,我讲给你们听可以,但我不要上镜,你们不要拍我。”但正式进入聊天模式后,老许完全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包括他家七代住在这里的历史,包括以前房子破得不能住了,洗澡上厕所都很麻烦。他讲得眉飞色舞,因为又是南京话就特别生动,特别可爱。”

  这让杨彦觉得,小西湖微改造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留下来,更多的是情感留了下来。“这些原住民,短的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长的生活了几十年,甚至说往上数几代人都和这里有情感和记忆的联结。老许每次描述我觉得都特别绘声绘色,表现力极强,我每一次听都会觉得特别生动,然后特别感动。这份感动就是,如果当初小西湖是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的话,记忆没了,他说这些话和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状态了。”话剧中,小西湖的居民朱家胜就有这么一段内心独白:“以前啊住在小西湖感到自卑、不体面,现在自豪了,有尊严了,见谁都想说:我住在小西湖。”这说出了小西湖居民真实的心声。

  两场首演结束之后,话剧《小西湖》目前正在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进行修改,杨彦出演的于建东这个人物也将有所调整:“更多的是要挖掘于建东这个角色对于新时代城市更新理念的提炼甚至外化。剧中的于建东也是从过去的大拆大建中醒悟过来的城市建设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转变又是因为什么?我们要更清晰地挖掘人物的内在逻辑。”

  剧中饰演小西湖原住民朱家胜的演员于东江,曾在文华大奖的剧目《枫树林》中扮演男一号村支书向南,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现实主义题材一定要接地气。什么叫接地气?就是站在这块地上不要悬空。一定要把自己放在老百姓的位置上面,看我们的现实生活,像种子依赖土地一样把自己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才有可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一些。”

  “我们这儿叫小西湖,历史上这儿也确实有一面漂亮的湖水。可后来这湖水到哪儿去了?现在我明白了,这面湖水她在,就在我们老百姓的心里。”这是剧中的台词,而城市更新的脚步还在不断向前,杨彦这次再度探访小西湖,居民们拉着他的手兴奋地说,小西湖真的要有“湖”了,“历史上的‘快园’复建工程年底前启动,到时候这里就真的有水有亭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