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茉莉芬芳绽放高原 江苏对口援青十周年成果丰硕

  自2010年对口支援青海工作启动实施、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十年间,江苏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批又一批的江苏援青干部走上高原,一大批惠及民生、关乎长远的项目落地。茉莉芬芳,绽放高原,在苏青两地的共同努力下,海南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异地搬迁:“搬”出稳稳幸福家】

  江苏台记者郭奉铭说:“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青海海南州兴海县的安多民俗文化村。在江苏的对口支援下,整齐的藏式小院在这片海拔3000多米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真正让原先住在山沟沟上,水电不通的农牧民过上了现代城镇生活。”

  17岁的藏族少年才旦多杰是首批入住易地扶贫搬迁地的搬迁户。他的新家有80多平米,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青海省兴海县安多民俗村村民才旦多杰说:“我以前的房子没有装修,用电不方便,用水也不方便,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的房子非常好,免费给我们的。有灯有水,在里面住着也很温暖、舒服。上学1块钱公交,10分钟就到学校了。”

  才旦多杰的家乡兴海县地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山大沟深,是青海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自援建开始,每一批江苏援青干部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里,江苏省累计投入超过4700万元,进行异地搬迁建房补助。同时,为了保证搬出来的群众能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江苏援青干部还利用高原光能充足的特点大力发展光伏等产业扶贫,并且提供给了贫困户上千个公益性岗位,基本实现海南州贫困户“一户一岗”。才旦多杰的父亲浪科,也当上了村里的管理员。

  才旦多杰父亲浪科说:“江苏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我们在这很开心、也很温暖。对未来非常有盼头,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扶智帮带”:江苏力量为海南州谋长远发展】

  十年来,江苏累计派出4批76名援青干部,安排援建资金26.5亿元,落实援建项目299个,80%以上的援建资金投入到基层民生和扶贫领域。涵盖受援地农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重点解决当地群众行路难、用电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同时,通过加大“输血”力度与增强“造血”功能双措并举,江苏省88所中小学、27家江苏优质医疗单位与青海海南州“一对一”“手拉手”帮扶。十年里,超600人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海南州开展支援帮扶和“传、帮、带、培”工作。当地两万多名技术人员和群众得到培训,让江苏的先进经验在这里扎下了根。

  江苏援青干部青海省海南州卫健委副主任冯广清说:“通过实施组团式对口支援,我们采用打组合拳的方式,来推动医院整体发展。10年当中,89名的本土人才成为后备的技术骨干。他们现在对三级手术,包括四级一些疑难的手术都可以来开展。”

  在江苏的鼎力援助和海南州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截至目前,海南州城乡常住居民人口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增长158%和178%,达到33075元和12502元。2010年的11.6万户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自治州所属五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正与全国各族人民同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江苏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明说:“十年以来,江苏力量已经成为对口支援的一个非常闪亮的品牌。‘十四五’的对口支援更多的是人才的资源、智力的支撑。我们要通过支持地方高职院校的建设,通过人才的双向挂职和培训,来培养好本土人才,让江苏力量成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让江苏力量在海南州这土地上生根发芽。”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郭奉铭 亓晨 编辑/张萌)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